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3 道试题

1 . 材料一   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曲靖市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方案明确:麒麟区、沾益区、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小区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实施方案》规定,曲靖市生活垃圾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专业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住宅小区应当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进行分类,鼓励有条件的实施厨余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科学管理,构建全程分类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严格管控有害垃圾与其他各类垃圾混投。垃圾分类与社会征信体系挂钩,对未按规定投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强制约束,严禁“先分后混”,确保全程分类;《实施方案》要求,将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等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增强处理能力,加快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探索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

材料二   19212021,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百年大党何以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强大生命力的密码,就在于坚持真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就在于对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充满必胜信念,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就在于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就在于以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难题,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延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以昂扬斗志开拓新局。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立足我国国情,探究我国减贫规律,进一步推动国家反贫困的实施主体、扶贫对象、反贫困策略跟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个理论,处处闪烁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校将举办“新时代脱贫攻坚成就”图片展,请拟一个校园宣传活动方案。
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设计出图片展两个版块内容
②综合运用学科知识阐明活动的意义,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③字数150字左右
2021-05-2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一中2021届高三考前模拟政治试题(5月份)
2 . “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两提“卡脖子”。解决“卡脖子”问题重在(     
①增强问题意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树立辩证思维,把握矛盾的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③坚持矛盾观点,分清科技发展的主流和支流
④培养批判思维,发挥创新在发展中的第一动力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是因为(       
①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这决定了实践变革   
②创新不仅促进生产力发展,也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努力创新实现的   
④创新应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的成规陈说和落后思想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是中国农历牛年。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前进道路上,我们应大力发扬“三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请你在“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中任选其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就当代青年如何发扬这种精神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有理有据,观点鲜明,逻辑清晰,不少于150字。
2021-05-18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5 .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的思想突破。这表明(     
①辩证的否定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理论创新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
③矛盾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④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并推动实践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 .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这说明(     
①通过自主创新能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质
②意识因其能动性可以成为自主创新实践的先导
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发展的基点
④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就能造福人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5-17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1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2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中国未来擘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蓝图。全会首次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创新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变量。只有更加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新的发展优势。

同时也要看到,创新不只是科技创新,还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必须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只要我们切实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脚踏实地向前进,创新中国必将行稳致远。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结合材料,运用创新的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1-05-1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1届高三押题政治试题(二)
8 .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总书记的这一殷切希望是基于(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②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是我们的治党治国之道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
④科技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③④
2021-04-19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河间市十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9 . 一根利润仅有“0.0008元”的小吸管,每年创造N亿多元的产值,卖到世界各地;一把雨伞,技术创新后在国外能够卖到两三千元……在浙江义乌,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商品,书写着“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传奇。这传奇背后,既有中国匠人们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的勇气,更有政府政策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红利。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得以发展的前提
③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创新能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21-04-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承包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近年来,国家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向农民“确实权,颁铁证”。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意见》指出,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对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产生深远影响。


(1)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认识。
(2)有人担忧,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会导致私有化,会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的性质。请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021-04-06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