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甘肃 高一 阶段练习 2018-02-08 29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词语中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血(shǔn)  然(tián) 然(wǎnɡ)          历井(shēn)
B.猿(náo)        悴(qiáo)     (zhé)          清沙白(zhǔ)
C.崔(wéi )       (tuò)       西(fǎnɡ)       嘈切切(cáo)
D.青(zhǒnɡ)     漠(sù) 石(zhàn)            头银篦(diàn)
2018-02-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峥嵘崔嵬湍流咨嗟地崩山推
B.凋蔽憔悴呜咽偏僻杜鹃啼血
C.恬然攀援巉岩茫然沧海一粟
D.谪戍霜鬓豺狼迁徙一愁莫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庆60年盛典吸引了海外网民的广泛关注,他们通过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等网站,纷纷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的称赞和对新中国60岁生日的祝福。
B.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合肥市人民政府摘取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这也是他们首次跻身此项殊荣。
C.你不可轻视了静坐于酒馆一角独饮的老翁或站在巷头鸡皮鹤发的老妪,他们说不定就是身怀绝技的奇才异人。
D.在赛后拥有与自己知名度相当的代表作,成为关乎选秀歌手成败的生死命题,没有一两首传唱度很高的好歌,歌手的人气终成镜花水月。
2018-02-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但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它们将会       ,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
⑵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⑶美日韩等国对朝鲜将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的声明做出强烈的反应,朝鲜政府却        ,宣布按计划发射。
A.湮没从而不以为意B.淹没进而不以为然
C.湮没进而不以为然D.淹没从而不以为意
2012-08-21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2012学年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                              
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                      
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             
①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   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aaB.abC.baD.bb
2016-11-18更新 | 234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0年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高二第一次段考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有以冷静的心态沉着应付,等闲视之,才能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B.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C.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D.《谍影重重3》所创造的完美境界,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间谍电影,不少影迷对伯恩顶礼膜拜,认为伯恩的表演比邦德更胜一筹。
2018-02-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寡人之于国也》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数罟:密网)
B.五亩之宅,之以桑(树:树木)
C.七十者帛食肉(衣:yì,穿)
D.鸡之畜(豚:小猪       彘:猪)
8.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斯天下民至焉        申之以孝悌
B.请战喻           斧斤时入山林
C.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然不王者,未之有也
D.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9.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018-02-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1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③古曲有《梅花落》。
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本诗后两句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2015-04-30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省乳源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
(3)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
(4)____,白帝城高急暮砧。
(5)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
(6)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7)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
(8)东床西舫悄无言,______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
(10)________ ,不如须臾之所学。
2018-02-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肢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鱼,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啊,不见一个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材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茫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这一片一片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摩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昔日皇族的赋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也有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而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唱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几位看似干部模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确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面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接吻。

刹那,我有一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湖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来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的。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的岁月之后,眼前这残壁断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13.我们应从哪几个层面理解文中圆明园的“哭泣”?
14.对圆明园废墟,作者为什么说“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以自己的话解说)
15.第二段对圆明园废墟的细腻描述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018-02-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16.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向。

对于究竟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对每天需要翻过几座大山去上学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幸福是一条好走的路和一双合脚的鞋,或是离家更近一点的一所希望小学;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17. 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高速公路的边坡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时,极有可能塌方,威胁行车安全。怎样快速准确地掌握边坡的移动情况,以便及时预警,提醒过往车辆?这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题,现在被浙江攻克了。


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工程示范”已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项目开发出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以精确、实时地监控高速公路的边坡状况。
这个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正在申报专利。
2016-11-18更新 | 119次组卷 | 13卷引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2010年高考测试样卷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18. 下面是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就其中一首,将其扩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散文。

如梦令(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二)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2018-02-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8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5,6,16,17
2
作家作品
3
阅读与鉴赏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字音选择题
20.94字形选择题
3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40.64一般词语选择题
50.85语句复位选择题
6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160.65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170.6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二、文言文阅读
7-100.65孟子(前372-前289)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110.4
四、名篇名句默写
12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3-15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散文
六、作文
180.65人与自然微写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