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保障粮食安全,应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水稻是我国居民的主要口粮之一,我国的山地稻田约占全国稻田总面积的15%。为了提高山地稻田产量,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研发了“水稻上山”技术,但在研发之初,不少人对此技术产生了质疑,认为山上种水稻违背客观规律,还有毁林造田、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其实“水稻上山”是在原来的玉米和红薯地里开展,不存在开山毁林和破坏生态问题,其优点是不用泡田,不用育秧插秧,也基本不用浇水灌溉,还能有较高的产量。

这种栽培模式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主要适合于海拔1 700米以下、降雨量1 200毫米以上水热资源丰富的山区旱地,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推广,而且,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四川、贵州、云南的山地,实践证明山地水稻平均亩产可达到350至400公斤,比山下水田低100公斤左右,但比种玉米产量高、效益好,值得推广运用。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阐述朱有勇院士研发和推广“水稻上山”技术的合理性。
2023-12-21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测评政治试卷
2 . 最简单的肢体语言就是打手势,这几乎是世界上的一种通用语言,不过,不同的手势在不同的国家,表达的意思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OK的手势,如果在大多数的国家都是正面的意思,但要是在巴西,却成为了一种不礼貌很粗鲁的含义。这说明(     
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对手势表达的意思存在不同的认识
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建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性产业。同时,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长期的计划经济也积累了不少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东北需要突破瓶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其中之一就是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这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应如何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4 . 根据原料来源,我国食盐主要分为通过抽取地下卤水制成的井矿盐、通过海水蒸发结晶产生的海盐、在盐湖中直接开采或者通过盐卤水在盐田中晒制的湖盐。原料来源不同,会导致食盐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有细微差别。不过,无论原料来源是什么,食盐的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钠。下列对食盐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原料不同的食盐主要成分都相同,说明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②即使食盐原料来源特殊也依然具有普遍性,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
③任何一种食盐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中包含着特殊性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也是现实的问题。我国的黄河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治理黄河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不同地区各有其特点,治理黄河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游要以水源涵养等为重点,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6 .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必须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合作。这是因为(     
①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要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导下分析矛盾普遍性               
④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8-25更新 | 1691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承认矛盾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21更新 | 557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②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把握特殊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中包含着矛盾特殊性
④把握矛盾精髓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2022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主要内容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同时,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深入宣传乡村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总结推广乡村建设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乡村建设要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分区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避免在“空心村”无效投入、造成浪费。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谈谈如何推进乡村建设?
10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把自由贸易试验区比作“试验田”,叮嘱“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这一比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求我们在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②把握矛盾特殊性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要求我们从事物特殊性中把握事物的普遍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中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