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寻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一 期中 2023-07-28 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古典油画不同,二者对于画面中空白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画家的认识中,画面里的留白,要让人产生对空间的联想,那里面有云烟、有雾气、有山峦、有溪水,甚至有牧童哼着乡间小调牧牛的场景。然而,这些丰富的虚景又通通被缥缈的水雾笼罩在了空白之中,让人浮想联翩。这便是中国画留白意到笔不到的魅力。正如当代美学家宗白华所言: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且空而后能简,简而练,则理趣横溢,而脱略形迹。

中国画的留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无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庄思想,由此亦可窥见中国道家及禅宗哲学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明代画家董其昌曾以禅言艺,将中国画分为南北二宗,尤其推崇南宗的顿悟,认为其参悟方式同文人画的雅逸士气相契合。其中,从看山是山山在心中的透悟过程,也点明了化眼前之有为无,方能达智慧神明之心境。作为中国画创作重要手段的留白,给予观者思索、畅想和神游的余地,与禅宗的精髓不谋而合,遥相呼应。

留白还有一个非常优雅的别名——余玉,以布白突显灵动,以虚空诠释丰盈,类似音乐演奏中某一刻的悄然无声。恰如其分地处理画面中的留白,不仅可以营造画面的审美意境和作品氛围,体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怀,还反映出艺术家对蕴于宇宙万物之中的的解读。这正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本质上的差异。

中国画的创作和鉴赏都讲究。在历代画论中,皆以气韵作为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南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到的重要法则气韵生动,即画面中必须有气韵才可能变得生动。而这种气韵大多依靠画面中的留白和取势等技巧实现。中国画里的留白,类似于围棋里的气眼。棋盘中放再多的棋子,如果没有留白,也是一盘死棋。落笔万千的画面,没有气眼,也是污秽沉闷的坏画。因而,留白其实就是中国画里常说的取气。而取气又分密处取气虚处取气两种。其中,密处取气大抵意思是画面满密,留白极少,作品给人蓬勃丰盈之感,如王蒙一路虚处取气指画中大量留白,笔墨极简,作品多为超然出世之作,如倪瓒一派。

以王蒙为代表的画家,在经营画面时通常采用以密处取气为主的满密构图方式。其代表作《葛稚川移居图》,取全景式的竖构图,强调万壑绵延、众山环抱所形成的满密氛围。除画面顶部的天空和左下角的水面以外,其他地方遍布山石树木,显得格外郁然深秀。画中留白的部分被压缩,反而弥显珍贵。画面中峰回路转、林木丰茂,加上飞瀑流泉、曲径通幽,营造出一个环境幽深、远离尘嚣的场景,流露出画家对采菊东篱下的归隐生活的渴望,隐现出其内心世界里留存的那一方净土。

倪瓒璜是元四家中极为高迈出尘的一位,其作品画面大都笔墨简约、意境隐逸。倪璜渴笔用得极妙,加上大量的留白空间,画面给人以清远悠长的享受,同时可以感受到其淡泊明志的人生理念。倪瓒生平居住在太湖附近,地形多为连绵不绝的缓坡丘陵。其作品中淡泊平静、烟波浩渺的空灵景象,并非平白无故的因心造景。加之他从小受到儒、道两家思想熏陶,所以其作品画面中的清气、逸气、静气,乃一种自然而然的释放。可以说,倪瓒作品中大片留白所突显出的简淡风貌,其实是他内师心源的品格升华。其三段式构图、大量留白、简约疏淡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直至当今画坛都有很大的影响。

这两位艺术大家虽同为元四家,其在留白的处理上大相径庭,但流露在作品中的品格与追求却是殊途同归。这也是宋元文人士大夫对超然于世外士气的共同向往。

(摘编自康益《留白,留的是什么?》)

材料二:

意境是画家创作过程中的首要目标,代表一种审美的感觉,使画家的审美体验与审美情感获得有效的结合为将自然景物情趣化的一种形式。在画家对中国画的意境进行营造的过程中,留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西方画家而言,其会运用几何透视法等展现画面中的空间,而中国画家则会使用留白营造一种独特的意境,使人产生咫尺千里的感觉。留白是一种极其简练的艺术语言,在艺术创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内容为一位老翁坐于一叶扁舟之上,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勒出水纹,画面四周则几乎全为空白,令观者感受到江水浩渺,寒气逼人。此外,如果画中有人字形的雁阵,常使观者产生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联想和感受。

(摘编自李岩《无画处皆成妙境——谈中国画的空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留白处,并非真正的空白,只是其中的云烟、雾气、山水等被缥缈的水雾笼罩遮盖。
B.中国画的留白,来源于“无生于有,有生于无”的道家思想和“化眼前之有为无”的禅宗哲学。
C.倪瓒“内师心源”的品格,与太湖地区的山水风物及他所受的儒、道思想熏陶有密切关系。
D.中国画的留白有一种独特的意境,而运用几何透视法等展现空间的西方画则不会形成意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禅宗从“看山是山”到“山在心中”的透悟过程,与中国画创作的留白给予观者想象的余地,有相通之处。
B.材料一用音乐演奏的“悄然无声”和围棋的“气眼”进行类比,形象地表现了“留白”的特点和功用。
C.王蒙《葛稚川移居图》密处取气,利用珍贵的“留白”营造出幽深的场景,流露出画家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D.“留白”是国画创作中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与所画实物虚实结合,相得益彰,形成独特的审美意境。
3.“留白”作为创作手段,体现在多种艺术形式之中。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留白”的一项是(     
A.京剧表演中,“马鞭一端,走过万水千山;帅旗一打,带出千军万马”。
B.音乐创作中,歌曲《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开头是长达三拍半的休止。
C.绘画艺术中,《蛙声十里出山泉》只画六只蝌蚪在湍急的山泉中顺流而下。
D.文学作品中,“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请利用材料一中有关“取气”的认识对材料二中《寒江独钓图》的留白进行简要分析。
5.材料一依次是从哪些方面对“留白”进行论述的?请简要分析。
2021-09-01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语文押题卷(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轮椅

史铁生

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二十二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让人没想到。1980年秋天,“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鄙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问答就此打住,急忙转移了话题,便是证明。十年,如今已大大超额了。

用过手摇的轮椅,结构近似三轮摩托,唯动力是靠手摇。那是我的二十位同学和朋友的合资馈赠。那轮椅我用了很多年,摇着它去街道工厂干活,去地坛读书,去“知青办”申请正式工作,在大街小巷里风驰或鼠窜,到城郊的旷野上看日落星出……摇进过深夜,也摇进过黎明。

1979年春节,摇着它,柳青骑车助我一臂之力,我们去《春雨》编辑部参加了一回作家们的聚会。在那儿,我的写作头一回得到认可。那是座古旧的小楼,又窄又陡的木楼梯踩上去“嗵嗵”作响,一代青年作家们喊着号子把我连人带车抬上了二楼。大家或坐或站,一起吃饺子,读作品,高谈阔论或大放厥词,真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所以,这轮椅殊不可以“断有情”,最终我把它送给了一位更不容易的残哥们儿。

两腿初废时,我曾暗下决心:这辈子就在屋里看书,哪儿也不去了。可等到有一天,家人劝说着把我抬进院子,一见那青天朗照、杨柳和风,决心即刻动摇。又有同学和朋友们常来看我,带来大世界里的种种消息,心就越发活了,设想着在那久别的世界里摇着轮椅走一走,也算不得什么丑事。于是有了平生的第一辆轮椅,那是邻居朱二哥设计的。父亲捧了图纸,满城里跑着找人制作。用材是两个自行车轮、两个万向轮并数根废弃的铁窗框。母亲为它缝制了坐垫和靠背,后又求人在其两侧装上支架,撑起一面木板,书桌、饭桌乃至吧台就都齐备。

我在一篇题为《看电影》的散文中,也说到过这辆轮椅:“事先已探知手摇车不准入场(电影院),母亲便推着那辆自制的轮椅送我去……雪花纷纷地还在飞舞,路上的雪冻成了一道道冰凌,母亲推得沉重,但母亲心里快乐……母亲知道我正打算写点什么,又知道我跟长影的一位导演有着通信,所以她觉得推我去看这电影是非常必要的,是件大事。怎样的大事呢?我们一起在那条快乐的雪路上跋涉时,谁也没有把握,唯朦胧地都怀着希望。”

那一辆自制的轮椅,寄托了二老多少心愿!但是下一辆真正的轮椅来了,母亲却没能看到。

那是《丑小鸭》杂志社送的,一辆正规并且做工精美的轮椅,全身的不锈钢,可折叠,可拆卸,两侧扶手下各有一金色的“福”字。除了这辆轮椅,还有一件也是我多么希望母亲能看见的事,她却没能看见:1983年,我的小说得了全国奖。得了奖,像是有了点儿资本,这年夏天我被邀请参加了《丑小鸭》的“青岛笔会”。我执意要连人带那辆手摇车一起上行李厢,理由是下了火车不也得靠它!

这辆“福”字牌轮椅,开启了我走南闯北的历史。其实是众人推着、背着、抬着我,去看中国。先是北京作协的一群哥们儿送我回了趟陕北,见了久别的“清平湾”;后又有洪峰接我去长春领了个奖。父亲年轻时在东北林区待了好些年,所以沿途的大地名听着都耳熟;马原总想把我弄到西藏去看看,我说:下了飞机就有火葬场吗?吓得他只好请我去了趟沈阳。王安忆和姚育明推着我逛淮海路,是在1988年。那时她们还不知道,所谓“给我妹妹挑件羊毛衫”其实是借口,那时我真的摇进了爱情,并且至今没再摇出来。希米成了我的妻子。少功、建功还有何立伟等等一大群人,更是把我抬上了南海舰队的鱼雷快艇。仅于近海小试风浪,已然触到了大海的威猛——那波涛看似柔软,一旦颠簸其间,竞是石头般的坚硬。

又跟着郑义兄走了一回五台山,在“佛母洞”前汽车失控,就要撞下了山崖时被一块巨石挡住。大家都说“这车上必有福将”,我心说我呀,没见轮椅上那个“福”字?1996年迈平请我去斯德哥尔摩开会。飞机缓缓降落时,我心里油然地冒出句挺有学问的话:这世界上果真是有外国呀!转年立哲又带我走了差不多半个美国,那时双肾已然怠工。我一路挣扎着看:大沙漠、大峡谷、大瀑布、大赌城……立哲是学医的,其实他心里全明白。他所以急着请我去,就是怕我一旦“透析”就去不成了。他的哲学一向是:命,干吗用的?单是为了活着?

说起那辆“福”字轮椅就要想起的那些人呢?如今都老了,有的已经过世。大伙儿推着、抬着、背着我走南闯北的日子,都是回忆了。这辆轮椅,仍然是不可“断有情”的印证。我说过,我的生命密码根本是两条:残疾与爱情。

如今我已年近花甲,手摇车是早就摇不动了,“透析”之后连一般的轮椅也用着吃力。上帝见我需要,就又把一种电动轮椅放到我眼前,临时寄存在王府井的医疗用品商店。妻子逛街时看见了,标价三万五。她找到代理商,砍价,不知跑了多少趟。两万九?两万七?两万六,不能再低啦。好吧好吧。希米偷着笑:“你就是一分不降我也是要买的!”这东西有趣,狗见了转着圈地冲它喊;孩子见了总要问身边的大人:它怎么自己会走呢?这东西给了我真正的自由:居家可以乱窜,出门可以独自疯跑,跳舞也行,打球也行,给条坡道就能上山。

时隔三十几年我居然上了山——昆明湖畔的万寿山。坐在山上,看远处天边的风起云涌,眺望地坛的方向,想那园子里“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想那些“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想我曾经的那些想:“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有个回答突然跳来眼前:扶轮问路。尼采说“要爱命运”,爱命运才是至爱的境界。“爱命运”既是爱上帝——上帝创造了无限种命运,要是你碰上的这一种不可心,你就恨他吗?“爱命运”也是爱众生——假设那一种不可心的命运轮到别人身上,你就会松一口气怎的?而凡·高所说的“经历生活”,分明是在暗示: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一次际遇,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问。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年,如今已大大超额了”,是说生病的“我”还活着,大大超出了当初医生对“我”十年寿命的预期。
B.“我”坐着手摇轮椅,去工厂干活,去地坛读书……后来还去了《春雨》编辑部参加聚会,“我”的写作开始得到认可。
C.“我”两腿初废时,决心这辈子哪儿也不去了;但很快决心就动摇了,心也越发活了。可见“我”的意志非常薄弱。
D.“上帝见我需要,就又把一种电动轮椅放到我眼前”,意为市场上出现了电动轮椅,妻子在王府井逛街时发现了。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二十二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文章开头直接点题,也引出了下文,叙写有关轮椅的故事。
B.“……谁也没有把握,唯朦胧地都怀着希望”,文章引用散文《看电影》中的语句,主要表达了母亲对“我”的担忧和内心的痛苦。
C.“那时我真的摇进了爱情,并且至今没再摇出来”,表达含蓄而有韵致,坐着轮椅的“我”与希米相识相知,她成了“我”的妻子。
D.电动轮椅给了“我”真正的自由,时隔三十几年,“我”坐着电动轮椅上了万寿山。文章写“我”坐在山上,思绪万千,心理活动丰富。
8.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文章最后一段说“有个回答突然跳来眼前:扶轮问路”,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扶轮问路”的内涵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燊鞬【注】,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燊鞬:收藏弓矢的器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B.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C.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D.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行拜礼时,拱手胸前先拜,而后叩头至地,为古人最恭敬的礼节。
B.乘,古代一车六马为一乘。春秋时,常用“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来表示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
C.不穀,先秦时期诸侯国君主对自己的谦称。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还有“孤”“寡人”等。
D.三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三舍为九十里。后人常用成语“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避免冲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耳在蒲城时面对晋国军队的讨伐,他不愿与君父为敌,没有迎战选择逃跑。
B.重耳到了齐国之后,耽于安乐的生活,后被姜氏和子犯灌醉,被迫继续流亡。
C.在楚国面对楚王“何以报我”的提问重耳承诺将来若两军交战,会先礼后兵。
D.重耳常年流亡,各国均对他礼遇有加,比如齐桓公赠马给他,还给他娶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2)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14.公子重耳流亡各国,他的性格成长也在其中有所体现。请结合本文,概括重耳的形象特征。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

韩愈

片片驱鸿急,纷纷逐吹斜。

到江还作水,著树渐成花。

越喜飞排瘴,胡愁厚盖砂。

兼云封洞口,助月照天涯。

暝见迷巢鸟,朝逢失辙车。

呈丰尽相贺,宁止力耕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下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中“驱”“逐”两字让人感受到春风吹拂,春雪漫天飞舞的景象。
B.“越喜飞排瘴,胡愁厚盖砂”通过对比,表现了这场春雪的范围之广。
C.“暝见迷巢鸟,朝逢失辙车”从正面表现了春雪下得久、下得大。
D.结尾写农人因春雪带来丰收的希望而相互庆贺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农人的关心。
16.请简要赏析“到江还作水,著树渐成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