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指出,深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先行示范,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习近平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推动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要循序渐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1)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先试、握指成拳,为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实践样本。请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分析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特征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雪经济产业链长,关联度高,能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多个冰雪大省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出台政策,找准发力点,促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黑龙江开展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多业态的冬季旅游产业体系;吉林面向游客、旅行商等主体,从消费券,直通车、航线等方面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便利游客出行,降低出游成本;新疆不断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完善滑雪度假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强酒店,特色民宿建设,进一步提升冬季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各地持续创新场景、丰富供给,提升品质,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更好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冰雪大省发展冰雪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

3 . 202312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清醒看挑战】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有效做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经济工作。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五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六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七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八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九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扎实做好经济工作以克服困难和挑战。

【创新促发展】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个冬天,哈尔滨火出了圈,“尔滨”持续用一系列“拉好感”的举措,强势吸引广大南方游客。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淄博烧烤、贵州村超、天津跳水轮番登场,羡煞不少城市,诸多文旅局局长上门取经。照方抓药,机械模仿,恐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铁打的城市,流动的流量,很多地方都有成为下一个哈尔滨的潜质。哈尔滨,无法被复制但可能被超越!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的来了!谁改得快,谁就占先机;谁改得彻底,谁就能制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评析“哈尔滨,无法被复制但可能被超越”的观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辽宁省建成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114个,乡镇(街道)矛盾调解中心1356个,16265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实现了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全覆盖。沈阳市以“矛盾直排、安全直护、服务直达”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打破业务壁垒,协同分析研判,统合重复职能,2023年共受理纠纷74.3万件,办结70万件,办结率94.3%;大连市甘井子区打造“甘心调”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大数据+矛盾风险多元化解”为引领,把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平台、载体、队伍等统筹起来,实现“一网通管”的融合联动治理新模式;盘锦市设立网格“街长制”,积极打造“五老”(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专家和老战士)基层调解员队伍,吸纳2300余名“五老”志愿者、580名心理咨询师、348名法律工作者参与村(居)议事和矛盾纠纷调解,带动多元力量充分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材料二   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作出批示,要“各地效仿,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就此从浙江走向全国。近年来,从枫桥经验在浙江的创新实践到全国各地的落地生根,从沈阳牡丹社区的“三零”工作法到福建明溪县“侨乡枫桥”解决工作法,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对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围绕“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主题,撰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条理清晰,逻辑合理;③学科术语规范;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1963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随后,中央又两次对“枫桥经验”作了批转。由此,“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校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60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学习推广“枫桥经验”。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批示精神和中央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要求,省委、省政府多次对这一典型进行具体指导,对全省各地学习推广“枫桥经验”提出明确要求。

20239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枫桥经验”发源地枫桥镇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一重要讲话为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确立了行动指南。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说明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7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一项暖心的民生工程。然而,一些工程在具体实施中遇阻重重。某校思政实践小分队围绕“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问题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思政实践小分队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还广泛查阅文献。在查阅过程中发现,我国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那就是试点扩面。几乎每一项重要成果背后,都离不开“试点”和“扩面”的良性互动。所谓“试点”,即基层探索,意味着先试点探索,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积累经验,为将来全局性改革提供示范、突破、带动的效能。所谓“扩面”,即顶层设计,重视对试点的整体工作进行自上而下的统筹规划,在吸收来自基层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更大范围的成果,全面布局推行。


“试点扩面”运用了辩证思维方法,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请从《哲学与文化》《逻辑与思维》中分别选择一个观点加以说明。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讲好中国故事】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地担当“讲好中国故事第一人”,在各种场合讲中外听得懂、听得清、有共鸣、有实效的好故事。瀛台夜话,让美国领导人了解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半总统制等都失败后作出的正确历史选择,加深中美理解。巴黎演讲,和法国朋友重温拿破仑的名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了解今日中国,展望未来“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促进东西方了解。蒙古讲话,与邻居交心:“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引起广泛共鸣。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怎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弘扬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的必然要求。

【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以“当代青年文化自信”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标题补充完整,紧扣主题,结合材料,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字数200个左右。
2023-11-21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之哲学与文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省考察时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谋划部署的一项重大决策。工程全面实施20年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成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和美乡村的成功典范。在“千万工程”的示范带动下,浙江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乡村实现了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也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教材。

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相关知识,说明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的正确性。
2023-11-17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2月时事速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指出,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脱离人类发展大势和历史潮流的产物,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如遵循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等。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根植于本国国情和禀赋条件,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使命,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融合吸纳了世界上有益文明成果,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