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些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从立法层面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管理体制势在必行。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等内容。2022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该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并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精准地回答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定位问题,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营造了良好环境,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法有所应。


(1)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我国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2)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途径。请你就如何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提两条可操作建议。
2 . 从《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再到今天“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民本思想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这种深层次的文化是我们在作出选择时无形的“指挥棒”。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之所以坚持这样的理念,其哲学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③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10更新 | 375次组卷 | 39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焦裕禄曾说,当工作中感到没办法的时候,你就到群众中去,问问群众,你就有办法了。不摆架子虚心向群众请教,不打官腔耐心向基层问计,有助于医正谬误,兼听广听,聚合人心和力量。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②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④问计于民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22年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①是基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前进的
②反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③遵循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④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鲁迅先生说:“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士兵。”下列观点与鲁迅先生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②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
③人主之心一正,则天下之事无有不正
④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电影《万里归途》领跑2022年国庆档票房榜。不仅票房成绩亮眼,电影口碑也十分强劲,收获许多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该片首次以外交官视角,聚焦了一段在海外战区险象环生的归家之路。“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我们一定带大家回家”,中国外交官宗大伟枪林弹雨中的护侨行动正是外交为民的真实写照。该片改编自真实的撤侨事件,有着积极思想、价值观传递。正是这些元素的存在,让这部电影打动人心。
什么样的人算是英雄,或许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答案。但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始终为民的那些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不折不扣的英雄。英雄并非生来就是英雄,该片中的白姻等都是凡人,武力值为零,战火中也会恐惧、犹豫、担心,但危难之际他们毅然选择了逆行,护佑同胞的生命,凡人亦成真英雄。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电影《万里归途》何以打动人心。
(2)有人认为,时代需要英雄书写,也需要凡人成就。请用唯物史观知识论证该观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22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就未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作出了全面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顺应了人民群众期待,必将对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为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

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报告、领悟二十大精神。会议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阐述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意义。
8 . 徐川子,一名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的80后女员工,是浙江省17名当选为党的二十大党代表的女党员之一。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后,她说,“我这份工作就是给人们送去光明和温暖”,“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唯有努力向下扎根,才能不断向上生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①要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要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
③要坚持群众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④要坚持群众观点,一切依靠群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从整治提升老旧小区到修建道路打通城市发展的“四梁八柱”,从开放免费停车泊位到落实农村供水管网改造....群众的“问题清单”,就是山东省某市广“大党员干部守住民心的“履职清单”。人民至上,下足“功夫”破题群众“急难愁盼”,这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14更新 | 144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咸丰春晖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

1986年,我国出台了民法通则,从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这是很大的进步。时至今日,面对社会运行和公民财产状况发生的深刻改变,民法通则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民法典势在必行。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新中国几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国民法典”梦想迈出坚实一步,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奋进中国提供不竭动力。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制定的民法典涉及很多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对于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来说,民法典的制订可以让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因而其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必要性。
2022-11-1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