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一 期末 2023-02-15 19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通常被称为“大家庭”。我在《江村经济》中把它称作“扩大了的家庭”,现在我却觉得,将之称作“小家族”更加恰当。

家庭这概念在人类学上有明确的界说:这是个承担子女生和育的生育社群。在由个人来担负孩子生育任务的社会里,这种社群是不会少的。但就每个家庭来说,生育的功能是短期的,孩子们长成了也就脱离他们的父母的抚育,去经营自己生育儿女的事务,一代又一代。家庭这社群因之是暂时性的。家庭既以生育为它的功能,在开始时就得准备结束。抚育孩子的目的就在结束抚育。

但是在任何文化中,家庭这社群总是赋有生育之外其他的功能。夫妇之间的合作并不因儿女长成而结束。夫妇之间经营着经济的、感情的、两性的合作,但是所经营的事务受着很大的限制,凡是需要较多人合作的事务就得由其他社群来经营了。

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因为这缘故,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也很少,主要是生育儿女。可是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成员可以依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了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在父系原则下女婿和结了婚的女儿都是外家人。在父亲方面却可以扩大得很远,五世同堂的家,可以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

这种根据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在人类学中有个专门名称,叫氏族。我们的家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但是和平常我们所谓的族也不完全相同,因为“族”由许多家所组成,是一个社群的社群。因此,我使用“小家族”来指称家。两者在结构原则上是相同的,只是在数量、大小上有差别,但一字的相差,却说明了这社群的结构性质。

形态上的差异,也引起性质上的变化。家族虽则包括生育的功能,但不限于生育的功能。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再扩大就可以成为一个部落。氏族和部落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我们的家也正是这样。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家变成氏族性了。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一方面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由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而且凡是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都需要长期绵续性的,所以这个家也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西洋的家庭一般是临时的,称我们这种社群为小家族,也体现了长期性和临时性的差异。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家族》)

材料二:

家庭是村庄最为基本的行动单位,是差序格局的核心,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核心关系。传统村落在家庭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宗族、家族这样的社会结构。所有家庭成员都对家庭以及所属的家族负有责任与义务(所谓的“光宗耀祖”即为此义)。这便是“家本位”,既包含“家庭本位”,也包含“家族本位”。理解家庭和家本位是理解中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关键。

在乡土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宗族、家族等传统功能性组织已经逐步解体,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基本单位下降到家庭这个行动单元上。但是家庭仍然表现出极强的韧性,家庭始终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的伦理责任、道德义务乃至生命价值,仍然是以他与家庭的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

费孝通晚年赋予差序格局新的意涵,“能想到人家,不光想到自己,这是中国人际关系当中一条很重要的东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我说的差序格局就出来了”。所以,差序格局并不必然会导致人人为己的自私,通过“设身处地”“推己及人”也能实现一种基础作用的公德,而家本位恰恰是推己及人的起点。比如,“仁”“义”产生于家庭内部父子兄弟之间,推及他人,就构成中国人行动伦理的基础部分。

我国能在短时间内动员群众实现联防联控,有效阻断疫情传播。这不仅得益于各级政府强大的动员能力,也与家本位的文化传统有关。面对疫情,家本位的观念使老百姓形成照顾家人、保卫家园的朴素情怀,这是我们能动员全民抗疫的社会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家国关系始终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石,国家政治以人民利益为本,人民群众以爱国爱家为美德、以家齐国治为己任,是上下同心、稳定繁荣局面的关键所在”。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国家为乡村提供大量治理资源,使得村庄治理带上了“自上而下”的特征。但是,家本位发挥作用的机制是推己及人的过程,村庄的团体组织和群众动员也要通过新礼俗慢慢培育。这个过程与基层治理追求制度化、标准化的过程形成了鲜明的张力。如何正视家本位逻辑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使之更好地为乡村现代基层治理体系的构建服务,需要更具体和深入的研究。

(摘编自付伟《家庭本位与村庄治理的底层逻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只要是由个人担负生育任务的社会,都必定存在家庭这一生育社群。
B.中国乡土社会的家庭只沿着父系路线扩大,因此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女婿、结了婚的女儿等人。
C.在乡土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有的传统功能性组织在逐步解体,但家庭始终表现出极强的韧性。
D.在全民抗疫过程中,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呈现出强大的动员能力,这与家本位的文化传统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家庭作为团体性社群,主要经营生育儿女的事务,夫妇间也很少进行其他方面的合作。
B.中国乡土社会中,扩大的家庭能够经营更多事务,为了经营更多事务也要求家庭必须扩大。
C.只要抓住家庭这一基本行动单位以及家本位逻辑这两个重点,就能理解农村乃至中国社会。
D.费孝通晚年对差序格局有了更多的思考,对差序格局的定义以及社会意义都做出新的阐释。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家本位逻辑”的一项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B.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C.《百合花》中年轻媳妇称小通讯员为“同志弟”,最后将新婚的被子盖在了小通讯员的遗体上。
D.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
4.费孝通为什么不赞成将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称为“大家庭”,而要称之为“小家族”?
5.班级计划到某乡村调查新时期的“家本位”文化。请根据材料二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答案按序号填入相应的答题区域)。
新时期“家本位”文化调查主要内容
调查顺序调查重点相关说明
1“家本位”文化的由来了解乡土社会中如何产生“家本位”文化
2
3
4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白马湖

朱自清

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

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在北方说起这个名字,管保一百个人一百个人不知道。但那却是一个不坏的地方。这名字先就是一个不坏的名字。据说从前有个姓周的骑白马入湖仙去,所以有这个名字。这个故事也是一个不坏的故事。

白马湖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沿铁路的水,再没有比这里清的。遇到旱年的夏季,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一清如故。白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个,便是我们住过的屋的门前那一个。那个湖不算小,但湖口让两面的山包抄住了。外面只见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么大的一片。湖的尽里头,有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叫做西徐岙,因为姓徐的多。这村落与外面本是不相通的,村里人要出来得撑船。后来春晖中学在湖边造了房子,这才造了两座玲珑的小木桥,筑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驿亭车站。那是窄窄的一条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虽常不见人,走起来却不见寂寞。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个初到的来客,他左顾右盼,是只有觉得热闹的。

春晖中学在湖的最胜处,我们住过的屋也相去不远,是半西式。湖光山色从门里从墙头进来,到我们窗前、桌上。我们几家接连着;丏翁的家最讲究。屋里有名人字画,有古瓷,有铜佛,院子里满种着花。屋子里的陈设又常常变换,给人新鲜的受用。他有这样好的屋子,又是好客如命,我们便不时地上他家里喝老酒。丏翁夫人的烹调也极好,每回总是满满的盘碗拿出来,空空的收回去。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话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

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像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菜花的颜色最早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青霭。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惝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只有一层使我愤恨。那里水田多,蚊子太多,而且几乎全闪闪烁烁,是疟蚊子。我们一家都染了疟疾,至今三四年了,还有未断根的。蚊子多到足以减少露坐夜谈或划船夜游的兴致,这未免是美中不足

离开白马湖是三年前的一个冬日。前一晚“别筵”上,有丏翁与云君,我不能忘记丏翁,那是一个真挚豪爽的朋友。我也不能忘记云君,那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有删改)

[注]①春晖中学,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由经亨颐先生创办。夏丏尊、朱自清等都曾在此执教。他们“一洗从来之积弊”,推行新教育,传播新文化,使得这所乡村学校成为中国教育史的奇迹,当时有“北南开,南春晖”之说。②丏翁,即夏丏尊。

文本二: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     )。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地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整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

现在,一家租屋住在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白马湖之冬,可谓是快意人生!

(节选自夏丏尊《白马湖之冬》,有删改)

6.下列句子,可用括号内的成语替换画横线的成语而保持句意连贯的一项是(     
A.一个初到的来客,他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是只有觉得热闹的。
B.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别树一帜)的。
C.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琼楼玉宇),浮在水上,迷离惝恍的。
D.蚊子多到足以减少露坐夜谈或划船夜游的兴致,这未免是美中不足(白璧微瑕)。
7.下列填入文本二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心如两家。
B.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住着我和刘心如两家,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
C.我和刘心如两家坐落在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
D.小小的几间新平屋坐落在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我和刘心如两家。
8.下列诗句中的“镜”,与例句中的“镜子”特征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例句:湖水清极了,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B.帐殿疑从画里出,楼船直在镜中移。
C.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
D.破镜重圆人在否,章台折尽青青柳。
9.下列对文本一、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写到“白马湖”是一个“不坏的名字”,其传说是一个“不坏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白马湖的偏爱。
B.文本一从白马湖写起,笔触渐延伸到附近村落、我们的屋以及丏翁家,全文以空间为线索,做到散而不乱。
C.从夏夜蚊子之多可见白马湖生活艰苦的一面,但生活的快乐远超过其苦楚,这也体现在文本一的详略安排上。
D.文本二以难忘白马湖的冬天起笔,以赞叹白马湖之冬收尾,与文本一都用了首尾呼应的技法,使结构严密。
10.下列对文本一与《荷塘月色》(朱自清)的比较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是行入稀少,《白马湖》的煤屑路“走起来却不见寂寞”,《荷塘月色》的小煤屑路让人感到“夜晚更加寂寞”,这表明情感随人生境遇而变化。
B.《白马湖》的菜花有着鲜艳的颜色,体现“春天的力量”;《荷塘月色》的荷花与月色相得益彰,“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体现朦胧、诗意之美。
C.《白马湖》和《荷塘月色》,都使用许多叠词,起到加强语意、突显音韵之美的效果;但从语言风格来看,前者显得活泼明快,后者显得典雅蕴藉。
D.《白马湖》中,作者在湖面划船时生出“世外之感”,《荷塘月色》中,作者怀想着六朝时的江南。两篇文章都流露出逃离现实、远离纷争的倾向。
11.文本一、二中的景物描写,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请结合文本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答案按序号填入相应的答题区域)。
相似点不同点
朱自清《白马湖》夏丏尊《白马湖之冬》
湖水
植物树木稀少,萧条荒凉
动物归鸟、犬、萤火等,恬静美好

12.朱自清称赞夏丏尊“真挚豪爽”,词典中对“豪爽”的解释是“豪放,直爽”,豪爽之人常表现出率真的性情,宏大的气魄。请结合文本一、二及相关背景,分析夏丏尊的“豪爽”之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遭。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蕲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司马光曰:古人为读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

(摘编自《旧唐书·杜甫传》及《续诗话》)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明年春,琯罢相B.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C.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D.游衡山,寓居耒阳
1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玄宗之,召试文章
A.深林兮惊层巅B.廉颇老矣,尚能
C.于其身也,则师焉D.是故益圣,愚益愚
15.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的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为暴水所阻
A.琯兵败于陈涛斜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其为惑也,终不解矣D.儿女饿殍者数人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
B.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
C.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
D.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身官宦世家,但科举、为官均不顺遂。他因进献《三大礼赋》受到玄宗召见,后被授予京兆府兵曹参军之职。
B.杜甫敢于直言。他在房琯带兵讨贼、兵败被罢免宰相之职时,为其上疏仗义执言,触怒了肃宗而被外放到地方做官。
C.杜甫与严武是世交,他曾趁着醉意发泄情绪,以“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斥责严武,但严武并没有因此生气。
D.杜甫晚年生活颠沛流离。严武、高适死后,杜甫无所凭依,加之蜀中大乱,只能携家人出川避乱,最后死在耒阳。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2)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