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填补了以往法律政策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一些操作性规范空白。其中提出,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交通运输设施、城乡道路等,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在立法过程中,各级残联和广大残疾人代表积极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贯彻实施,对无障碍专业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对此,中国残联将进一步推动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支持和鼓励无障碍人才培养,推动更多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无障碍专业等。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立法和实施是如何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的。
2024-05-12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2 .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全部集结在一起,共同织密疫情防控网,竭尽所能守护着群众的生命安全……一切为了群众,更需紧紧依靠群众全身心投入到抗疫的战斗中,展开一场波澜壮阔的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由此可见(     
①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人民群众是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3-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第三中学政治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卷
3 . 人民网2023年5月2日报道,“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行程万里,初心不忘。11年全国两会,56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听取约400位代表委员发言……这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动力
②群众观点是党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③群众观点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
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4 .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遭受洪涝灾害的哈尔滨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察看受灾情况。总书记十分牵挂洪涝灾害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和受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他希望大家坚定信心、战胜困难,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这是基于(     
A.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C.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人民群众推动生产力发展而改变社会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治理人口集中村庄。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加强村庄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推进就地利用处理。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从唯物史观来看(       
①符合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②表明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③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④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0-28更新 | 48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主体在民。40多年前,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鲜红的手印,推动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大踏步前行;40多年后,亿万中国农民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推动我国农村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中国农民在世世代代周而复始的春播、夏锄、秋收、冬藏中,积累和传承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在今天的乡村振兴道路上,也展现了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广大农民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变革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踏浪前行,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这些优势让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有底气,更有活力,也更有希望。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论证“乡村振兴,主体在民”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2023-10-1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从辩证法的角度,这是基于(     
A.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B.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8 . “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2023年6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发布,栾钰堃等25人荣登“河北好人榜”。这些身边好人坚守初心本色,用小爱凝聚人间大爱,是社会文明风尚的领跑者,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文明典范、精神榜样和行动指引。河北好人(     
①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表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
③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④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08更新 | 1644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政治试卷
9 . 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公民、企业和机构走出国门,人民群众对领事保护与协助的需求日益上升。2023年7月14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条例》。《条例》的颁布说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引发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顺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③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彰显
④调整既有上层建筑就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8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考察。此行踏访锦州、沈阳2座城市,涉及4个考察点,包括革命纪念馆、河湖治理工程、企业、社区。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三次考察辽沈大地。

在这次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之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7年、2020年考察过解放战争时期另外两次重要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纪念馆。一路走来,获得的启示也愈发鲜明: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大决战,既是兵力火力之战,更是民心向背之争。在辽沈战役纪念馆,总书记说,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由此观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在纪念馆,总书记会见了老战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亲属代表。有一个词,他提了很多次——“江山”。总书记说,我们的红色江山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我们决不允许江山变色,人民也绝不答应。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这句话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