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 高一 阶段练习 2019-03-23 33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 、选修(旧)、经济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1947年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材料描述的是新中国的哪一外交方针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不结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C.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D.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积极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019-03-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国书是近代以来国家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新中国接受的第一号国书来自
A.法国
B.印度
C.越南
D.苏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有学者认为,由于共产国际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中的地位,苏联与中共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按照这样的推定,中苏结盟       (       )
A.源于对斯大林模式的认可B.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C.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D.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
2019-12-27更新 | 62次组卷 | 16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下面是周恩来在1954年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D.亚非会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下面照片拍摄于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与尼克松的握手被誉为“跨越大洋的握手”。这一外交活动带来的成果是

A.“乒乓外交”轰动世界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9-03-18更新 | 8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时期。下列发生在70年代的中国外交事件先后顺序是
①尼克松访华
②重返联合国
③基辛格秘密访华
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饶伯森说:“这一会议为周恩来提供了讲坛,使他可以在反殖民主义的掩护下向一些幼稚的听众传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共还可能提出一些没有一个亚洲国家领导人敢于反对的反殖民主义的决议。”这一会议
A.促使了中国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B.认同了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C.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主张D.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018-01-12更新 | 1464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学情调研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法国成为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成为当时唯一能与中美苏三大国同时对话的国家,外交空间顿时豁然开朗。下列对此解读确的是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裂痕
B.彰显中法两国外交独立自主特性
C.推动了新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D.促进了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有人总结说,中国外交是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20世纪60年代“反两霸”,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20世纪80年代后 “全方位”。这体现了中国外交(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以联合国为中心
C.以非集团化为特点D.以意识形态为指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
A.致力于加强与周边邻国合作B.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D.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022-10-04更新 | 1824次组卷 | 9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下图漫画中,英国人约翰艰难地行走在写有“马歇尔援助”的绳索上,美国山姆大叔问道:“约翰,如果没有这条绳索,你能否运送货物?”漫画说明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是

①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
②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③推动欧洲走向经济合作
④直接对抗华沙条约组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苏联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苏联的势力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立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而不是掀起一场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然而美国错误的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冷战因此爆发。材料旨在说明
A.战后苏联致力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
B.美苏争霸是导致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C.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
D.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是冷战的直接体现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6.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以下各项中严重干扰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
①霸权主义横行 ②南北差距加大
③地区冲突不断 ④恐怖主义抬头
A.①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18-03-05更新 | 615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一一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十月革命B.二战爆发C.苏联解体D.美苏“冷战”
2017-03-03更新 | 282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0年福建福州八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8. 1947年4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演讲中宣称:“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美国欲“肩负起领导责任”的真实意图是
A.夺取世界霸主地位B.控制操纵联合国
C.复兴欧洲战后经济D.主导西方阵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2018年的大国互动似乎有点“反传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把传统盟友欧盟称为“对手”;其后又冒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俄国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中欧领导人会晤发表联合声明,强调“要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支持推动全球化”。由此可推断
A.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已经破裂
B.美俄关系有望迅速实现正常化
C.美国霸权的跌落已经成为事实
D.多极化和全球化在艰难中前行
2019-02-03更新 | 1512次组卷 | 4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常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0. 本特利认为:“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促成这一时期国际力量对比不断变化的因素,包括
①第一届亚非会议的召开
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④欧洲联盟的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帕尔默指出:“在1991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这里所指的是(     
A.苏联解体B.北约东扩C.东欧剧变D.两德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2. 本世纪初,在伊拉克问题从危机向战争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国家法国和德国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主要力量。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生,法国和德国都强调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
A.欧盟成员国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B.美国综合实力大幅衰弱
C.欧盟成员国对美政策相对独立
D.美国霸权主义严重受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3. 两极格局瓦解后,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3%的美国人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而占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这说明了
A.和平与发展开始成为世界主题
B.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
C.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形成
D.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质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作《夏日田园杂兴》中写道:“下田戽(hù,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下列图像材料与诗中内容相匹配的是

A.翻车
B.筒车
C.高转筒车
D.风力水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下图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是(  )
A.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C.男尊女卑的家庭关系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020-09-03更新 | 392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曰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
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
B.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
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2019-03-18更新 | 799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敦煌出土的唐宋诗有云:“贫儿二亩地,干枯十树桑。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妇即客春持,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这反映
A.中国北方常受饥谨的威胁
B.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
C.中国农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
D.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8. 下图是汉代画像石。这反映了(       
A.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B.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
C.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D.汉代庄园经济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9. 明末马铃薯传入中国。最初仅有达官显贵方能享用,由专司蔬菜种植的“菜户”筛选、培育。清代中叶中国人口骤增,马铃薯迎来了第一个种植高峰,开始走向平常百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农民注重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
B.马铃薯不适合中国人的饮食口味
C.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利于物种交流
D.封建国家忽视农作物品种的引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0. 2018年8月14日,浙江龙游的姜席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一同入选的还有被称为“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的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井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31. 《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纺织)面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则史料能够说明的是
A.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B.农产品商品化日益明显
C.新型的雇佣关系出现
D.重农抑商观念彻底改变
2019-03-18更新 | 81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3. 《三国志》载:“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人名)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材料中所述发明
A.代表古代冶金技术的新发展
B.是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创新
C.表明古代冶金材料的新创造
D.是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2019-02-03更新 | 974次组卷 | 2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常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4. “官窑”瓷器往往比“民窑”的昂贵,因为从质量、精美程度来说,前者都有明显优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官营工匠有较高的积极性
②官营产品使用上等原料
③官营产品的生产成本很高
④官营手工业工匠优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9-03-23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5. 以诗证史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下列诗句中可用来佐证中国瓷器发展的是
A.越毂缭绫织一端,十匹素缣功未到
B.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
C.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
D.铸锅烟接炼锅烟,村畔红光夜烛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7.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
A.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
B.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
C.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D.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8. 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
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D.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
2019-03-18更新 | 575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9.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2013-07-04更新 | 1018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0年江西上高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0. 秦朝时期,秦始皇明令将“贾人”与“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归为同类,并将他们充征(服徭役)或戍边。这反映了秦代
A.劳动力极其缺乏
B.社会等级森严
C.徭役比较繁重
D.厉行抑商政策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破3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

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早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并概括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4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等


以上表格中的历史事件体现出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变化的诸多趋势,请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的世界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9-03-18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43. 在新中国从建国初被孤立到今天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历程中,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关系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1951年,美国操纵第六届联大否决了苏联等国代表提出的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问题列入联大议程的提案,并通过了“延期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1961年,第16届联大决定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这是对美国为阻挠恢复新中国合法权利而设置的重重障的重大突破。1971年7月,美国仍然继续阻挠恢复联合国正确解释中国代表权问题。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2758决议。

——《羊城晚报》

材料二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又不是超级大国。”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1)材料一反映了联合国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曾存在哪两种势力和立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基辛格任国务卿时,美国在对华外交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有何历史意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 、选修(旧)、经济史(旧)

试卷题型(共 4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40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近现代史
1,2,4,5,6,7,8,9,10,43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世界史
5
选修(旧)
6
经济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单题
20.6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单题
30.85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单题
40.65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单题
50.65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单题
60.85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70.85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80.4万隆会议  万隆亚非会议单题
90.6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单题
100.85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中美关系正常化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单题
110.85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单题
120.85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冷战与两极格局单题
130.85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单题
140.4冷战的背景和原因  冷战与两极格局单题
150.85不结盟运动单题
160.94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单题
170.65美苏“冷战”  冷战与两极格局单题
180.85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冷战与两极格局单题
190.65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及问题单题
200.4中国的腾飞  不结盟运动单题
210.65两极格局瓦解单题
220.4走向联合的欧洲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单题
230.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单题
240.65水利、灌溉、施肥、育种单题
250.65小农经济单题
260.65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单题
270.65小农经济单题
280.65小农经济单题
290.4小农经济单题
300.85水利、灌溉、施肥、育种单题
310.85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单题
320.94官营手工业单题
330.85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单题
340.65官营手工业单题
350.85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单题
360.85民营手工业单题
370.65官营手工业  民间手工业单题
380.65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单题
390.85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单题
400.65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目的和内容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410.65小农经济
430.6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三、论述题
420.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瓦解  两极格局的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