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同源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贵州 高二 期末 2021-08-24 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封建社会禁书札记

禁书一词,最早见于宋人苏辙的《乞裁损待高丽事件札子》,里面写道:“即不许买禁物、禁书及诸毒药。”什么样的书籍定性为禁书,苏辙没有解释。但禁书作为围剿文化的官方行为,却至晚可以上溯到始皇帝时代。书籍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禁止其刊印、流布、阅读,当然只有通过国家行政手段才能实现,

秦始皇推行禁书的全过程,后世概括为“焚书坑儒”。“焚书”即“禁书”,“坑儒”便是“笔祸”或曰“文字狱”。李斯深谙秦王朝政治专制与思想专制之道,制定的禁毁六国史籍的细则,甚为刻毒。李斯将图书分为三类,《诗》、《书》、百家语之类虽不许民间收藏,但只允许博士之官保留;对医药卜筮种植之作,则不禁不毁。太子扶苏劝谏始皇:“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结果被遣至上郡蒙恬那儿监军戍边,后被秦二世赐令自杀。历史学家范文澜指出:“焚书坑儒的野蛮行经,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极端尖锐。李斯主张中央集权是合时宜的,他所代表的儒家荀子学派却是一种极端的镇压人民的政治思想……政治学派的斗争一直发展到大残杀,把孟子学派的儒生大体杀尽,李斯算是取得了胜利。但是,焚书坑儒,丝毫不能消灭学派的分歧,而且还促成了秦朝的灭亡。”始皇的教训,使后来者有所惊醒,终至元明,没有再出像焚书坑儒那样规模的禁书运动。

两汉四百余年,禁书次数寥寥,大都发生于乱世。王莽篡政后禁谶纬,董卓禁民谣,意在告诫百姓,当权者是不容触动的,即使诅咒也是犯法。晋武帝禁星气、谶纬之学,前秦禁老庄之书,北魏禁佛禁道,隋文帝禁民间撰集国史,皆出于治政需要。唐代,“诸造妖书妖言者”因危及当朝政权,是要被判绞刑的,但唐代禁书是以《唐律》的有关规定行事的,这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宋朝的禁书事件,大多发端于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新党、旧党的头面人物都为此吃过官司,但宋朝的文字狱没有杀头之痛。元代禁书除学步赵宋,还大肆查禁民间宗教典籍和那些有“反叛”色彩的话本、戏剧。明太祖朱元璋推行文化专制,对言论犯忌者格杀勿论。据说,他在一寺院看到一首咏布袋和尚的诗,疑心是指斥自己,竟“尽诛寺僧”。有人认为,他这样做基于自卑与愚昧,其实,这位乞丐皇帝残忍的后面隐藏着一种“精明”。明成祖搞文字狱,其残暴程度逼似嬴政“坑儒”。在明代的禁书单上,既有程朱理学之书,也有李贽的著作和《水浒传》等。

清初,为扫荡“反清复明”的思想与举动,统治者一方面施用武力镇压,一方面凶残的制造文字狱。此风一开便不可收,自顺治至光绪被禁毁的图书品种多得几乎算不清;禁书一词成为“热字”流播国中。清代禁书的实况与特点,即使“简述”也得写厚厚的一本。有一点却是清晰显见的:清以前历代统治者的种种手段都被继承和发扬。有个数据值得注意:较大的文字狱,顺治在位17年,发生7次;康熙在位61年,12次;雍正在位17年,17次;乾隆在位60年,130余。

读史可知:禁书以及由之引发的“文字狱”,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悉为统治者政治目的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始皇开中国古代禁书之先河,但他“仁义不施”,着眼于在肉体上消灭儒家学派,禁书收效甚微。
B.太子扶苏认为,如果在“天下初定”时就大张禁书令会引起社会动荡,因而提倡“诸生皆诵法孔子”。
C.朱元璋出身卑下,他当了皇帝后推行文化专制本意不在于治政,而是为掩盖自卑,所以更加凶残。
D.在封建社会,禁书与文字狱始终是历代君王为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和自身权威而采取的治政手段。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秦焚书坑儒封杀了学术自由,始自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亦当终结。
B.苏辙有意不解释禁书的内涵,证明他与当权者对“禁书”的理解存在分歧。
C.依两汉禁书情况推知,该时期维护统治者利益的正统观念有较强的社会控制力。
D.康熙时期的文字狱相对较少,这与他了解和看重汉民族文化价值不无关系。
3.以下对李斯处置六国书籍的作法及其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禁毁六国史籍是为实行思想专制,防范遗民怀旧谋反。
B.《诗》、《书》、百家语有文化价值,但为了愚民,只允许官方收藏。
C.医药卜筮种植之作利于国计民生,所以不加禁毁。
D.李斯认为六国书籍没有收藏价值。
2021-08-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同源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丝绸之路能更名吗?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

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阳殷墟妇妤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汉代中央政府统治西域,为玉石进入中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李旭解释说:茶是古道上运输的主要物品,马是运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道”。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篇讲茶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学者格勒,但他对“茶马古道”的解释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指从宋朝开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设茶马司,专门负责用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茶与马互换的通道。这种解释与李旭等的解释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也许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差别,蕴含有深层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四个字在李旭等汉族学者脑海里唤起的画面是,大山褶皱中艰难跋涉的马帮和马背上的茶叶,而在藏族学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却是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骏马和以马易茶的场景。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丝绸之路”应该更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西方人首先提出来的。
B.至今无法证明丝绸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货物。
C.考古资料证明玉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货物。
D.“玉石之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对中原甚为重要。
5.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考古表明,至少在商代,玉石已经成为运行在“丝绸之路”上的一种重要的货物。
B.“丝绸之路”虽然举世闻名,但它运送的重要货物不仅是丝绸,因此很有更名必要。
C.“丝绸之路”与“玉石之路”在命名上的差别,实质上是命名者的文化背景的差别。
D.由于双方存在无意识的差别,致使汉、藏学者对“茶马古道”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6.分析文中画线句子中“这个问题”的深刻含义。
2021-08-2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同源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家

秦悦

东家不像个东家。

一脸疲倦,从粥厂踱回,一碗稀粥,一个黑不溜秋的馒头,吃完,倒杯酒,“滋——滋——”,那个香甜,那个美妙,仿佛困顿瞬间灰飞烟灭。

东家,富甲一方,闻名遐迩,善饮,常饮康百万酒。

以前,与一帮文人雅士聚,东家说“吴酒一杯春竹叶”“李白斗酒诗百篇”“劝君更尽一杯酒”“桃李春风一杯酒”,还说怀素醉酒书《自叙帖》,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醉而行云流水挥洒经典。

饥馑,可怕的饥馑来了。东家没了闲情逸致、诗情画意,有的,是雄心,打败饥馑这只魔鬼的万丈豪情。

但,每晚饭后东家的一杯酒,雷打不动。听着东家的陶醉声,下人们大咽口水,心中,一股温暖在奔腾:灾荒,不怕,马上会过去。好日子,不远了!

酒中乾坤大。东家躺下,片刻,沉沉进入了梦乡。

次日,醒来,东家袖手,低头,沉思,慢慢地踱向粥厂,若不是那身半新不旧的长衫,咋看咋像个饥民。

大灾之年,一碗稀粥,对于饥肠辘辘的灾民,就是美味佳肴;一碗粥,能救活生命垂危的饥民,胜过琼浆玉露。东家思绪如烟,摇曳,飘逸。

多少天来,没饿死一人。东家心中满是欣慰灿烂。

东家的粥厂,最大,最红火。

消息长了翅膀,早飞向四面八方。路上,络绎不绝的灾民蹒跚而来。因饿,他们走得比蚂蚁还慢,还缓,摇摇晃晃,像风中瑟瑟发抖的枯叶。

每天,东家的粥厂,热气腾腾,芳香四溢,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

可是,这段时间,管家却形容枯槁,时不时,陷入沉思,长吁短叹。随着时间的推移,管家的忧郁,更重了,更浓了,有时,喃喃自语,没人听清,也顾不上听。其实,他心中有一股火,左冲右突,差点憋不住,想喷发出来,但最终,还是压了下去。

当如血的夕阳又一次不堪重负轰然坠落地平线,东家慢慢地踱回去,吃饭,然后,品酒。管家进来,慌慌张张,吞吞吐吐,唠唠叨叨。东家听明白了,听明白了的东家,很淡泊,很平静,如一池水,水波不兴。

东家神色凝重,一字一板,掷地有声。那是,海一样的胸襟,山一样的气度!管家哑了,默默退出,可是,眼前晃动的,是东家消瘦的脸颊,单薄的身材。瘦而高的东家,如一节长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

失血苍白的日子,让人麻木。没有人清楚,日子的车轮沉重而缓慢地转了多少圈。

始终,管家的心,五味杂陈,潮潮的,热热的。有时,他忧心忡忡,愁肠百结;有时,他无怨无悔,悲壮慷慨。

小麦,珍珠似的小麦,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玉米,金粒一样的玉米,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还有,高粱,大豆,红薯……

都说,东家有个聚宝盆,从盆里取粮,永远也取不完……

粥厂,可爱的粥厂,在多灾多难中,擎起了一面鲜艳的生命之旗。成千上万的灾民,幸运地活了下来。

在望眼欲穿中,大雨终于来了。欢快的雨水,急不可耐地扑向龟裂的大地。无数声音呐喊:老天爷!老天爷!此时的东家,青枝绿叶,绽放出久违的喜悦和激动。

“牲口卖了,地卖了,首饰卖了,房契卖了,铺子卖了……”管家再也忍不住了,压抑长久的秘密,呼啸而出,砸得饥民个个像木桩,呆呆的。

饥民跪倒一大片,向东家叩首,泪水雨水交织在一起。他们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心声……

一个个秘密,争先恐后从他嘴里蹦出,再也拦不住,挡不住。

天旱时,东家停了酒的酿造;已酿成的,运往外省,换成了大量的粮食。那时,有官商找上门,让东家造酒,负责销售,说饥荒时没人造,造,可获暴利。东家怒发冲冠,严词拒绝,叹息,谁能做如此暴殄天物泯灭良心的事?!

说着,说着,管家成了泪人儿,哽咽不已。

泣不成声的管家再也讲不出那个藏在心里差点发酵的秘密:东家饮的,不是自制的酒,而是水!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东家从粥厂回来后,一碗稀粥,一个馒头,吃完,“滋——滋——”喝酒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他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B.文中写东家的粥厂“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当时粥厂红红火火的经营状态。
C.文中将东家比作长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以生动的比喻表现出东家身材的单薄和处境的艰难。
D.文中写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红薯等一车车运来,表现了东家实力雄厚,灾难到来时能够从容应对,突出东家形象的高大。
8.作者用了较多笔墨写管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分析东家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2021-08-2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同源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 、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将谢之,乃为设宴,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昭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又移金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知府)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注]①玠,即余玠,南宋淳玠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②漫,抹掉。③金,金州;后文“沔”、“兴”、“利”即沔州、兴州、利州。④内水,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
10.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供张一如帅所居。供张:指陈设之物
B.所在以礼之。遣:送
C.请不次官之。不次:不差的
D.又移金于大获。戎:军队、军事力量
11.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通常使用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朝廷不吝以报功
B.兄弟饮食而已。
C.以微言挑之,卒默然。
D.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12.下列对文中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朝廷的支持下,余玠镇守蜀中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兴良,收到显著成效。
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这是余玠的内心独白,他的耐心是出于对人才的尊重。
D.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
(2)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
2021-08-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同源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定风波

李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


[注]①央:尽。②回文:前秦才女苏蕙作回文诗以传情意。③金鸭:如鸭形的金属香炉。④杵声:以杵捣物声,此指制作寒衣发出的声音。
14.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过秋空夜未央”,开篇写北雁南归、长夜漫漫,点明具体时间。
B.“隔窗烟月锁莲塘”的“锁”字,既写景致特征又含人物观景心情。
C.“沉水香消金鸭冷”,写香不觉间已燃尽,以香消炉冷表现时间推移。
D.末句“候虫声接杵声长”,写周围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愁绪得以排遣。
15.请结合全词,说说主人公长夜难眠之“愁”的原因有哪些?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用假设句否定秦国出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士人被荆轲悲壮感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8-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同源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