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为防止精准扶贫“穿新鞋走老路”,安徽省坚持因地制宜,靶向治疗,做到一户一本台账,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务求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扶贫资源精准配置,扶贫措施精准安排。下列对安徽省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有
①承认矛盾普遍性,努力探寻指导脱贫的共性做法②分析矛盾特殊性,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脱贫办法
③立足客观实际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解决贫困问题④坚持联系的观点,以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精准扶贫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01-11更新 | 436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8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0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乘着扁舟而来,与一座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李白。30多年前,有一场盛会从马鞍山起源,顺着滚滚江水,唱响了长三角,它叫诗歌节。以诗仙为名,以诗歌会友,连续举办33届的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已成为马鞍山闪亮耀眼的名片,涵养出一座城的文化自信。

为进一步传承长江文化,与长江共生、共进,创造体验长江奇观的文化之旅,马鞍山市与国艺中联文投携手,开发长江文化体验空间项目“长江不夜城”。项目融合长三角文化特色,结合采石矶生态旅游区独有的山水风景、人文历史、民俗非遗等元素,通过独特的场景艺术演艺形式,展现长江流域的底蕴和魅力。沉浸式巡游演艺、古今穿越快闪……2022年11月,在采石江畔,以长江文化为主线的夜游IP项目长江不夜城完成首次内测,全面展现了城市山水风景、人文历史、民俗非遗。

在马鞍山,从文化艺术到经济发展,从城市建设到市民素养,诗歌元素渗透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这座城市的肌理之中。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已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传统诗歌文化的启蒙。诗歌是城市特色,亦是发展底色。


(1)诗歌是城市特色,亦是发展底色。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相关知识,说明马鞍山市是如何涵养文化自信的。
(3)请为该市涵养诗歌城市特色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物话题类节目,吸引众多年轻人的关注,而“博物馆里过大年”又成为2019年春节的新年俗。但对于大多数博物馆来说,遇到的却是“成长的烦恼”,博物馆的供给和服务远不能达到社会需求,千篇一律、人满为患,影响观展体验、精神享受;有些博物馆没有坚守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出现过度商业化、泛娱乐化倾向;博物馆专业化的管理者和技术人才短缺成为影响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关键。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有关知识,分析怎样解决博物馆“成长的烦恼”。
(2)怎样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走进校园,使文物“活”起来,请提出两条建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千百年来养育着无数的中华儿女,为我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它既是母亲河,同时也是英雄河!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沿黄河省区要围绕解决黄河流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整治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完善治理体系。上游产水区重在维护天然生态系统完整性,一体化保护高原高寒地区独有生态系统,有序实行休养生息制度。要抓好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要加强下游河道和滩区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抓好重大任务贯彻落实,力争尽快见到新气象。


结合材料,说明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指导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近日各地两会陆续召开,2016年的地方GDP增速目标纷纷“出炉”。截止1月26日,在26个已经召开两会的省份中(其中一个省份发展目标尚未出炉),有16个省份相较2015年GDP增速目标下调了今年的目标,下调幅度最多达2个百分点,还有8个省份维持去年目标,只有一个省上调了目标。GDP增速目标引发广泛关注。经济降速的同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全国各省区市“十三五” 规划建议的字里行间,勾勒出中国“十三五” 时期发展的价值取向。未来五年之内,全国各地必须“精准施治”弥补各自发展的最大短板,这决定了五年之后全国层面能否如期兑现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
(1)简要说明“精准施治”弥补短板蕴含的唯物辩证法原理。
(2)请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简要说明如何实施“精准施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建筑垃圾也随之增加,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破解建筑垃圾难题,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21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打造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推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建立建筑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结合建筑垃圾的不同类别,规范其堆放、中转和资源化利用场所建设和运营管理。培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是如何解决建筑垃圾难题,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