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09-29更新 | 484次组卷 | 27卷引用:陕西省子洲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10-11高二上·浙江金华·期中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
2022-01-23更新 | 98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中加班)

3 . 上海崧泽遗址的考古发掘,再现了上海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而近代以来,上海逐渐形成的海派文化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更是历久而弥新,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1)请运用哲学常识的一个原理,分析说明“上海文化”薪火相传、创新卓越的原因?
(2)请列举一个可以表现上海文化的古迹、建筑或艺术形式等,并简单说明列举理由?
2021-03-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某重点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题
4 .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下列成语与“单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A.众口铄金,积毁销骨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一着不慎,满盘皆输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习近平主席在70年国庆庆典上的讲话能体现出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要求是
A.运动是相对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6 . 蔷薇花总是有刺/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与这反映的哲理相同的是
A.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7 . 吐故纳新既体现联系又体现发展,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2018-08-20更新 | 6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8年6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试题
8 . 牛顿经典力学曾被称为是宇宙的“永恒定律”,但到20世纪初,在宏观告诉运动领域让位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随后的十几年,在微观领域中又被量子力学所取代。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的特点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推动着认识的前进发展
C.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向前发展的
2018-06-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江华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模拟试题
10 . “科学家是天生好奇的人,他们试图去发现许多观察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家是有耐性的人,因为自然界在缓慢的展示着它的奥秘。科学家是认真仔细的人,他们必须经常验证他们的结论,他们十分清楚:科学的解释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他们常常是暂时的。”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具有天生好奇的品质,这种优秀的品质表现为
①善于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②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发现共性
③善于创造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④善于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内在联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科学的解释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他们常常是暂时的。”这是因为
①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正确的认识是不存在的
③认识必须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   
④人类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6-11-2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北京西城区夏季普通高中会考模拟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