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基本属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作为中国长期经贸合作伙伴,欧洲尽管会继续采取关键领域的脱钩行动,但不可能在非关键领域谋求产业链断裂,这不仅会对中欧各自经济带来进一步创伤,也会强烈冲击世界经济稳定。材料说明(     
①中欧双方在经贸问题上的同一性是绝对的
②中欧经贸关系中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③把握中欧对立统一关系才能推动双方共赢
④中欧经贸关系的斗争性可以转化为同一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多年来,中美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与美国的贸易往来密切相关。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投资兴业,获得了巨大的商机和利润。然而,中美经济关系也面临着竞争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美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贸易摩擦、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问题成为了两国经济关系中的矛盾点。双方在经济政策、市场准入和产业竞争等方面存在分歧,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2023922日,为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中美双方商定,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两个工作组将定期、不定期举行会议,就经济、金融领域相关问题加强沟通和交流。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应该如何推动中美经济关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

习总书记指出,在世界几大古老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始终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自身所具有的连续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锻造了不惧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塑造了多元统一的中华文化,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的包容性与和平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特点的作用。(哲理不能重复)
中华文明的特点具体分析
连续性
创新性
统一性
包容性与和平性
2023-11-01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开创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就是始终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首先,只有不断推动更深层次的改革,才能为现代化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其次,稳定是前提和保证。中国社会治乱更替的历史表明,稳定的环境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中国改革的实质,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新旧体制、新旧利益格局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摩擦甚至冲突。没有稳定的政治权威和法律秩序,这些摩擦与冲突就可能导致社会分裂,甚至社会崩溃。最后,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靠的就是一心一意谋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知识,分析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2023-10-29更新 | 2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5 . “为什么全世界的河流,都不走直路,而偏要走弯弯的曲线?”通往人生成长的“弯路”,需要(       )
A.坚定理想信念,在砥砺自我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B.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的内在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事物发展的内容和形式
D.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把矛盾双方相互转化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6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党和政府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通过一系列措施,我国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斗争是相对的,同一是绝对的
B.“危”和“机”相互对立,同时又相互贯通
C.“危”和“机”是人定的
D.“危”和“机”的转化是自然而然的
2023-10-13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北卷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7 . 儒家说,君子和而不同,即有修养的人应理解与尊重和自己不同的意见。道家也说,同则不济,和则相生,即“差异性”使得自然界的生命生生不息,一旦趋同则会扼杀自然界的生机。其中包含的哲理是(     )
①矛盾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包含着差别的统一
③只有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的双方才构成矛盾
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骨文“新”活法。


“小殷”,一片来自三千多年前的甲骨,从昔日“惊天下”到如今融入现代人生活。甲骨文已不单单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文字,而是出现在了各类文化产品和创新应用之中,拉近了人们和甲骨文之间的距离。很多甲骨文书法展、艺术展在国外举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甲骨文“新”活法的理解。

材料二   在愈来愈追求经济效益的现代社会,艺术商业化现象日益严重,快餐文化盛行。有人认为文艺作品的商业性重于艺术性,像电影艺术、电视节目就应该追求票房、播放量、点击率,而作品本身是否有价值则不那么重要;也有人认为文艺作品应当追求极致的艺术性,商业性会破坏文艺作品的价值,沦为商品,而非艺术品,当商业性掩盖住艺术性的光芒,作品就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的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娱乐。”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说明文艺作品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材料三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09-26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第十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阳美曲·中秋月

苏轼(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的这首词,题为“中秋月”,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本词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贫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离的哀伤与感慨。恰如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所言,明之多处暗也多,欢浓之处愁更重。当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明暗之处,经历更多的人生起伏,更能懂得欢乐背后可能隐藏着痛苦和忧伤,明白成功的代价和付出,从而更加珍惜和感激生活中的美好、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对“明之多处暗也多,欢浓之处愁更重”的理解。
10 . 以往,消费者曾陷入“食用油越亮越好”的认识误区,油脂加工企业为了迎合市场而过度加工的现象较为突出,造成食用油中维生素E、天然胡萝卜素、叶绿素等微量营养元素大量损失,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不利。为此,我国有关部门修改食用油加工标准,引导企业向"适度加工”转型。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矛盾的斗争性可以向同一性转化
②事物的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