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河南省许平汝高三毕业班考前定位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5-26 19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可分为言尽意派、言不尽意派和折衷派三种类型。就诗学的影响而言,不仅创作主体藉言意以表达性情,言意论与性情论存在着二元同体的关系,而且诗歌文本以性情为言意的内核,言意论与性情论也存在着意义包孕的关系。

“言不尽意”论始于魏之荀粲。他所提出的言不尽意观点,虽是比较典型的玄学思维模式,成为正始玄学的先导,然其立论的基点仍然落实在《易传》的言意表达特点上。荀粲接受庄子言意论的观点,认为幽微之理,物象不能包举。意尽象中,则不能通于象外之意;系辞之言,不可达于言外之意。象外之意,言外之意,又非言象所能表达。这一理论再通过两晋僧侣以“象外之谈”“韵外之致”等抽象范畴阐释佛教义理的特点,就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诗学。

荀粲的言不尽意论固然没有论及性情,却成为诗人抒写性情的一种手段,陶渊明《赠羊长史并序》曰:“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所谓“言尽意不舒”,即言虽尽而情性并未畅达,正是因言抒写性情的诗意表达。而从言不尽意到追求言外之旨、象外之意,其中又交织进中国史学“微言大义”的书写传统,由哲学、史学而渗透到诗学之中,就成为“意境”与“韵味”的本原——而意境、韵味显然都无法脱离文学独抒性情的审美本质。

“言尽意”论以西晋欧阳建为代表。按照欧阳建所引的观点,正始玄学的才性之辩皆以言不尽意论为“谈证”(即言论的根据)。而欧阳建也正以此为驳论对象而展开论述。其《言尽意论》曰:“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则鉴识不显。鉴识显而名品殊,言称接而情志畅。欲辩其实,则殊其名;欲宣其志,则立其称。此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苟其不二,则无不尽,吾故以为尽矣。”虽然欧阳建的观点由《周易·系辞》引申而来,所论言意关系,亦从玄学立论,然而,以“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强调表达者因接物而畅达情志,以“名不辩物,则鉴识不显”,强调接受者因概念(名)而鉴识物之意义。

折衷“言尽意”与“言不尽意”说的代表是王弼,其《周易略例·明象》有详论。《周易·系辞》认为“言”“象”可以尽意,王弼继承《周易》的观点,又折衷庄子之说,辩证地论证了言、象、意三者的关系。在肯定“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的前提下,进一步认为:一方面“意以象尽,象以言著”,三者构成一种统一关系,与“言可尽意”说内涵一致;另一方面,“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三者又构成超越关系,与“言不尽意”说相类。王弼哲学的明显特点是援庄释《易》。《易》主张言意的统一性,而庄子主张言意的超越性。凸显超越性,是王弼语言观的基点。

综上,言尽意者突出了语言的表达属性,着眼于概念(名)与表达对象(实)意义的对应关系,揭示了语言交际功能的奥秘。言不尽意者突出了语言的限制属性,着眼于概念(名)与表达对象(实)意义的不可周延性,揭示了语言可能产生联想的奥秘。折衷论者既突出语言的表达属性,又突出语言的限制属性,从表达与接受的双重视角阐释了语言双向存在属性的奥秘。从诗学的角度上说,语言的意义正在于抒写性情,而熨帖于文本中的性情,可能是具象的生命直观,也可能是抽象的哲学启示。言意与性情构成了指称和被指称的包孕关系。

(摘编自刘运好、吴强《论言意与性情之诗学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荀粲“言不尽意”的理论,在两晋时期发展为“象外之谈”“韵外之致”,对后来的中国诗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B.按照欧阳建所引的观点,正始玄学的才性之辩以言不尽意论为“谈证”,而他也是在批驳言不尽意论的基础上论述“言尽意”观点。
C.王弼哲学的明显特点是援庄释《易》,既主张言意的统一性,也强调言意的超越性,这构成了他语言观的基点。
D.“言”“意”的关系,就是“名”“实”的关系,对“名”“实”关系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不同的言意关系类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的三种类型,并引出言意与性情的关系,对后文的结构和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引导性。
B.第三段引用陶渊明诗句“言尽意不舒”,目的在于说明荀粲的言不尽意论与之后诗人抒写性情的方式有契合之处。
C.文章根据三种主要观点将主体部分分为三个部分,且每部分都列举了其代表人物,并论述了他们的观点。
D.结尾对三种观点的区别进行了总结,并通过言意与性情间的关系,表明自己对三种观点的取舍,突出了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中“言外之旨”“象外之意”的观点,史学中“微言大义”的传统,渗透到诗学之中,就形成了意境、韵味等文学的审美本质。
B.欧阳建将“言”与“意”比喻为声音与回响、形体与影子的关系,两者之间是一致的,所以能够达到言畅志、名辩物的“言尽意”效果。
C.在王弼的哲学思想中,“言”“象”“意”三者之间是辩证的关系,三者构成统一关系,又构成超越关系,是对言意之辨的折衷。
D.从诗学角度看,言意和性情构成指称和被指称的包孕关系,语言的意义在于抒写文本中包含的生命直观、哲学启示等性情。
2022-05-2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许平汝高三毕业班考前定位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年,在投资和消费相对乏力的情况下,出口表现一枝独秀。您认为我国进出口高增长的态势将持续多久?

魏建国:从20206月起,中国的月度进出口连续超过18个月实现正增长,这是极其少见的现象。尤其在投资和消费表现相对乏力的时候,外贸进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支撑作用。

为何近两年中国外贸表现如此突出?我认为主要依靠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因素。“天时”指的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最早控制住了疫情。“地利”指的是,中国各个部门、各个地域的协调发力。“人和”指的是,全党、全国人民齐头并进,一起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我预计,中国外贸保持高速增长还将有1年至1年半的机遇期,在这一时期进出口还有望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今年一季度出口仍将延续去年高增长的态势,在2022年实现“开门红”。2022年全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的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

(摘编自《每经专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今年中国吸引外资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

材料二:

中国的“外资引力”打哪儿来?美中贸易委员会此前发布报告称,九成以上受访企业在华业务保持盈利,超过40%的企业打算加大对华投入。一些美企高管近期表示,不会缩减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业务,而是会继续扩大在华投资,“企业最终还是要跟着市场走”。

这是一个规模巨大、潜力无限的市场。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仅消费市场,中国就能给外资带来无限遐想。而笃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其转型升级所蕴藏的产业机遇、创新机遇,则更加令人心动——2021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7.1%。中国不只有大海般的市场,更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开放市场。在逆全球化升温之时,中国始终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入群”而不是“退群”,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2022年第一天,由中国参与并积极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而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是以实际行动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共享市场机遇、做大发展“蛋糕”。

(摘编自《以市场筑底气,中国“外资引力”稳中有升》,“新华网”2022114日)

材料三:

面对世纪疫情肆虐及世界经济大调整,我国坚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努力克服疫情等影响,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为稳定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外贸表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突出体现在:

一是贸易规模再上新台阶。我国继续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二是出口增长动能较足。我国机电产品继续保持亮眼表现,2021年前11个月,机电产品出口1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1.2%,占出口总值的59%。同期,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有力支撑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运转。三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持续创新发展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为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国货物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既有国内的积极因素,也有国际市场需求增加的拉动作用。从国际看,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增加,给我国出口提供了契机。从国内看,面对全球疫情起伏反复,国内有效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完备的工业体系,保证了较好的供应能力,对出口形成有力支撑。

(摘编自《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活力》,“人民论坛网”2022120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数据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到了2021年,这一数值得到了大幅提升,2022年有望继续保持大幅提升趋势。
B.近几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除2019年较上一年有所回落外,其他年份都保持增长趋势,而且未来儿年还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C.绝大部分受访企业在中国的业务保持盈利,近半数的企业打算加大对华投资,这充分证明中国的“外资引力”。
D.2021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大幅增长,占出口总值的比例接近六成,支撑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运转。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人口多,中等收入群体有4亿多人,经济转型升级蕴藏产业机遇、创新机遇等,这些因素共同构筑了我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B.我国坚持“入群”而不是“退群”,积极申请并加入重要贸易协定,是以实际行动与世界各国共享市场机遇,促进共同发展。
C.我国外贸表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体现在贸易规模再上新台阶、出口增长动能足、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三个方面。
D.我国投资和消费相对乏力、世界面临疫情威胁和经济大调整,这是我国外贸所面临的挑战,也包含我国外贸发展的机遇。
6.促进我国进出口态势高增长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2-05-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许平汝高三毕业班考前定位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秦岭记

贾平凹

①牛站在岭畔,伸嘴去吃酸枣刺。人吃辣椒图辣哩,牛吃枣刺图扎哩,酸枣刺是牛的调料。狗卧在门道里一直在啃骨头。骨头早已成了黑棒子,狗不在乎有肉没肉,它好的就是那一股味道。东头的铁匠铺里一直在叮叮咣咣敲打,西头的弹棉花店里一直在嗡嗡嗡作响,整个后晌石坡村都在软硬相间的声音里。

②石坡村之所以在白芦峪出名,就是有张家的铁匠铺和司家的弹棉花店。但是,张家看不起司家:去,有什么技术含量,棉花用手撕着也能撕蓬松!张铁匠打铁打乏了,要喝酽茶,收拾了锤子,也让儿子歇下。儿子歇下就是吹唢呐。张铁匠抬头看到远处的梁背上过来了人,说:把那些货都挂出来!新打造的扎锨、铲锨、板保,解板的长锯,齐齐挂了铁门两边的木架上和摆了木架前的摊位上。来人果然是买家,要挑一把牙子镢。张铁匠明明知道是羊角村的,却要问:哪个村的?回答是:羊角村的。张铁匠又说:羊角村不是也有铁匠钱吗?那人说:这不是货怕比货么!一股子大风在刮了,啥都吹起来,张铁匠吆喝着让碌碡起,起,碌碡到底没被吹起。

③爷爷是铁匠,爹是铁匠,张铁匠也是打了二十年铁了,要把手艺再传下去,儿子却越来越心不在焉。他常常用钳子从炉火里夹出一疙瘩铁,在砧子上用小锤子敲,让儿子抡起大锤子砸,但后来,砸着砸着,大锤子就乱了,他呵斥:咋啦?儿子说:我瞀乱。这些年里,白芦峪里的年轻人时兴着出山进城去打工,他知道儿子受了诱惑。就写生处的水,熟处的鬼,别上了那些人的当。强压着没有让儿子外出,而儿子要么吊个脸,要么消极怠工,嘴里嘟嘟囔囔,像个走扇子门。

④这样的日子又持续了三年。村子里已没了牛,连狗都没有了,来买锨、锄、镢头的越来越少,而齿耙、犁铧、钢钎、撬杠几乎无人问津。铁匠铺的炉火再不日夜通红,大锤子小锤子的敲打声,响一会儿就消停了。就是还响,也节奏大乱。而西头弹棉花店里嗡嗡声依旧。这使张铁匠恨恨不已。他问儿子:咱村你那些同学去了城里,峪里别村的那些同学也都去了城里?儿子说:就是。他说:都不种地啦?儿子说:种一年地抵不住打一月工。他告诫儿子:这不会长久的,是农民么能不种地?种地能不用农具?咱多打些铁货放着。

⑤父子俩是打造了一批铁货,却一直堆放在柴棚里。在第四年里,一件都没卖出,铁匠铺就关门了。没了铁打,张铁匠腰却疼起来,脾气也比以前坏。儿子每天一早往镇上跑,天黑才回来,说县政府在发展旅游产业,镇街都开始改造老铺面房了,他和人正谋划着做些生意。张铁匠在骂儿子:放着家传的手艺,做什么生意!腰疼得站不住,睡在躺椅上了,还在骂。

⑥儿子再也不怕爹骂了,先是出去偶尔夜不归宿,后来就十天半月不回来。终于回来了,却让爹打造一批铁叉。张铁匠问:做铁叉干啥?儿子说:在河滩淤泥里叉鳖呀。现在一只鳖在城里卖五十元,在镇街饭馆里也卖十几元。游客要亲自去河滩体验叉鳖。张铁匠说:还有这事?他就打造起了铁叉。不久,儿子又定新货了:你打钉子,能打多少我就收多少。告诉是他们在临河岸上修三千米长廊,全用木头,钉子的需求量很大。张铁匠再生炉火,开始打造钉子。这天下雨,铁匠钱外边的场子上积了水,雨还下着,水面上的雨脚像无数的钉子在跳跃,张铁匠突然就不打了。儿子回来了,还领着一个人。儿子给爹介绍这是他的合伙人,张铁匠看了一眼,没搭理。儿子问爹生谁的气了,张铁匠说他生他的气。儿子说他们是来收货的,看到的筐子里怎么只有那么一些钉子?张铁匠说:不打啦!那合伙人说:咋不打啦?我们急需要的,货款都带来了。张铁匠说:丢先人哩,我这么大的铁匠,就打这些小零碎?咹?咹?他摊开手,脸色十分难看。合伙人却嘿嘿地笑,说:这有啥呀老爷子,发明了火药还不是做鞭炮吗,恐龙那么大的,现在挖出来的恐龙蛋不也是拳头那么小?只要能赚钱,打啥还不一样啊!张铁匠一下子火了,一脚却把火炉蹬倒,又一脚把淬火的水桶蹬倒。地上的红炭在水里嗞嗞冒烟,他老牛一样地呜呜,哭鼻子流眼泪。

⑦张铁匠到山上去看父亲和爷爷。父亲是一个墓堆子,爷爷是一个墓堆子。在墓堆前蹴了一整晌,站起来往远处看,能看到白芦峪河,白芦峪河是一条线。那线的拐弯处是镇街,更远更远的云外是县城省城吧。他一步一步再下山回铁匠铺,拿了挂在墙上的唢呐,这是儿子的唢呐,他不会吹,开口唱起小时候学会的山谣,唱得不沾弦。西头弹棉花店里好像还有嗡嗡响,也已经不是火把燎着蜂巢漫天轰鸣,而蚊子似的,声愈来愈细,愈来愈小。

(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牛吃酸枣刺、狗啃骨头好的是那一股“味道”,比喻人对某些传统事物执着爱好的心态,通俗易懂。
B.张铁匠明知来人是羊角村的,还故意去问,是想通过对方的回答,将两村铁匠铺进行比较,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C.结尾处写景视野宽阔,写白芦峪河是一条线,这条线穿过镇街,指向远方的或许是县城省城的地方,具有象征意味。
D.文章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文中所刻画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描述的事物、穿插的方言等都体现出典型的西北特征。
8.文中主要记叙的是张家铁匠铺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写司家的弹棉花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第⑥段中,张铁匠和儿子的对话,以及张铁匠和合伙人的对话,分别反映了三个人怎样的心理特征?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鸿嘉四年秋,河水湓溢,灌县邑三十一,败官亭、民舍四万余所。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而用财力寡。于是遂止不塞。朝臣数言百姓可哀,上遣使者处业振赡之。绥和二年,骑都尉平当使领河堤,奏:“河从魏郡以东北多溢决,水迹难以分明,四海之众不可诬,宜博求能浚川疏河者。”上从之。待诏贾让奏言:“今濒河十郡,治堤岁费且万万,及其大决,所残无数。如出数年治河之费,以业所徙之民,遵古圣之法,定山川之位,使神人各处其所而不相奸。且以大汉方制万里,岂其与水争咫尺之地哉?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载无患,故谓之上策。”平帝元始四年,王莽奏征能治河者以百数,其大略异者,长水校尉平陵关并言:“近察秦、汉以来,河决曹、卫之域,其南北不过百八十里,可空此地,勿以为官亭、民室而已。”御史临淮韩牧以为:“可略于《禹贡》九河处穿之,纵不能为九,但为四、五宜有益。”司空沛国桓谭典其议,为甄丰言:“凡此数者,必有一是。宜详考验,皆可豫见。计定然后举事,费不过数亿万,亦可以事诸浮食无产业民。空居与行役同当衣食,衣食县官而为之作,乃两便,可以上继禹功,下除民疾。”时莽但崇空语,无施行者。明帝永平十二年。初,平帝时河、汴决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其后汴渠东侵,日月弥广,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乐浪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注】①“鸿嘉”与后文“绥和”均为汉成帝年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而用财力寡
B.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而用财力寡
C.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而用财力寡
D.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而用财力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河,禹时黄河的九条支流,近人多认为是古代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泛指黄河。
B.《禹贡》,中国古代名著,其地理记载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产等情况。
C.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史、掾吏、掾属、掾佐。
D.明帝,与文中“平帝”均为庙号。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成帝鸿嘉四年,黄河泛滥引发重大灾害,皇帝先听从平陵人李寻的治河建议;后来又接受骑都尉平当的建议,征求能浚川疏河的人。
B.贾让认为黄河边上的州郡每年修堤所需费用很多,不如拿出这些费用来迁徙安置百姓,使神和人各处其所而互不相扰,方为上策。
C.专家治河的主张不同,关并认为可将黄河在古曹、卫国地域内决口的地带腾空,韩牧认为应开凿出几条河道,桓谭都肯定了这些建议。
D.光武帝打算对黄河、汴水曾决口的地方进行治理,乐俊认为民众应该休养生息,于是没有兴起徭役;后引起民怨,明帝派王景等人解决了水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遂止不塞。朝臣数言百姓可哀,上遣使者处业振赡之。
(2)计定然后举事,费不过数亿万,亦可以事诸浮食无产业民。
2022-05-2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许平汝高三毕业班考前定位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清江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

范成大

千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

击楫誓、空警俗。休树髀,都生肉。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属。荻笋萎芽新入馔,鹍弦凤吹能翻曲。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


【注】①“当年”指乾道六年作者出使金国交涉相关事宜,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气节,赢得朝野上下称道。②《晋书》载:祖逖渡江北伐苻秦,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复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③《三国志》本传载:刘备寄栖刘表幕下,一次如厕,见大腿(髀)肉生,慨然流涕。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名不建,是以悲耳。”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致,开头即以东流之水的声势营造磅礴的气势,也体现了作者的胸怀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感叹。
B.“夜雨翻江”“船头鼓急”与标题“清江风帆甚快”相照应,交代了作者与“客”剧饮的场景,江水浩渺,风急浪高,令人振奋。
C.一个“任”字,写出了作者与友人饮酒时的豪纵,外界冷热,自身成败,都似乎不再在意,只想吃新鲜的菜蔬,听美妙的音乐。
D.全词多处用典,并能将典故完美地融入词作之中,借典故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遭遇、思想情感等,贴切而自然,含蓄而蕴藉。
15.请根据上阕“似当年”三句和下阕“笑人间”三句,简要分析作者的心理。
2022-05-2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许平汝高三毕业班考前定位联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作者通过正反对比的方式强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对学习的重要性,如果拿刀去刻东西,中途停止了,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用芳香与光泽的融会,比喻自己纯洁的品质永远不会亏减。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姜子牙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明君重用,从而实现内心抱负的愿望。
2022-05-2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许平汝高三毕业班考前定位联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两年,文化节目持续火热,尤其是以《典籍里的中国》等为代表的文博类分支创新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在业界形成了一股______________的创作风潮。这类节目以文物藏品和博物馆为主视点,以历史学、文物学来结合文艺、社会和科技,能使文博领域相关知识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____________地传播到观者心中,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

这类节目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走近科学》栏目。《走近科学》栏目的一些内容涉及到文博知识,较为专业地将文博话题第一次带入观众视线。新世纪十多年以来的文博节目集中于专题纪录片、访谈等栏目,鲜有现象级的作品。随着大量新视听技术的广泛应用,文博类节目出现了______________的美学化改造,突破了传统文博节目抽象乃至沉闷的感受,出现了一些现象级作品,但尚未到______________的程度。实现“文博+综艺”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创作者应避免矫枉过正——从过去的科教解说的朴素形式滑向猎奇、炫技的歌舞升平和“科技大片”。(       )。同时敞开门户,将文博内容种子发散到各种节目形态创作中,这样才会让这类节目题材走得更远。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思议          耳濡目染          空前绝后          蔚为大观
B.不可小觑          润物无声          前所未有          蔚为大观
C.不可小觑        耳濡目染          空前绝后          靡然成风
D.不可思议          润物无声          前所未有        靡然成风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走近科学》栏目的一些内容涉及文博知识,第一次较为专业地将文博话题带入观众视野。
B.《走近科学》栏目的一些内容涉及到文博知识,较为专业地将文博话题第一次带入观众视野。
C.《走近科学》栏目的一些内容涉及文博知识,较为专业地将文博话题第一次带入观众视线。
D.《走近科学》栏目的一些内容涉及到文博知识,第一次较为专业地将文博话题带入观众视线。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文博节目建构的文化符号体系应贯通古今,塑造的“历史—当代”面孔也要独特
B.贯通古今的文化符号体系、独特的“历史—当代”面孔都应由新文博节目构建、塑造
C.贯通古今的文化符号体系应由新文博节目构建,并塑造独特的“历史—当代”面孔
D.新文博节目应建构贯通古今的文化符号体系,塑造独特的“历史—当代”面孔
2022-05-26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许平汝高三毕业班考前定位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惊蛰的意思就是,春雷惊醒了蛰眠的动物。

惊蛰时节,时值“九九”艳阳天,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升高,土壤开始解冻,春雷唤来春雨,花红柳绿,万艳争春,正是“①_______________”的大好时节。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古时候人们将惊蛰分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②_______________”,满园的桃花已经盛开了,朵朵娇艳。二候仓庚鸣:春天来了,黄鹂早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开始鸣叫了。三候鹰化为鸠。此时节,我国南方地区温度较高,一树树深红色或浅红色的桃花竞相开放。唐代诗人元稹有诗云:“③_______________。”在年复一年的融融春光中,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大好年景就在眼前。

20.引用古代诗词可以激活语言表达:既可使描述生动形象,还可以丰富底蕴,增添文采。请将下列诗句填入相应的横线内并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应填入____________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应填入_________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应填入__________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从前两段提炼主要信息,以“惊蛰”为开头写一个长单句,对“惊蛰”进行简要说明,不超过50个字。
2022-05-24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许平汝高三毕业班考前定位联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神舟十三号返航进入倒计时的同时,神舟十四和神舟十五也在进行着充分的准备。在神舟十三号返航之后,十四、十五号将会陆续发射,并且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会师”,共同在轨工作一周左右时间。其实,在神舟十三号发射之际,神舟十四号已完成发射前全部准备工作,可以随时升空,以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另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在神舟十四、十五号飞船按计划发射的同时,我国还将并行开展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的地面研制工作。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读完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5-2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许平汝高三毕业班考前定位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7-90.65贾平凹(1952-)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210.65选用句式  压缩语段  连贯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引语式材料  探索 创造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