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要矛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榜样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根据时代特征和工作任务,从基层人民大众中树立榜样:林祥谦、彭湃等工农革命领袖,杨靖宇、张思德、白求恩、黄继光、邱少云等战争时期的英雄烈士,王进喜、钱学森、雷锋、焦裕禄、南仁东、袁隆平、杨善洲、吴仁宝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英雄楷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众多英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出现了“六化神州尽舜尧”“遍地英雄下夕烟”的美好图景。进入新时代以后,国家对于榜样文化的建设越发制度化、法律化,国家批准实施相关“条例”和“办法”,并以国家的名义隆重表彰功勋模范人物,多人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建设的哲学智慧。
7日内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总体上看,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但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还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2014年1月20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四风”,结合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实际,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到实处,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请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党是如何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佰圣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在落实发展举措时,把握时与势,“看准了”至关重要。比如发展新质生产力,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避免搞一种模式的“抄作业”,关键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推进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巩固扩大人工智能、高级别自动驾驶等行业领先优势;广东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加力提速,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特色农业等。实践表明,谋在前才能掌握主动,“看准了”才能干到点子上;自觉在大局下谋划、在全局中定位,就能找准工作着眼点、政策发力点。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各地在高质量发展中应如何看清“时与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避免搞一种模式的“抄作业”,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灵活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积极开动脑筋,善于开拓创新,走出“独立行情”才是根本之策。

(2)运用《逻辑与思维》创新思维的特征并结合材料,分析运用创新思维能走出新质生产力“独立行情”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5届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聚焦保障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民族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二   2023年暑期,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火热出圈。整个影片就是一场充满文化底蕴的穿越旅行,李白、高适、杜甫等大唐豪杰群贤毕集,唐风唐韵、诗词歌赋、音乐绘画、舞蹈书法陆续呈现,让整个大唐都活了过来。对于孩子来说,《长安三万里》提供了“打开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方式。全片出现的48首唐诗均入选中小语文课本,当《静夜思》《登黄鹤楼》等唐诗在片中展现时,影厅立刻热闹起来,不少孩子情不自禁跟着吟诵,大银幕内外的“对诗”成为独特的观影体验。《长安三万里》上映近一个月累计票房破16亿,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骄傲是其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关键,也激励了更多动画电影创作者们参与相关题材的创作。

(2)《长安三万里》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运用矛盾同一性的知识对此加以阐释。
(3)中国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请写出两句包含哲学思想的中国古诗词,并分别指出其体现的哲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快与慢,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风景。在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 是生命”;在上海浦东,“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高歌猛进的时代,也逐渐多了 “慢”的思考与追求。当高铁试验列车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全国还保留了 81对“慢火车”,偏远山区逢站必停,几十年票价不变……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角落都要触达,每个方面 都要考虑——曾经特定领域的“快”,如今变成了齐头并进的“慢”。“国之重器”港珠澳大桥,为中华白海豚“让道”,停工一等就是四个多小时;雄安城市建设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坚持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因此“快”是一种生存策略,等不得,也慢不得。“慢”在于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可能,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知识,分析我国由“快”转“慢”的客观原因。
(2)结合“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在“快”“慢”抉择中蕴含 的辩证法智慧。
(3)结合材料,阐述我国的“快”“慢”抉择对“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
2024-06-0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美丽、富饶乡村,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西南地区某县农村,风景秀美、气候温和、空气清新,适合种植茶叶、烤烟、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度假产业和农业的自然基础,但受制于道路交通问题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为振兴农村,该县致力于改变交通落后状态,修建了由高速公路、县级公路、乡镇公路、村级公路构成的公路网。

路网建起来了,但最初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并无明显改善。原因是人们护路的公共意识淡漠,有的村民把自家门前的公路当成了垃圾场、晒谷场,道路坍塌了没人修,道路结冰了无人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畅、安全、卫生、美观。于是,该县推行了“路长制”改革,县委书记、县长担任总路长,各种公路全面设立以党政领导为责任主体的一级路长、二级路长,负责公路管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安全巡视。同时,30000多名贫困群众应聘担任道路管护员,年收入增加6000元。

道路通畅了、安全了、漂亮了,美丽乡村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该县的乡村旅游业开始兴旺,沿公路布局的80余万亩茶叶、烤烟、蔬菜也逐步产生经济效益。广大群众尝到了甜头,对乡村公路建设与管护有了新的认识,自觉护路的意识大为增强、自觉护路行为已然多见。

(1)结合材料,运用主要矛盾原理,分析该县实行“路长制”改革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2)结合材料,分析该县群众公共意识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乡村之美是独特的,有别于城市之美,自古以来,令人向往和流连。请写出两句描写乡村自然美或人文美的中国古诗句。
2024-05-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材料一   纵观全球,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育率经历从高到低的变化过程是个普遍现象。在当前中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年轻人婚育观念发生显著变化,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而在住房、教育、就业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更加大了年轻人的生育顾虑。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2023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比上年减少54万人。据推测,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出生人口将呈下降趋势。

(1)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我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阶段的原因。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一个大国大党对新征程的深远谋划。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S省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为引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如在A村,回村创业的年轻人成了挑大梁的“棚二代”,与原先的“棚一代”携手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不仅如此,为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解决乡村振兴中“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S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创新试点”,成功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引来“源头活水”,同时也为全国乡村振兴过程中融资难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借鉴。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S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措。
2024-05-25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和实践,但有的地方对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件大事、新事,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心里要热切,但头脑要冷静、步子要坚实,既谋“新”又重“质”。

材料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各不相同。要坚持实事求是,充分尊重各地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找到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避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能搞一种模式。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和价值转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诸项任务之首,并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新瓶装旧酒。当前,不少地方谈创新必说新质生产力,把新质生产力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盲目求“新”而忽视了“质”。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但并不是和创新沾边都是新质生产力。

材料二   实干为先,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涉及方面较多,只有提早谋划、科学布局、统筹兼顾,运用超前思维才能扎扎实实向前推进,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做到既谋“新”又重“质”。
(2)请运用超前思维特征的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一   3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他还强调,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做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撰写一篇时政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200字左右。
2024-05-19更新 | 3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传统的“粮食观”主要关注吃得饱,而“大食物观”拓宽了食物的边界,不仅关注数量充足,更加强调主粮、“副”食膳食均衡搭配,确保人民健康饮食。大食物观正当其时。大食物观在牢牢端稳饭碗上继续发力,以游刃有余应对国际新的变局;现阶段我们的粮食安全,不光是淀粉安全,而是在口粮安全、能量安全基础之上,如何保障营养素供给的安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我国食物供求长期处于一个紧平衡的状态,需要把农业着眼点从耕地转向全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可持续的食物系统。当然大食物观的重点还是粮食,粮食仍是居民食物的基础。不仅因为稻谷和小麦是重要的口粮作物,而且人类食用的许多动物性食品也是以谷物为饲料。在“大食物观”之下,主粮、“副”食要两手抓,两手硬。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相关知识,说明践行大食物观遵循了怎样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2024-05-1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东方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学业定位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