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4 道试题
1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2 . 创新社会管理,共建活力中国,共享和谐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两年前,T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均需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权也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了公共服务大厅,将适宜社区办理的多项行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窗口,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两年来,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


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T市是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上映,引起了强烈反响,网友们纷纷发表感言。

冲浪少年:影片深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从开国大典红旗升起、原子弹爆炸、女排夺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一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再到女飞行员成功护航国庆阅兵,将祖国的发展通过7个动人的故事呈现于屏幕上,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

空山新雨:这部影片描述的不仅是7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刻画在这些成就背后,推动这些改变发生的中国人。国家每一项巨大成就的取得都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不得不说,是亿万人民共同开创了我们祖国的美好未来。

阳光女孩:《我和我的祖国》激发了我内心深深的自豪感,它增强了我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并激励我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加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谈谈你对网友的电影观后感的理解。
4 . 4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一代又一代的深圳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深圳的明天仍然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深圳人接续奋斗,逐梦奔跑。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社会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7-19更新 | 119次组卷 | 9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模块诊断政治试题
5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实现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既定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此必须继续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等措施。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矛盾着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意识可以促进脱贫工作的开展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
2021-04-27更新 | 207次组卷 | 114卷引用:2016届湖北武汉二中高三下学期2月调考政治试卷
6 . 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这将有助于构建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政策、路径和举措。上述做法(       
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建造安全“防火墙”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权利
④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4-18更新 | 232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7 . 材料一   长期以来,受“权大于法”思想的影响和干部队伍素质的制约,A市行政审批过程中存在着“多、乱、滥”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政府的执行力和人民的利益。2014年以来,该市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培训,使平等、公正、法治和服务的理念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实现了行政审批“高效率、零投诉”,从而使权力转变成造福民生的动力。

材料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构成了《大学》的基本思想和“纲领”,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党员干部思想修养的重要标准。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为官者为什么要达到上述标准。
8 . 当前,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仍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越是面临困难,越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     
①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②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③抓住主要矛盾,首先满足困难群众的利益要求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出台减税降费政策、财政贴息政策,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贷款提供贴息支持,降低企业成本,助力企业稳产保供。其唯物史观依据是(       
①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改革生产关系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推动生产发展以筑牢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改革、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 “民法典时代”,开启民事法律新时代。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法治力量;也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更好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说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民法典的必要性。
2021-01-25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中202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