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一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爱国主义教育法对学校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和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丰富适宜的教学方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让所有课程都流淌着爱国主义“血液”,汇聚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合力。在充分发挥校内教育和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活动”。各校要积极打造“行走的课堂”,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一部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法律,要将爱国的种子埋进年轻一代心中。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祖国的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坚持理性、包容、开放,尊重各国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

材料三   有同学摘抄了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部分条文。

第二章   职责任务

第十一条   中央爱国主义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统筹协调。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县级以上地方文化和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网信、文物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第十五条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未成年人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活动。

(1)针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和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后,某班以“将爱国的种子埋进我们年轻一代的心中”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撰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3)有观点认为,只要学校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这门必修课,就能将爱国的种子埋进年轻一代的心中。结合材料三,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 . 下图漫画《搭救》(作者:朱森林)意在告诉我们(     

①想问题、办事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要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要采取有效措施,寻求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14高三下·广东佛山·阶段练习
3 .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央视马年春晚中,公益广告《筷子篇》用充满情感的镜头传递出筷子里蕴含的家的味道,《中国年篇》反映出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中国年,世界各地的情感通过春节连在一起。两个广告都传递了中国情感,弘扬了中国文化,感动了国内外亿万观众。
材料二 《筷子篇》谱写家的味道。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筷子篇》《中国年篇》的播出为什么能够感动国内外亿万观众。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筷子篇》是如何谱写家的味道。
2019-01-30更新 | 4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甘肃省民乐一中高三5月诊断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握新的历史方位,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是根据这一判断,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即将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但是,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如发展质量效益还不高,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这越来越制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中央敏锐地洞察到这一新的全局性历史性变化,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独创思想的民族。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理论思维根基,这就决定了中国理论的话语体系要坚持以我为主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其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具有我们民族自己特色的话语体系。例如,“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自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著中大量引用中国经典,等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已经成为党的理论创新特有的重要标识。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分析党作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党在理论创新过程中是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坚定文化自信的。
(3)结合实际,简要分析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
2018-07-20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压轴卷(一)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1981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这一认识的变化体现了:
①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在复杂事物发展中找到正确方向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2017-11-27更新 | 895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兰化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