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对下列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辩证否定是自身的否定
②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③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量变促进质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长江经济带在过去的高速发展中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有效治理已迫在眉睫。据此国家明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发展,而是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长江经济带各个地区根据长江沿线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构建生态保护专门化格局,完善环境治理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还需要选择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要积极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验,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做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习、理解和把握好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他说:“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材料二   中华儿女虽然生活地域不同,语言、生活习惯存在差异,但独特的文化理念和道德规范,始终都是连接炎黄子孙的心灵纽带和情感纽带。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56个民族携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促进心灵契合,当我们在文化传承上走到一起时,中国的软实力自然会更加强大。当今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世界发展困难重重、国际关系纷繁复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和“以和邦国”“四海之内皆兄弟”“远亲不如近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虽大,好战必亡”等思想理念必将为中国和世界的繁荣稳定提供更多有益支撑。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如何在树立“问题意识”的基础上“打开工作局面”。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一辈,责无旁贷!请你就如何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3-05-01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4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专家指出,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有内无外,也不是有外无内,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打造新发展格局,要牢牢把握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以我为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绝不是关起门封闭运行,而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通过挖掘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内外循环具体途径和办法,促使内外循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结合材料,用“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处理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关系。
5 . 近日,北京多区、山西太原、广东广州、河南郑州等地调整核酸检测要求,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果没有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核酸检测,减少人群聚集感染风险。分类施策、细化标准、加强监督,核酸检测才能更规范,疫情防控也才能更精准更有效。这表明(     
①不同事物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矛盾
②正确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④矛盾的特殊性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05-07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86岁的周超凡,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医药研究逾60年,虽然已退休多年,但仍把大量精力倾注在中医药学术的研究和传承上。

周超凡出生在一个传承五代的中医家庭,与中医的缘分与生俱来。大学毕业后毅然到医院从事了3年的临床工作,深刻地认识到了临床和实验相结合的重要性。他下过乡、采过药、做过中药标本,不断到各地为群众看病,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在临床上,周超凡非常注重运用现代研究成果,他很早就尝试将中医传统治法与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开阔了思路,做出了更多突破和创新。

“‘治则’是治病的关键所在,中医从医者必须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中医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就是治疗观念的转变,即‘治则’的转变。”周超凡说,“‘治则’是通用的,药物知识也是通用的,需要结合各自的临床实践活学活用。”在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工作的6年间,他把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代医书,都翻阅了一遍。通过对治则治法理论的整理与系统研究,初步完成了中医治则治法体系的框架构建,开辟了一条实验、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路径。


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医的治则治法理论的认识。
2022-07-03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络直播以其特有的真实感、代入感,为传统文艺的传播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京剧、昆曲、民乐、书法、泥塑等传统艺术纷纷进入网络直播间,从各自的小天地飞向了社会大舞台。但也有专家指出:以网络直播方式传播传统文化固然“吸睛”,但仅仅赶个热闹是不够的。内容选择上,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为了流量而恶意篡改亵渎传统文化;呈现方式上,如何在迎合受众年轻化与审美多元化趋势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灵魂与特色;发展过程中,如何在把握重点的同时,促进传统艺术全面协调发展;方法选择上,如何在凸显自身特色的同时,合理借鉴其他文化成功发展的共性经验。只有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传统文艺才能真正融入生活,真正在创新中“火起来”“活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传统文艺如何才能借助网络直播平台真正“火起来”“活起来”。
2023-01-30更新 | 190次组卷 | 35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黄河流域自然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土地、能矿、生物等资源禀赋区域差异明显。黄河流域上中游多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活动较为发达,水资源开发强度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仍在持续。近年来,我国沿黄河地区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上游,青海、四川、甘肃以三江源、祁连山、若尔盖湿地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中游黄土高原,人们创造性地开展淤地坝等水土保持工程。仅在陕西省,封堵向下游输送泥沙的通道的淤地坝就有3.4万座。山西省持续打响汾河治理攻坚战,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在下游,山东、河南两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随着一系列举措实施,黄河流域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面积“双减少”,实现水土保持率、拦减入黄泥沙“双增加”,黄河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母亲河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2023年4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提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坚持分类施策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以“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主题撰写一篇哲学小论文。
要求:①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有关知识;②紧扣主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合乎逻辑;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真人秀综艺节目狂飙猛进,不仅成为电视台刷新收视率的“摇钱树”,也成为演艺明星追逐快钱、增加曝光的“聚宝盆”。在经历泡沫式发展后,真人秀综艺节目并不是每一档都被观众买账。当观众的口味愈发挑剔而且善变时,真人秀综艺节目在收视率的指挥棒下,就会更加追求眼球效应,用刺激的效果来讨好观众。于是,一些具有一定安全风险却能换来观众惊叫的真人秀,你方唱罢我登场。像浙江卫视的某档真人秀节目,设计了“梅花桩、飞檐走壁、徒手爬高楼、高空速降”等多个高强度项目,正是这种迎合观众导向下的必然反映。

材料二   当影视综艺制作方与演艺明星陷入彼此需要又相互消耗的循环时,双方已经无力打破这个畸形闭环,这时就需要外力干预。演员群体组织能否发挥更大作用,充分保障演员各项权益;能否推动制度出台,强制限定演员的工作时间,并以严格的措施推行落地;能否将明星身上的关注“聚光灯”,扩散到像“横漂”、群演等更多的演职人员群体....当制度化地将一个个问号拉直,相信行业繁荣才能告别野蛮成长、病态发展,艺人们才能更放心地飞翔。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二蕴含的哲学道理。
2022-03-26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不合法”的相关消息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热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一项重要的民俗,在中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放鞭炮不仅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希望,凝结着人们的文化情怀和民族情感。但是燃放烟花爆竹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如今,随着环保技术的日渐成熟和经验的积累,解禁烟花爆竹燃放的呼声日益高涨。2023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声,全面禁售禁燃烟花爆竹规定应予修改。2023年,多地已松绑“全面禁燃令”,河南、广东、辽宁等地将“禁止”改为“限制”,规定在特定时间段、特定区域可以燃放烟花,既绽放了年味儿,又活跃经济,引来一片叫好声。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矛盾观的知识,说明“全面禁售禁燃烟花爆竹规定应予修改”的理由。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