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需要各国交流互鉴。

一位坦桑尼亚革命党干部在了解中国脱贫攻坚的实践后表示,他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非洲国家有各自不同的国情,也应像中国一样,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他说:“我们要把交流中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应用到国家治理中”。

一位希腊的大学教授说:“中国——希腊文明互鉴中心目前在希中两国各有4所共建高校,举办了多场学术会议,探讨推进两国文明的比较研究。中国学者的许多观点让我深受启发。”这位教授受邀赴山东曲阜,感受到希中古老文明的相通之处:“孔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与苏格拉底等古希腊哲学家,在相处之道、美德养成等问题上拥有相通的看法。”

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发布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果显示,我国已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在共建国家建成2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70多个海外产业园……累计举办技术交流活动300余场,促进千余项合作项目落地……


有人说,“交流就是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 .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既要总体分析面上的情况,又要深入解剖麻雀,透过现象看本质,提炼出规律性认识。全党大兴调查研究(       
①遵循了由矛盾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的认识秩序
②符合由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的认识历程
③树立问题导向思维,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工作方法
④说明只有研究各部分才能形成对事物整体的正确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21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作的一种口头文学形式,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谚语通常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因此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民间谚语“纸上画藤不结瓜,芦花虽白难纺纱”蕴含的哲理是(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相对的       
④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治黄百难,唯沙为首。黄河流域多水库联合开展调水调沙,其中三门峡市确定了三门峡库区清淤“三步走”工作布局:第一步,开展黄河清淤试验研究;第二步,开展清淤试点工作;第三步,用10—20年全面开展清淤工作和泥沙综合利用。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要逐步深化黄沙的综合治理和利用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三步走”工作布局指导治沙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坚持量的积累就能实现治沙飞跃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展清淤试点工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开幕,这是亚运火炬第三次在中国点燃。1990年北京亚运,首次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后的新面貌;2010年广州亚运,演绎了中国的崛起与精彩,让人们体验到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2023年杭州亚运,再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高度。中国三次举办亚运会体现了(       
①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
②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③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④具有远大前途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下图漫画《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叫负重》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D.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岁意味着青春和自立,意味着责任和使命。某中学高三年级同学以“我们是‘00后’”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认识自我

对于“00后”的评价,大家莫衷一是:有人认为,“00后”是“温室长大的一代”“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一代不如一代;有人认为,“00后”是“有爱心的一代”“有担当的一代”“可敬的一代”,一代牛过一代;还有人认为,对“00后”的认识不能标签化.....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要正确审视自己。

青春誓言

在学校举行的成人仪式上,18岁的同学们欢聚一堂,在老师、家长、知名校友和各级领导的祝福下,向青春致礼,立下神圣誓言:“我已长大成人,永远做祖国忠诚的儿女,从今天开始,我以诚心对他人,以孝心对父母,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提高修养,增长才干。天地为鉴,国旗为证,十八而志,青春万岁!”铮铮誓言蕴含了我们青年学子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更是我们“00后”学子的行动指南!


(1)请联系实际,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应怎样正确认识自我。
(2)结合上述材料,从哲学角度为塑造“00后”形象,拿出你的个人行动方案,至少写出两条行动措施,并分析其哲学依据。
2023-12-25更新 | 114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模式表现出“非此即彼”的对立性,在工业化进程中忽视资源粗放利用、自然过度开发、污染治理不力等带来的后果,虽然创造了丰裕的物质财富,但是无可避免地造成了环境破坏、生态危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千年智慧,又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科学认识。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效,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摒弃西方现代化模式、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由。
(2)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某镇开展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明乡村创建活动。请你围绕该项活动主题写一份倡议书的提纲。要求: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围绕主题,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字数控制在150字左右。
9 . 下列选项与下边漫画《腾不出时间休息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生病》的哲学寓意最一致的是(     
A.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B.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C.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深化,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或快或慢地被纳入现代化的世界图景之中。

现代化发轫于西方,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西方先行国家的现代化建立在“血与火”的基础之上,和西方现代化道路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无数的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历经磨难,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便是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国后前三十年的艰辛探索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思想财富,改革开放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重要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百年奋斗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
(3)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并运用“十四个坚持”的相关知识,请你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拟写一篇发言提纲。
要求:列举三个发育要点;观点明确,围绕主题,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左右。
2023-02-12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