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2 道试题
1 . 202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保密法此次修订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密工作成熟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对于推动保密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该法的修订表明(       
①国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②社会进步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
③上层建筑应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相应变革调整
④价值观能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2023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学院的同学们回信中倡导青年要涵养“自找苦吃”的精神品格。青年“自找苦吃”,要弄清楚“为谁吃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③人的价值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中实现
④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尺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一家事业单位面试试题是:人生应该为谁而活?有的面试者认为人生应该为自己而活;有的认为人生应该为他人而活;有的则认为“为自己而活”的进取心和“为他人而活”的责任感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面试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说明(       )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着导向作用
②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④认识对象的差异决定了人们认识的差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4-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河南省普通高中高三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一)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弘扬教育家精神

【精神内涵】

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23年9月9日,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系统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明确指出:“长期以来,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在内容上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崇道尚德、尊师重教的核心理念,通过对新时代教师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精神长相”的塑造,充分彰显了中国教育的思想精髓。

【精神引领】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征途漫漫、使命艰巨,精神引领和价值支撑对教师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弘扬教育家精神,是驱动广大教师实现自我精进、自我完善的强大力量,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锻造更多大国良师的必要之举,是推动教育变革转型、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要求,是培养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夯实国家强盛之基的历史呼唤。

(1)“弘扬教育家精神,是驱动广大教师实现自我精进、自我完善的强大力量”。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阐述广大教师应如何实现自我精进、自我完善。
(2)“精神引领和价值支撑对教师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024-04-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河南省普通高中高三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一)
5 . 习近平在强调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时指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由此可见(     
①人的意识对物质世界改造具有决定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高的价值追求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4-04-1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
6 .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互联网正在进一步加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各种新技术、新媒体、新平台、新终端和新应用层出不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动融合更加紧密,各种资本利益集团、商业炒作和政治、意识形态势力的渗透、利用和博弈,使互联网世界更加庞杂,网上舆论生态复杂多变,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各种声音混杂交织。我国的互联网在快速发展中也曾一度乱象丛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造成负面影响和冲击,严重危害了国家、社会和企业。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材料二   据国际上一些统计,目前全球人口已超76亿,其中上网人数已超40亿,全球社交媒体用户已超30亿,世界70%以上的公司企业都在利用社交网络媒体进行各种推广,全球绝大部分人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社交新媒体获取新闻信息等资讯。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又新增2175万,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高达71.6%。10亿多用户接入互联网,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庞大和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巨大的网民规模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和发展前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如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2024-04-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召开
7 . 在大会主论坛上,《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郑重发布,号召新时代青少年携手共建网络文明生态。作为5名公约现场发布人之一,15年前汶川地震中的“敬礼娃娃”郎铮说,自己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深刻体会到了人间大爱。希望网络世界如现实世界一样充满爱与温暖。青少年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需要(     
①在文化激荡中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共识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④发挥思想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4-04-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召开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期间虽然苏美双方意识形态不同,但仍保持沟通以管控风险,而目前各方沟通渠道不畅,使得国际形势可能比冷战时期还要危险,急需对话来避免误判,急需多边主义来应对全球挑战。多边主义机制可以为相对弱势的参与者提供机会,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秉持多边主义对于强势的参与者来说也是机会,可以使其更加文明地展现领导力,从而减少对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干扰。

材料二   国家副主席韩正表示,面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重大倡议,不断丰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实践路径,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强劲正能量。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共谋全球发展繁荣,共倡文明交流互鉴,共享人类发展、安全、文明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际政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如何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正能量。
2024-04-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时政热点十 聚焦第十一届世界和平论坛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2023年12月20日,全国首座原址建设的北齐壁画专题博物馆开馆,该馆依托北齐徐显秀墓原址而建。为了增强观众体验感,博物馆结合壁画原件,通过元宇宙项目,运用3D、AR、VR等技术展陈手段,打造了考古过程三维动画、北齐民风二维动画、壁画互动等沉浸式体验场景,开创了文化保护和展示科技创新的新模式。这说明(     
①技术应用要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②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为前提
③科技手段创新对文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④文化内涵因现代科技而不断丰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15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必修4提升集训
10 . 近年来,一批主旋律影视作品纷纷“出圈”。从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到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功勋》等主旋律影视作品越来越多的走进群众生活,社会公众对于主旋律作品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上层建筑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③价值判断和选择因人而异
④文化创作必须坚持人民中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4-12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1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