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旗帜,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

材料一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在物质生活层面,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效益还不高,民生领域有短板,这制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中央敏锐地洞察到这一新的全局性历史性变化,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也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这一论断为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而且为实施新时代“两步走”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步步深入,从解决机构臃肿到转变职能,从理顺关系到提高效率,机构职能体系实现了从适应计划经济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党和国家活力大大激发,全社会活力不断释放。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是,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特殊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当前我党做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论断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3)地方机构改革即将推开。请你就地方机构改革如何贯彻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8-12-09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考验着国家的治理智慧。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许多城市缺乏统一的长远发展规划,有的虽有规划但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往往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导致“今天建,明天拆”的乱象层出不穷,城市建设盲目扩延占用大量耕地、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等各种城市病日益严重。

材料二:城市发展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可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载有城市文脉的建筑被一个个推倒,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变得千城一面,城市特色逐渐消亡。城市管理者过分重“物的积累”、轻“人的发展”,重硬件建设、轻公共服务,重功能主题、轻文化责任,忽略了城市的非物质属性,割裂了人与城之间的情感。说到底,这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迷失,是城市发展思路的偏差。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推动城市发展必须注重城市的内在文化肌理,多一些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保留城市风貌的整体性、文脉的延续性,让因地制宜成为遵循,让千姿百态成为追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城市病。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当前我们推动城市发展应有的思路。
(3)某市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主题拟开展宣传活动,请结合材料,为该活动拟定两条活动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文字精炼、朗朗上口,每条限15字以内。)
3 . 下图漫画《搭救》(作者:朱森林)意在告诉我们(     

①想问题、办事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要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要采取有效措施,寻求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为防止精准扶贫“穿新鞋走老路”,安徽省坚持因地制宜,靶向治疗,做到一户一本台账,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务求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扶贫资源精准配置,扶贫措施精准安排。下列对安徽省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有
①承认矛盾普遍性,努力探寻指导脱贫的共性做法②分析矛盾特殊性,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脱贫办法
③立足客观实际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解决贫困问题④坚持联系的观点,以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精准扶贫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01-11更新 | 436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强调自主创新,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十四五规划建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辩证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环节,提高创新能力能助推新格局构建
③把握矛盾问题的精髓是解决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关键
④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说明要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厦门之美不仅美在天风海涛、古榭高楼,更美在温文尔雅、多元共生。这与厦门注重内外兼修,坚守独特的城市核心气质,以文化为魂打造深厚的城市文明底色,塑造特有的城市精神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厦门将文化嵌入城市发展,以文化凝聚合力,在全市建成260多家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和组织孵化于一体的社区书院,营造居民精神家园,传承国学经典、闽南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出一批市民熟悉的先进典型进行榜样引领,让文化的力量内化为文明自觉。

目前,厦门全市共有65万注册志愿者和3000支志愿团体,参与了超过1.4万个志愿项目。如今,每天有近万名“微笑天使”活跃在厦门的大街小巷,他们头戴“小黄帽”,倡导文明交通,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性符号。厦门老人摔倒众人扶、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等文明行为已经内化为习惯,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在厦门,最美的风景是人。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厦门在打造深厚的城市文明底色过程中遵循了怎样的思想方法。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厦门是如何以文化为魂打造深厚的城市文明底色的。
(3)请你就如何宣传厦门城市形象提出两条建议。
2019-02-1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1月单科质量检查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大大增强,基层和民间的参与面很广,参与主体很多,形式载体多样,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增加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自豪之情。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现象。不知道自己是谁,放弃自己的身份认同,有意模糊自己的来路,全面否定自己的历史,贬损自己的思想文化等历史文化虚无主义倾向。
为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科学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
(1)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应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关系从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融入教育、融入生产生活才能真正活起来、传下去。请你就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融入生产生活各提出一点建议。
2017-08-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7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8 .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粮食问题,耕地是根本、科技是出路、安全是目标。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只有先保证耕地的面积和数量,才能再谈如何利用耕地,提高粮食产量。坚持耕地为本
①是牢牢抓住了粮食生产的主要矛盾
②是正确认识了粮食生产的主要方面
③准确地把握住了粮食生产的特殊性
④粮食生产的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