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香江潮涌,紫荆花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从此开启了历史新纪元,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依托祖国的强大支持,今日香港关山飞渡、行稳致远。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不仅保持原有特色和自身优势,更链接了祖国内地的优质资源,搭乘上发展“快车”,提高了参与度,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强大的祖国,是香港最坚实的依靠;祖国的强大,也需要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每个中华儿女的奋斗。香港背靠祖国,受益于国家发展,也要致力于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香港各界人士要弘扬爱国爱港传统,继续积极投身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在“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和"前海方案"等重点规划建设中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材料二   2023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回信勉励香港培价中学的学生,鼓励他们坚持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为香港和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1)强大的祖国,是香港最坚实的依靠:祖国的强大,也需要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每个中华儿女的奋斗。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香港发展稳定,青年大有作为。请为青年学生在香港和祖国的发展中如何担当作为提出两条建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暑假,某地中小学生需要完成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体育锻炼。学校根据学生体育薄弱项目和年龄不同的特点列出一份项目清单,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锻炼,让学生争取假期继续保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对此,家长反映不一。

大部分家长观点

“在学生繁重的文化课作业中穿插体育作业,可以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可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这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更是一种意志锻炼,对学生而言也是一件受益终身的事情,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少部分家长观点

“现在学生学业压力本身就很大,体育还留家庭作业,会影响文化课学习”“升学压力那么大,现在又多了一项体育作业,这意味着孩子要挤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体育作业,学生实际负担越来越重。”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少部分家长的观点加以反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虽然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对于日本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的计划是一片反对之声。但是日本政府仍一意孤行。于当地时间8月24日13时(北京时间12时),正式开启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工作,后续排放时间得持续达30年之久。日本在被污染水的检测和处置问题上一直拒绝国际合作。禁止中国和其他相关利益方对福岛的核污染水进行独立采样分析。日本向国际社会公布的一系列“核污染水是安全的、没有问题的”检测报告都是出于日本之手。

处理核污染水的方案,包括蒸发释放。电解排旋、地下掩埋等,但日本政府选择了最省钱。最自私的方量,直接将核污染水排向海洋。据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计算显示。日本核污水将在57天内扩数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将受到影响,10年内蔓延至全球海域,对全世界造成恶劣影响。其危害将是多方面,全球性的,它将长期存在,对人类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覆水难收,遗祸无穷。

时此事件。韩国多地民众举行集会,揭批核污染水排海的危害性,谴责日本政府作出排污入海的决定:中国于当日宣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敦促日本政府立即停止核污染水排海。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批判日本以上举止的错误所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加强教育强国建设。

5 . 2023年5月20日,以“情系江苏共筑梦想”为主题的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在南京开启大幕。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展望了江苏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版图”:沿江八市打造世界级扬子江城市群,形成江苏发展的“金色名片”;南通、盐城、连云港打造沿海经济带,构筑江苏向海发展的“蓝色板块”;淮安、宿迁和里下河地区打造江淮生态经济区,构建江苏永续发展的“绿心地带”;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点。四大功能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支撑起江苏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美好未来。


结合材料,分析江苏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版图”规划所蕴含的辩证法道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至2022年,是非凡的十年。十年来,值得讲述的中国故事灿若繁星。

材料一   刻真情真貌呈时代画卷

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优秀电视剧展播活动重点剧目,《我们这十年》可谓宏大格局下的一次广域创作。艺术家们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出发,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浓缩进11个单元故事,在充满烟火气的“人民视角”里,升腾起一个真实的中国。该剧以“我们”为讲述视角,确定了“一带一路开放中国”“民族一家团结中国”“精神富有文化中国”等主题方向,将中国这十年发展的横切面置入百姓日常。由始至终,“我们”是剧的主体,因为剧中所反映的生活,就是所有观众共同创造的。此剧一经播出就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追剧热潮,收视和热度持续攀升。

材料二   聚十年成就讲奋斗故事

《前海》是《我们这十年》唯一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单元剧。该单元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蓬勃的创业环境呈现给大众,处处彰显出前海优越的政策环境,为观众们真实展现了梦想的实现需要时代的机遇与国家的力量。看完此单元剧后,有人认为,“创业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没有国家做支撑,没有好的政策支持,我们就没有办法做好,《前海》给了我们年轻人特别大的力量。”也有人认为,“相信还有更多年轻人和剧中人物一样,正在以湾区速度背靠祖国,向阳生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们这十年》是如何在充满烟火气的“人民视角”里升腾起一个真实的中国,赢得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青少年应如何背靠祖国,向阳生长。
2023-04-03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做出了关键性贡献。要巩固脱贫成果,用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的“三牛”精神破解乡村振兴中的矛盾和难题。乡村振兴要发扬孺子牛精神,正确处理“远与近”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各种利益冲突和难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意识,既要维护农民的眼前利益,还要发展长远利益。乡村振兴要发扬拓荒牛精神,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创新发展与因循守旧的矛盾和难题。乡村振兴是创新发展的过程,这种创新离不开一往无前的拓荒牛精神。乡村振兴要发扬老黄牛精神,正确处理“快与慢”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隐功”与“显绩”的矛盾和难题。乡村振兴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历史进程,必须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克服一切消极等待和急躁冒进情绪,用老黄牛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角度,分析如何破解乡村振兴中的矛盾和难题。
2022-12-04更新 | 645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白皮书。白皮书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机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把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作为立身之本,理想信念更为坚定,身心素质向好向强,知识素养不断提升,社会参与积极主动,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白皮书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中国青年坚守“永久奋斗”光荣传统,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生动展现出“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的整体风貌。新时代中国青年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将自己对中国梦的追求化作一件件身边实事,在磨砺中长才干、壮筋骨。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有关知识,说明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五年,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正在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例如,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2018年10月24日,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状况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着力打通国内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国内超大市场优势,把扩大内需作为关键发展基点,把疫情和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指在基于国内市场的同时,同时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知识,提炼我国新发展格局体现的哲学智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