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联系的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8 道试题
1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以法治方式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该条例通过(     
①表明法的社会职能要服务于其政治职能
②体现了党通过政治领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
③基于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④民族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推动意识促进实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13更新 | 35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政治模拟试题
2 . 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战略目标,京津冀一体化再上台阶,将坚持区域“一盘棋”,突出区域一体、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把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积极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坚持综合思维和系统优化的方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②不断优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
③京津冀整体发展服务于京津冀每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④普遍联系的无条件性,要求京津冀必须协同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宁德市亿利城游园充分利用边角闲置草坪地,按照适老化、适儿化改造要求,通过改造提升、绿化美化以及增加健身、休闲等娱乐设施,打造功能多样化的社区“口袋公园”,满足了周边居民休闲、游憩、运动等多方面需求。这印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②联系的多样性取决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揭示事物真实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主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形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09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3题 联系
4 . “稀三箩,密三箩,不稀不密收九箩;地尽其用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肥田土好栽稀些,瘦田土丑栽密些……”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上述农业谚语启示我们(       
A.要将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作为行动依据
B.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D.自在事物的联系依赖于人为事物的联系
5 .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这要求我们(     
①坚持系统观念,统筹长江经济带发展全局
②着眼关键部分,推动进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
③正确把握长江经济带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④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出发谋篇布局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024-03-05更新 | 41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广东专版)03
6 . 漫画《“人勤”≠高产》(作者:高丽军)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千万工程”是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20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建设“千万工程”要(     
①因地制宜,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统筹全局,用万千乡村的发展引领共同富裕的实现
③把握机遇,在渐进性量变的基础上实现连续性质变
①利民富民,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风,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广受年轻人的喜爱与追捧,目前国风已经成功“出圈”。

近年来,中国经济和科技硬实力的增强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强后盾,国人开始正视自身的文化根脉、重视自身的文化传统。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90后”“00后”青年,自发以自身的文化实践推动国风文化的兴起,衍生出包括国风动漫、古风音乐、汉服文化在内的多种小众文化形式。在国家层面的指导、参与和规范之下,国风文化的仪式性抵抗色彩和小众反叛风格逐渐式微,开始打破过去“圈地自萌”的状态而走向主流和大众。同时,国外资本的参与也使得国风概念在文化消费市场异军突起。

国风文化流行的同时,也面临着“丢失传统文化内涵与气韵”的质疑。如何把握“回归与传承、再生与重塑”之间的度,找准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之间的契合点,是当前国风文化自身可持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1)有人认为,国风成功“出圈”得益于中国年轻人的喜爱与追捧。结合材料并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国风“出圈”的文化意义。
(3)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把握国风“出圈”中“回归与传承、再生与重塑”之间的度。
9 . “一带一路”是立足于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促进全球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主张和合作平台。自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建设硕果累累,共建国家人民砥砺奋进,沿线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在事物发展中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③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④联系是客观的,把握联系多样性才能避免不利条件的影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中国园林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园林设计非常重视整体布局,巧妙地将堂、廊、亭、榭等建筑和天空、山水、花木等元素有机结合,实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创造出富有诗意和哲学意义的艺术空间。我国古代园林设计表明(     
①意识活动可赋予客观事物内在属性
②感性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
③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④改造客观世界要尊重联系的多样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