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0月16日,京津冀三地共同签署了《深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在各自的优势上:天津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天津市发挥区位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共同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促进京津冀市场规模扩容。

同时要把握重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抓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切实保障北京市场供应,抓好雄安新区市场体系建设,从而带动区域市场一体化。

(1)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对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举措加以说明。

材料二   2024年武清区联合京冀两地,以传承“通武廊”三地同出一脉的运河文化为主线,策划通武廊文化和旅游交流季暨第二届运河文化节。

武清区作为今年“通武廊”的轮值方,全年将组织文化互通、游玩互赏、产业互融等活动。通过设置特色农产品街、非遗文创街,在“两馆一院”打造古诗词游园会、博物馆奇妙夜实景剧本杀等新玩法,用潮流元素,塑造年轻新业态旅游。此次活动,武清为社会奉献文化大餐的同时大大提升文旅产业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武清区在此次活动中的做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材料一   山水相连的京津冀,涌动着协同发展的盎然春意。

北京: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齐飞。

天津:立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

河北:完善与京津旅游合作,推动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让“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新时尚。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知识,破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密码。

材料二   京津冀携手共治,共享碧水蓝天。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三地人大常委会加强生态保护协同立法,出台了《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建立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专项调研,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出实招、献良策;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聚焦交界地区,严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三地如何携手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2024-05-15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政治试卷
2024·贵州·二模
3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春运,寄托着阖家团圆的期盼,也映照着时代发展的脉动。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了外向型经济,打工潮涌动,也催生出中国独有的春运。到了2000年,返乡流、务工流启势浩大。然而当时国家铁路营运里程和平均时速不足,每逢春运,一票难求,车厢拥挤不堪成了民生痛点。如何应对春运大客流,一度被视作难解的课题。为了破题,这些年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持续推动大规模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高速铁路营运里程、高速公路建成里程世界第一,交通运力显著提升;各类智能设备和先进技术的运用,让春运的行程更加智能、高效、舒适,也为大国经济畅通了脉络,如今新兴旅游流、休闲流,与传统返乡流、务工流相叠加,汇聚成澎湃的春运潮流,释放出流动中国的强大活力。但是2024年的春运大考又暴露出在自驾出行中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不够完善这样的问题,春运还需要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知识,谈谈你对春运难题破解历程的认识。
2024-04-10更新 | 30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政治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考察调研,前往天津古文化街,走进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特色店铺,了解生产经营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情况,同大家互动交流。

天津有丰富的老字号资源,一些老字号兴于“老”,也曾困于“老”,主要表现在:新品牌的冲击、消费群体老龄化以及过度依赖本地市场。面向新时代,津门老品牌或开发体现时伐发展特点、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通过组团、跨界经营等形式开辟新赛道,聚焦解决关键问题,打造新时代的“新形象”。天津杨柳青画社,开发出了一批能够“全年走进百姓家”的文创产品,给老品牌树立新形象,“让年画不只是‘过年的画’”:泥人张传承人走进校园,把非遗融入青少年成长,让老手艺“对味”新群体,主动拥抱更有活力的市场。老字号寻求新流量,在传承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天津“老字号”因何又新。

材料二   提起存续400多年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怀抱红鲤鱼的胖娃娃形象就会浮现眼前。但长期以来,因产品单一、实用性不足,且销售时间有限,杨柳青年画难以激活新的消费群体。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杨柳青年画反其道而行之,让年画打破局限,实现相关文创产品全年走进百姓家。

(2)“让年画不只是‘过年的画’”体现了逆向思维。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在工作生活中如何运用好逆向思维。(答出两点即可)
2024-03-31更新 | 28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门头沟永定河三家店引水枢纽考察。习近平指出,门头沟、房山等山区地带山高谷深,连续强降雨容易造成骖大山洪,是北京防汛抗洪的重点区域。要立足北京水系特点、总结历史经验,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上蓄、中疏、下排、有效治洪”的原则,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保障首都防洪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分析应如何保障首都防洪安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陪伴经济是以满足个体的需求为核心,以互联网和共享经济为基础的新兴经济形态。

材料一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经济”敏锐地捕捉到了人们在生活中需要陪伴的痛点并提供个性化的陪伴服务。“陪伴经济”既可以为大家提供灵活的就业机会,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普通人的实际生活需求。“陪伴经济”走红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恶意低价竞争”、“服务质量不稳定”、“关于服务价格、服务过程、服务效果尚没有统一的参照标准”、“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等。

(1)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相关知识,解读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智慧。

材料二   陪空巢老人到医院就诊,陪外地游客逛特色商街,陪学子共度艰辛的备考历程……陪伴经济作为一种新的业态未来可期。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独居人口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据此有关报告预测,到2025年左右,陪伴经济的市场规模有可能达到400亿-500亿元规模。对悄然兴起的“陪伴经济”,社会各界正在聚焦其存在的弊端和隐患,由果溯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破解之策以保障“陪伴经济”健康规范发展。

(2)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陪伴经济未来可期”蕴含的创新思维方法。

材料三   针对“陪伴经济”出现的问题,多举措推动“陪伴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和价格形成机制,对服务提供者进行评估,降低交易风险;加强对“陪伴经济”的监管力度,保障用户权益,提升服务质量;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陪伴经济”,通过智能化、情感化的解决方案,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实施跨国合作推动行业的国际化水平等。

(3)依据材料三,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如何推动“陪伴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2-02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政治试题
7 . 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了城市更新政策法规,探索多种实施模式积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惠民生——在城市建设中南京将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通过“街坊”小程序,市民可以在线选购商品、使用报事报修等功能……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彰人文——从北京崇雍大街到福建福州三坊七巷,从广东潮州牌坊街到重庆渝中戴家巷……多地在城市更新中把握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历史文化遗存,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促发展——天津市发布五年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中,结合各区资源禀赋、设施现状分别确定更新目标:环城四区形成生活宜居、生产高效、生态优越的优质承载地,外围五区由表及里带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津城蝶变。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各地是如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养老服务保障”。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材料一   中新天津生态城枫林社区是“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该社区以老人“家门口”养老服务为切入点,着力打通为老服务的“最后一百米”,创新实践“居家+社区+机构”+“医养+康养”+多个党建共建为老服务联盟的“3+2+N”养老模式,打造康养结合、护养结合、医养结合的复合式老年社区。全面发力,用心守护银龄“新青年”;聚力搭台,实现老有所为老一级服务空间:社区交互空间(养服务有所乐。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1)有人认为,枫林社区“3+2+N”养老模式可以在全国进行推广,你赞成还是反对?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二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老年人赡养案。人民法院支持了老人的诉求,法官当庭判决女儿马某除了支付父亲一定的经济补偿费,还要在判决生效当日起,每两个月至少前往父亲居住处看望问候一次。

(2)运用家和万事兴的相关知识说明,老人的诉求为什么能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
2023-04-27更新 | 383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届高三质量调查政治试题(二)

9 .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持续增长,老龄化进程明显提速,“如何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于采用何种养老模式,国内外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浙江温州提出“养老”与“托幼”相融合的一体化模式,通过一体化供给、一体化服务、一体化降本等途径,让“朝阳”与“夕阳”的生命碰撞更加精彩。

英国研究团队也做了一个实验:在某养老院设立幼儿园,让10位退休老人和10名4岁学龄前儿童共同生活6周。结果孩子们走进养老院后,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他们重新发现了自我价值,获得了乐趣和欢笑,消除了孤独感,提升了生活质量。同时孩子们也得到了关爱与照顾。此类“跨代学习陪伴”的养老理念,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也在探索中……

有人认为,我国应积极推广“养老”与“托幼”相融合的一体化养老模式。你是否赞同该观点?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材料一

材料意义
大力推进中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1(请勿在此处回答)
建立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2(请勿在此处回答)
支持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3(请勿在此处回答)
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4(请勿在此处回答)

(1)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表格中材料的意义。

材料二   我国各地农村发展不平衡,情况千差万别,因而乡村建设必须坚持因村制宜,不千村一面,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乡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乡村建设要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在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2)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分析材料二蕴含的哲学道理。
2022-05-27更新 | 34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2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