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办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直以来,党和国家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共同富裕的光芒照亮每个角落。对此,某班同学展开热议:

甲同学认为: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能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我国一直坚持人民至上,所以一定能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

乙同学认为:只有坚持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若背离整体富裕、普遍富裕,搞两极分化,就会违反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材料二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践行初心使命,使我们党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的重要原因是勇于自我革命,百年大党擦亮初心、刀刃向内,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百年跨越,中国共产党交出了彪炳史册的时代答卷。成就的背后,蕴藏着运筹帷幄的胆识,包含着气贯长虹的行进,凝聚着震撼人心的巨变。

(1)结合材料一,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判断甲乙的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指出,“成就的背后,蕴藏着运筹帷幄的胆识,包含着气贯长虹的行进,凝聚着震撼人心的巨变。”请说出这一判断的类型,并从《逻辑与思维》角度分析正确运用这一判断的重要意义。
昨日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在2024年4月第55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某班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变废为宝”创意大赛、环保主题演讲比赛、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全班男生:如果不参加“变废为宝”创意大赛,就不参加环保主题演讲比赛。全班女生:要么参加环保主题演讲比赛,要么参加环保志愿者服务队。以下能满足全班同学要求的方案是(     
①参加“变废为宝”创意大赛,同时参加环保志愿者服务队
②参加环保主题的演讲比赛,不参加“变废为宝”创意大赛
③只参加环保志愿者服务队,不参加“变废为宝”创意大赛
④既要参加环保志愿者服务,又要参加环保主题演讲比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2024年重庆市学科竞赛即将举行,A同学对数学、物理和生物都很感兴趣,A同学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中。班上的同学纷纷给他建议:
①甲同学说:竞赛时间间隔较短,如果参加物理,就不要报名生物;
②乙同学说:生物和数学都是次优科目,选择一个参加就可以啦;
③丙同学说:你最擅长物理,数学和生物都不要参加啦。
经过认真考虑,A同学没有接受上述三条建议中的任何一条。关于A同学的实际参赛项目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了物理和生物,没有参加数学B.参加了生物和数学,没有参加物理
C.参加了物理和数学,没有参加生物D.参加了物理、生物和数学
2024-03-08更新 | 565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依据材料,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①我们党的传家宝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调查研究
②有了调查就有了发言权,有了调查就有了决策权
③物有甘苦,不尝者则不识;道有夷险,不履者则不知
④如果找到了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发表重要讲话。下表为这一讲话启示录的部分内容。

内容

启示

回顾历史,看“伟大中国”

①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没有理由不自豪!

总结成绩,看“坚韧中国”

②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谋划发展,看“活力中国”

③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始终能保持充盈的朝气,大踏步发展下去。

瞻望未来,看“团结中国”

④只要我们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属于简单判断,其换质推理为“我们有理由自信,有理由自豪”
②属于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与“玉不琢不成器”的逻辑要义一致   
③属于复合判断的联言判断,其为真的前提是各支判断都为真
④属于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包括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假言判断的分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①如果___前一种事物情况就___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_____。(有前必有后)
②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③联结项:“如果……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一旦……就……” “当……便……” “要是……就……” “假使……那么……”
④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详见“假言判断真值表”),口诀: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①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____前一种事物情况就____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无前必无后))
②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______关系的判断。
③联结项:“只有……才……” “必须……才……”“……才……” “除非……才……”“除非……不……”   “没有……就没有……”
④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详见“假言判断真值表”),口诀: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①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
②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_______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③联结项:“……当且仅当……” “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
④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详见“假言判断真值表”),口诀: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
2023-08-1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学案
7 .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同学们围绕“一带一路”各抒己见:
甲:“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奏曲,而是共建国家的交响乐。
乙:除非秉持合作共赢的精神,否则不会有“一带一路”的巨大成就。
丙:“一带一路”是为沿线国家带来繁荣发展的希望之路。
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需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A国属于沿线国家,A国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如果甲观点正确,“不是中国的独奏曲”与“是共建国家的交响乐”中至少有一项正确
②在乙的发言中,“秉持合作共赢的精神”是‘一带一路’取得巨大成就”的必要条件
③对丙发言换质位,得出“为沿线国家带来繁荣发展的希望之路不是‘一带一路”
④丁的发言属于三段论推理,不违背“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逻辑规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2022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4个全民义务植树节,甲、乙、丙、丁四人相约参加植树节活动,对话如下:

甲:只要当天不下雨,我和丙就要去植树。

乙:只有当天不下雨,我和丁才能去植树。

丙:或者是我带植树工具,或者是甲带植树工具。

丁:要么是我带植树工具,要么是乙带植树工具。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当天下雨了,所以甲和丙肯定没去植树
②乙和丁去植树了,所以当天肯定没下雨
③甲当天带了工具,所以丙一定没有带工具
④乙当天没有带工具,所以丁一定带了工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08更新 | 316次组卷 | 38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天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地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相对于西方式现代化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的。由于时代条件和基本国情的不同,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完全复制西方式现代化。它肯定了西方式现代化的一切优秀成果,如它所创造的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反对君权神授的人本精神;又包括对它的否定,如对西方中心论、工业中心论、资本中心论、霸权中心论、人类中心论的超越,以及在思想上对西方现代自笛卡尔、牛顿以来的以二元论、机械论为代表的现代思维方式的超越。这种超越表明,现代化不是西方人的专利,中国人有信心、有能力为人类现代化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哲学道理。
(2)运用《逻辑与思维》中“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的判断类型,并列出其推理的有效形式。
2023-07-06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试题
10 . 习近平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我们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不能有任何迟疑,不能有任何懈怠,不能失之交臂,不能犯历史性错误。基于“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这一论断,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①只有实现信息化,我们才能实现现代化
②实现了信息化,我们就能实现现代化
③如果实现了现代化,则实现了信息化
④没有实现现代化,是因为没有实现信息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