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

生产力迭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生引擎。抓住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契机,就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多选)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据此理解,新质生产力(多选)(     
A.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B.是对传统生产力的颠覆
C.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
2.(多选)“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生产力认识的新突破,我国曾经有学者提出过新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等概念,现在更进一步适应时代要求,把握新的发展形势,提出新质生产力,更加丰富了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涵。人们对生产力的认识表明(     
A.概念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D.谬误与真理对立推动认识发展
3.有观点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这一观点符合下列哲学观点(     
A.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C.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在制定规划时,既要有共性的支持政策,又要根据企业诉求,设计个性化政策,做到“一企一策”。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这符合的方法论要求是__________
5.新质生产力是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的生产力。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因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辐射面广等特点,使其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竞争的关键点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力量。但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不是绝对隔离绝缘的。传统产业不等同于落后产业,强调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也不是简单化地抛弃传统产业。这意味着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高度依赖传统产业作为基础。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大、占比高,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未来产业,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更具根植性。这意味着,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知识,说明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023-12-3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外国语大学云间中学、进才中学、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复旦附中青浦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四校联考政治试卷

2 . “一带一路”源自中国,属于世界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来,逐渐从理念、愿景变成现实,取得丰硕的成果,增进了国际社会的认识理解。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将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1.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151个国家、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
(1)本届论坛各方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形成了458项成果。本届论坛能够达成共识的基础是(     )
A.国家间的政治利益
B.国家间的经济利益
C.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2)(多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可以理解为(     )
A.如果合作共赢,就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
B.要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就必须合作共赢
C.没有合作共赢,就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
(3)(多选)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必须(     )
A.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B.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C.交流互动中交融与替代
D.尊重各国文明的多样性
2.“一带一路”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其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准确把握事物发展中的质量互变
B.着重抓住内因的同时不忽视外因
C.利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D.重点把握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3.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共建国家之间广泛开展文化旅游合作、教育交流、民间交往等,使民心相通的基础进一步稳固。实现民心相通应该(     
A.提倡和推崇开放包容、求同存异B.要尊重差异,认同各民族的文化
C.推动汉语国际化,实现文化相通D.要以我为主,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4.(多选)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投资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一带一路”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沿线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世界的发展更加均衡。这充分说明“一带一路”(     
A.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B.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C.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D.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
5.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
八项行动具体举措
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
……
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
……
开展务实合作实施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
推进中外职业教育合作
设立人民币融资窗口,丝路基金新增资金
……
促进绿色发展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
……
推动科技创新支持各国青年科学家来华短期工作
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发展
……
支持民间交往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
……
建设廉洁之路建立“一带一路”企业廉洁合规评价体系
……
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加强能源、税收、金融、绿色发展、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
……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谈谈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2023-12-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三、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2021年11月8日—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1.此次大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______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1)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     )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D.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2)(多选)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民族解放 D.人民幸福
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以非凡的理论勇气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创立了思想。这一思想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提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1)创立了______思想。
(2)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______。(选填: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4.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政治建设上,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
(1)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是______,由此决定了我国的政体是______
(2)中国的政治文明和政治制度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照抄照搬他国政治制度是行不通的。这体现的哲学方法论是______
(3)世界上民主样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即使是西方各国之间,民主制度、民主形式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______及其方法论是______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______、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道路。
2023-01-3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百年奋斗形成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其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推进这项伟大事业,根本上要(     
A.坚持伟大梦想B.进行伟大斗争C.建设伟大工程
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中的名言体现了唯物史观的道理有:物质生活资料的______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____________决定上层建筑。
3.“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非独谓府库盈、仓廪实也。”意思是,一个国家的真正富裕,不单指国库充盈、粮仓充足,还指人民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思想,坚持(     
A.共同富裕B.物质、精神文明相协调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和平发展
4.党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坚持群众观点B.社会发展实际
C.国家发展需要D.党的领导地位
5.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之一,从唯物史观来说,这是由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______者,是社会历史的______
体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____________
6.二十大召开期间,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位国际记者问: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这是否意味着有意向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出口到国外?
假如你是新闻发言人,请你从中国的外交的角度,向记者们介绍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并回答上述记者的问题。
7.一般认为,现代化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代表一种较高的发展水平,如从传统农业化走向工业化、城镇化、科技化、信息化等,是达到和保持世界前沿水平的行为和过程。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但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尽相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从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角度,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知识链接:共性与个性是辩证统一的,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2023-01-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