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1G是移动通信语音时代的开始;2G可以浏览一些文版信息;3G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并处理图像、音乐等;4G让我们随时看电影不再成为奢侈;5G相比4G,将在容量、传输速率、可靠性等方面实现质的提升。从1G到5G,这一部波澜壮阔的移动通信史表明(       
①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③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质变带来事物的发展
④事物在量变到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向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2021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再次重申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生态哲学的概念。从古代的农业文明到近代的工业文明再到当代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过程。由此可见(     
①哲学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和总结     
②人们对世界的根本观点是变化和发展的
③哲学总是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④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意识产生于实践活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震撼人心、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向世界发出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的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阐明在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如何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4 . 模拟考后,一位高三班主任给学生写下如下一段寄语:一场模拟考的得失不能决定高三的成败,甚至高考也不是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标杆。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与身边的学生竞争,更要与过去的自己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这段话中蕴含的哲理包括(     
A.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B.事物的发展是多样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世界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变化。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表明(     
①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④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循环性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6 . 下列不属于发展的(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B.用计算机算命
C.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D.航天技术进一步完善
7 . 在过去50年,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在细菌和动物中,有数百个物种能够感应到地磁场,并会对其做出反应。但作为进化如此高级的人类,却似乎意外地没有证据表明我们可以感应磁场。2019年,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答案:我们不仅能感应到磁场,并且大脑会对磁场变化做出强烈反应。材料表明(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到的事物
②要坚持适度原则
③发展是永恒的
④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A.①②B. ③④C.①③D.②④
2020-11-20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N省根据当地造纸业发展状况,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造纸业地方环保标准。在环保高标准的倒逼下,该省制造业摆脱了脏、乱局面,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兼顾、环保与经济转型升级。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说明
①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
③事物能否发展,取决于意识能否反映客观存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相结合是成功之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习近平主席在70年国庆庆典上的讲话能体现出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要求是
A.运动是相对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019-11-24更新 | 150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节日,“中国年”正成为“世界年”。2019年节期间,不少展现新形象、新风采的活动走出国门,让国外民众眼前一亮。比如,“欢乐中国年·魅力京津冀”活动亮相美国洛杉矶,让当地人近距离了解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点亮2022冬奥主题文化活动走进瑞士,与雪国人民一起见证中国的“冰雪奇缘”与“3亿人上冰雪”的憧憬与努力。而中国图书“越洋”、影视节目“出海”以及各种海外公益与志愿服务,也与春节文化相得益彰,让“走出去”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更加鲜活生动,为国外民众呈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中国。世界对中国充满兴趣、对中华文化更加认可,这其中既有文明交往的需求,可能也不乏经济的联系、市场的驱动,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架构起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也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到“协和万邦”“讲信修睦”的世界想象,再到“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些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滋养润泽的伦理品质,在世界各地激发更多共鸣,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这正是春节文化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深层次原因。以春节文化“走出去”为契机,把更多优秀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让其“活起来”“热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感召力,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有人说,“中国春节走向世界已成为一种必然”,请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2019-11-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文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