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20-04-20 386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世界史 、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 它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拉开了帝国主义时代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它是:
A.英西“无敌舰队”之战B.三次英荷战争
C.七年英法战争D.美西战争
2020-04-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列强之间特别是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重重,使欧洲形势剑拔弩张。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火药桶”是:
A.法德边境B.俄德边境C.巴尔干半岛D.俄奥边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3. “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该段材料体现了:
A.德英两国在全球竞争B.英德矛盾的尖锐化
C.世界大战为时不久D.德国被消灭,英国会更富
2020-04-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B.三国同盟的成立
C.三国协约的形成
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5. 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
A.英德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领导地位B.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C.法德的领土争端和争夺北非殖民地D.奥匈帝国和俄国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2020-04-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6. 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大、范围广、伤亡惨重,损失严重。那么,战争的性质是:
A.塞尔维亚的民族独立战争
B.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
C.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D.各国人民争取民主权利的革命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7.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形成了三条战线。其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A.东线B.南线C.北线D.西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计划六个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同盟国和协约国都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标志着德军“速决战”破产的战役是:
A.索姆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马恩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2020-04-1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某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目的是想在战后掠夺胜利品,但客观上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战争的进程。该国是:
A.日本B.美国C.中国D.意大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
A.未消除各大国间的矛盾,埋下更大冲突的种子
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1.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与会各国达成一系列条约。其中《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
A.没有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
B.再次确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C.没有废除列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D.否认了中国是一战战胜国的地位
2020-04-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下列关于国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B.国联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C.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国联实行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学者资中筠说:“美国虽然没有参加‘国联’,后来1922年在美国主导下召开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等于替代‘国联’达成了一些重要的国际协议。”这反映出美国
A.试图影响和领导世界
B.占据了世界道义的制高点
C.事实上为了世界霸主
D.彻底摆脱“中立主义”束缚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法美四国工业产量与殖民地面积位次表:

项目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324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位次1425

材料二 “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讲话

材料三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何在?导火线是什么?由此推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
(3)同盟国和协约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双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0-04-1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华盛顿会议中的限制军备问题,有美、英、日、法、意5个大国的代表组成全体委员会进行讨论,经过讨论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仅仅就海军中的主力舰一项,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的比例为5:5:3:1.75:1.75。

1926年8月,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致函北京政府外交部说,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为“改革苛约”提供了“根据”。北京政府应于旧约期满时“声明作废”,“改定新约时”,应根据“华府会议精神”坚持“平等原则”,以“郑重国权”, “以刷新外交”,通过《四国协定》和《九国公约》约定各国不在中国实行武力扩张、以武力威胁中国承认特权……美国取得在中国的优越地位,部分地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的垄断,恢复了各强国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由于美国的牵制,加上中国人民反日爱国运动和日本国内民主运动的高涨,日本不敢疯狂的推行其大陆政策。

——摘编自曹学恩《民国外交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华盛顿会议缔结了哪些国际条约?形成了哪一地区的什么国际关系体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的外交成果。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2020-04-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卷入33国15亿人口。……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 218万余人,损失2 210万余人,其中死亡515万余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 285万人,损失1 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38万余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 863亿余美元。

——海纳百川

约90%的人拒绝参战。恐惧战争、渴望和平的和平主义运动已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

——1936年英国的一项民意测验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摘编自齐士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集现代部分》第1分册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国际联盟所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是残缺不全的,这个国际秩序无法完成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宗旨和任务。它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束手无策,对纳粹德国的扩军备战反应乏力,对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的制裁半心半意,对被侵略国家的支持缺乏诚意。因此,国际联盟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实际变成了维护战胜国利益的“战后新秩序”,反而在客观上助长了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彻底破产,国际联盟也名存实亡。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际联盟的成立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世界史 、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3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世界史
2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单题
20.85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单题
30.85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单题
40.65一战的背景单题
50.85一战的背景单题
60.8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单题
70.85一战的经过单题
80.6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单题
90.8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单题
100.85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单题
110.85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单题
120.85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单题
130.85国际联盟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40.65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50.65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60.65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