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庆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甘肃 高一 期末 2023-02-03 14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是否能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化的成败。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乡村衰落,大量农民涌向城市贫民窟,甚至造成有的国家社会动荡。我国应借鉴和吸取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城乡关系的经验教训,使城乡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发展历史看,我国依靠农业、农村支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又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新的历史关口。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城乡关系。

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年多的实践来看,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通过践行“两山”理论,推进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加快发展生态农业;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为乡村振兴插上信息化翅膀;通过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持续改善社会民生;通过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些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乡村全面振兴,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

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几十年来不断探索的结果,符合中国的乡村发展规律。从“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城乡关系的处理也经历了从城乡兼顾、统筹城乡再到城乡融合的发展历程,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振兴之路,而城乡融合是未来城乡关系发展的根本性出路。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创造了辉煌的农耕文明,历史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依靠乡村社会的维系和传承。乡村文化振兴,一方面是解决城乡间文化地位不均等、文化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弥补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另一方面是将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思想精华“唤醒”和“活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摘编自《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

材料二:

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指脱贫地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统筹谋划,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一是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和关键。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乡村产业体系越健全,农民增收渠道就越通畅。要整体谋划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推动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加快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促进产业振兴,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拓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坚持将乡村产业放在乡镇和村,把产生的效益、就业、收入留在农村,真正让农业就地增值、农民就近增收。

二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一方面就地培养,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另一方面筑巢引凤,引导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创新,让各类人才、资本等要素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身手。

三是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振人们的精气神。

四是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振兴重在构建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要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促进生态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五是组织振兴。乡村振兴,组织领导协调是重要保障。要围绕促进组织振兴,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推进乡村组织振兴,要坚定不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厚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要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摘编自《统筹“五大目标”推进乡村振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国家现代化的成败取决于是否能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B.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城乡关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的。
C.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几十年来不断探索的结果,对城乡关系的处理也经历了从城乡兼顾、城乡融合再到统筹城乡的发展历程。
D.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其中。当前,就地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等人才比引进外来人才更加重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依靠的是农业、农村的支持;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也离不开广大农民的贡献。
B.推进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等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C.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和关键。要坚持将乡村产业放在乡镇和村,把产生的效益、就业和收入留在农村,真正让农民就近增收。
D.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生态资源丰富,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3.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体现乡村振兴“五大目标”内容的一项是(     
A.某地推动农业生产升级,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
B.某地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改善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C.某地乡村重视教育,成立了教育基金,奖励考入重点大学的学子及其家庭。
D.某地健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4.两则材料都谈论了乡村振兴,但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
5.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轮椅

史铁生

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二十二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让人没想到。1980年秋天,“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鄙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问答就此打住,急忙转移了话题,便是证明。十年,如今已大大超额了。

用过手摇的轮椅,结构近似三轮摩托,唯动力是靠手摇。那是我的二十位同学和朋友的合资馈赠。那轮椅我用了很多年,摇着它去街道工厂干活,去地坛读书,去“知青办”申请正式工作,在大街小巷里风驰或鼠窜,到城郊的旷野上看日落星出……摇进过深夜,也摇进过黎明。

1979年春节,摇着它,柳青骑车助我一臂之力,我们去《春雨》编辑部参加了一回作家们的聚会。在那儿,我的写作头一回得到认可。那是座古旧的小楼,又窄又陡的木楼梯踩上去“嗵嗵”作响,一代青年作家们喊着号子把我连人带车抬上了二楼。大家或坐或站,一起吃饺子,读作品,高谈阔论或大放厥词,真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所以,这轮椅殊不可以“断有情”,最终我把它送给了一位更不容易的残哥们儿。

两腿初废时,我曾暗下决心:这辈子就在屋里看书,哪儿也不去了。可等到有一天,家人劝说着把我抬进院子,一见那青天朗照、杨柳和风,决心即刻动摇。又有同学和朋友们常来看我,带来大世界里的种种消息,心就越发活了,设想着在那久别的世界里摇着轮椅走一走,也算不得什么丑事。于是有了平生的第一辆轮椅,那是邻居朱二哥设计的。父亲捧了图纸,满城里跑着找人制作。用材是两个自行车轮、两个万向轮并数根废弃的铁窗框。母亲为它缝制了坐垫和靠背,后又求人在其两侧装上支架,撑起一面木板,书桌、饭桌乃至吧台就都齐备。

我在一篇题为《看电影》的散文中,也说到过这辆轮椅:“事先已探知手摇车不准入场(电影院),母亲便推着那辆自制的轮椅送我去……雪花纷纷地还在飞舞,路上的雪冻成了一道道冰凌,母亲推得沉重,但母亲心里快乐……母亲知道我正打算写点什么,又知道我跟长影的一位导演有着通信,所以她觉得推我去看这电影是非常必要的,是件大事。怎样的大事呢?我们一起在那条快乐的雪路上跋涉时,谁也没有把握,唯朦胧地都怀着希望。”

那一辆自制的轮椅,寄托了二老多少心愿!但是下一辆真正的轮椅来了,母亲却没能看到。

那是《丑小鸭》杂志社送的,一辆正规并且做工精美的轮椅,全身的不锈钢,可折叠,可拆卸,两侧扶手下各有一金色的“福”字。除了这辆轮椅,还有一件也是我多么希望母亲能看见的事,她却没能看见:1983年,我的小说得了全国奖。得了奖,像是有了点儿资本,这年夏天我被邀请参加了《丑小鸭》的“青岛笔会”。我执意要连人带那辆手摇车一起上行李厢,理由是下了火车不也得靠它!

这辆“福”字牌轮椅,开启了我走南闯北的历史。其实是众人推着、背着、抬着我,去看中国。先是北京作协的一群哥们儿送我回了趟陕北,见了久别的“清平湾”;后又有洪峰接我去长春领了个奖。父亲年轻时在东北林区待了好些年,所以沿途的大地名听着都耳熟;马原总想把我弄到西藏去看看,我说:下了飞机就有火葬场吗?吓得他只好请我去了趟沈阳。王安忆和姚育明推着我逛淮海路,是在1988年。那时她们还不知道,所谓“给我妹妹挑件羊毛衫”其实是借口,那时我真的摇进了爱情,并且至今没再摇出来。希米成了我的妻子。少功、建功还有何立伟等等一大群人,更是把我抬上了南海舰队的鱼雷快艇。仅于近海小试风浪,已然触到了大海的威猛——那波涛看似柔软,一旦颠簸其间,竞是石头般的坚硬。

又跟着郑义兄走了一回五台山,在“佛母洞”前汽车失控,就要撞下了山崖时被一块巨石挡住。大家都说“这车上必有福将”,我心说我呀,没见轮椅上那个“福”字?1996年迈平请我去斯德哥尔摩开会。飞机缓缓降落时,我心里油然地冒出句挺有学问的话:这世界上果真是有外国呀!转年立哲又带我走了差不多半个美国,那时双肾已然怠工。我一路挣扎着看:大沙漠、大峡谷、大瀑布、大赌城……立哲是学医的,其实他心里全明白。他所以急着请我去,就是怕我一旦“透析”就去不成了。他的哲学一向是:命,干吗用的?单是为了活着?

说起那辆“福”字轮椅就要想起的那些人呢?如今都老了,有的已经过世。大伙儿推着、抬着、背着我走南闯北的日子,都是回忆了。这辆轮椅,仍然是不可“断有情”的印证。我说过,我的生命密码根本是两条:残疾与爱情。

如今我已年近花甲,手摇车是早就摇不动了,“透析”之后连一般的轮椅也用着吃力。上帝见我需要,就又把一种电动轮椅放到我眼前,临时寄存在王府井的医疗用品商店。妻子逛街时看见了,标价三万五。她找到代理商,砍价,不知跑了多少趟。两万九?两万七?两万六,不能再低啦。好吧好吧。希米偷着笑:“你就是一分不降我也是要买的!”这东西有趣,狗见了转着圈地冲它喊;孩子见了总要问身边的大人:它怎么自己会走呢?这东西给了我真正的自由:居家可以乱窜,出门可以独自疯跑,跳舞也行,打球也行,给条坡道就能上山。

时隔三十几年我居然上了山——昆明湖畔的万寿山。坐在山上,看远处天边的风起云涌,眺望地坛的方向,想那园子里“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想那些“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想我曾经的那些想:“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有个回答突然跳来眼前:扶轮问路。尼采说“要爱命运”,爱命运才是至爱的境界。“爱命运”既是爱上帝——上帝创造了无限种命运,要是你碰上的这一种不可心,你就恨他吗?“爱命运”也是爱众生——假设那一种不可心的命运轮到别人身上,你就会松一口气怎的?而凡·高所说的“经历生活”,分明是在暗示: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一次际遇,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问。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年,如今已大大超额了”,是说生病的“我”还活着,大大超出了当初医生对“我”十年寿命的预期。
B.“我”坐着手摇轮椅,去工厂干活,去地坛读书……后来还去了《春雨》编辑部参加聚会,“我”的写作开始得到认可。
C.“我”两腿初废时,决心这辈子哪儿也不去了;但很快决心就动摇了,心也越发活了。可见“我”的意志非常薄弱。
D.“上帝见我需要,就又把一种电动轮椅放到我眼前”,意为市场上出现了电动轮椅,妻子在王府井逛街时发现了。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二十二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文章开头直接点题,也引出了下文,叙写有关轮椅的故事。
B.“……谁也没有把握,唯朦胧地都怀着希望”,文章引用散文《看电影》中的语句,主要表达了母亲对“我”的担忧和内心的痛苦。
C.“那时我真的摇进了爱情,并且至今没再摇出来”,表达含蓄而有韵致,坐着轮椅的“我”与希米相识相知,她成了“我”的妻子。
D.电动轮椅给了“我”真正的自由,时隔三十几年,“我”坐着电动轮椅上了万寿山。文章写“我”坐在山上,思绪万千,心理活动丰富。
8.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文章最后一段说“有个回答突然跳来眼前:扶轮问路”,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扶轮问路”的内涵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瞻[注]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删改)


[注]子瞻,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齐安(今湖北黄州)。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B.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C.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D.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然绝俗”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B.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用来尊称对方,如称孔丘为“孔子”,称孟轲为“孟子”。
C.“然将适西山”中“适”的含义为“到……去”,与“意适忘反”中的“适”字含义不同。
D.“所以有乐于是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到长江南岸游山,受到热情接待。然后他们一起去游玩,一直走到深山尽处才停下来,大家玩得忘记了回家,常常在山上夜宿。
B.去西山要走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能到达小块平坦的地方,游人会在那里休息。人们可俯视长江,可看到高山,从旁边可以看到小溪幽谷。
C.西山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其遗址狭小,旁边长着古树。子瞻希望能够重修亭子,有一天暴风雷雨连根拔起一棵古木,成全了子瞻的愿望。
D.苏辙年轻时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子瞻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有人把他当作神仙。子瞻认为天下的乐事很多,而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是最开心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2)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14.苏轼仕途受挫而被贬黄州,但他为什么能找到快乐呢?请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当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②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面对“一壶酒”而“独酌”,渲染了一种寂寞的氛围,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不解”有不理解之意,五、六句写月亮本就不理解诗人,影子也徒然地伴随身边。
C.七、八句,诗人表示自己暂且以明月和身影为伴,要趁着这春天的夜晚及时行乐。
D.最后六句,写诗人要与明月、身影永结无情之游,想象丰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一句用“猿”等意象来描写夔州的秋天,“__________”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远离故乡而长期漂泊在外的悲愁。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人不是天生就懂得知识和道理,每个人都会有疑惑。
(3)苏轼《赤壁赋》中,写乘船在江面上自由漂荡,像是凌空乘风飞行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家的写作素材需要长期的积累,写作技巧需要长期的磨炼,一位优秀的作家不可能是速成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也不可能是的。古往今来,文艺巨制都是作家的结果。只有倾注心血,精益求精,才能创作出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力作。作家应把提高质量作为作品的生命线,守住初心,耐住寂寞,以严肃的态度和严格的标准努力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作家要用好手中的笔,用这把刻刀精心雕琢出高水准的艺术珍品。

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扎根于人民,在生活实践积累灵感、寻找素材和提升境界,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好作品的标准。传之久远的经典作品,无不引领着社会风尚。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摒弃低俗、媚俗、庸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陶冶情操和启迪心智,真正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文为世存。不要半途而废,而要,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六、整本书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整本书阅读-选择 | 适中(0.65)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下列各项中,对上述文段内容概括最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人口的流动率小。
B.乡土社会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
C.在地方性的限制下乡土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D.乡土社会是富于地方性的“熟悉”的社会。
2023-01-2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2. 语言文字运用。
在语文教材所涉及的曹操、辛弃疾、鲁迅、袁隆平、钟扬这五位人物中,你最崇拜哪一位?你觉得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呢?请简要说明。要求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100个字。
2023-01-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今天,我们在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坎坷和困难,我们仍然可以从《劝学》中汲取智慧,增强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从《劝学》中汲取智慧”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1-24更新 | 78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整本书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史铁生(1950-2010)  记叙性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苏辙(1039-1112)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李白(701-762)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20.65个人评价语言表达
六、整本书阅读
210.65《乡土中国》  整体把握内容、观点选择
七、作文
230.4青年成长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  终身学习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