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平“语”近人》是央视重磅打造的一档优秀文化类节目,该节目生动展现了习近平主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从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的理念。它用文字、讲解、故事“三位一体”的方式,以一个主题为线索,让我们重温经典名句,聆听中国故事,感受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然而,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多的是立足于中国新时代实际的阐释与创新运用。《平“语”近人》正是用这种创新的形式,让广大人民更多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使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助推中华文化强国伟大梦想的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谈谈对《平“语”近人》节目成功实现文化创新的认识。
2020-01-27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一部中国诗词史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我们的心理认知,又外化为口耳间的美妙流传。春节期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该节目充分吸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的宝贵经验,在娱乐综艺节目大举入侵之时,树立了一个新的风向标,唤醒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圈粉无数。
十一期间,央视《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内容涵盖三大主题:《跨越古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展现中国人古往今来的自然观;《美丽家园》,展现人地关系,感念乡土、乡情、乡愁;《江山多娇》,赏绿水青山,建生态中国。节目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以震撼视听的视觉效果、妙趣横生的竞赛形式、视角独特的解读评说,打造独具魅力、雅俗共赏的超级地理人文盛宴。节目紧扣时代主题,旨在展现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化中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展现人地关系。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通过创新成功地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
   (3)针对“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事指导功能减弱的现状,请提出两条增强“二十四节气”指导功能的方法论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