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阳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开学考试 2023-09-20 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城市书写的历史坐标上,西方的现代派诗人,比如波德莱尔、艾略特等已经对城市文明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这种对城市文明的批判是现代性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现象。实际上,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而言,城市诗歌的批判者着眼于现代科技文明给人类带来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对人性也造成了严重的压抑与摧残,他们的批判立足于现实并围绕着现实而展开思考。

城市文明给现代人带来高效、舒适、美好体验的同时,也表现出自身的弱点,给现代人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应该说,这一主题自城市诗歌诞生以来,一直是挥之不去的表现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城市文明的批判又注入了新的内涵和质地。如朱剑的诗《还房贷》就表现出一个“房奴”对于高房价的批判,对“亚当”羡慕的背后实则表现出对现实生活中高房价的无奈。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诗歌对于城市文明病的表现,不仅着重于“器物”层面,还体现于对人之内心的揭示。人们在城市中长期生活,不可避免地染上城市文明病,人与人内心出现隔阂,彼此提防,使人感受到孤独、冷漠和无奈。比如,梁晓明的《各人》“你和我各人拿各人的杯子/我们各人各喝各的茶/我们徼笑相互/点头很高雅……然后我们各人/各披各人的雨衣/如果下雨/我们各自逃走”。尽管人与人之间在表面上是相互尊重,礼数有加;然而在内心,彼此之间却是隔绝的,没有真诚的情感交流,也没有思想的剧烈碰撞。整个城市犹如艾略特笔下的“荒原”,让人类充满了困惑、痛苦和恐惧。事实上,千奇百怪、仪态万千的情感体验无从取得认同,而没有个人体验的城市诗歌是难以想象的。城市诗歌要表达出具有自己独特体验的人类之普遍经验。

应该说,对城市的批判,“活塞”诗人群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个以“70后”为主体的诗人群对高度经济化和商业化的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城市诗歌不仅仅要写出城市的仪态和风貌,也要清醒地看到城市现代性进程中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将城市文明所滋生的“黑子”清晰地揭示出来。丁成的《上海,上海》从批判欲望的角度写域市,“颧骨日渐高耸的上海/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的上海……瞧,这些多么时尚、多么现代的词/像魔咒一样如影随形/坐上高速的磁悬浮列车/前进,前进,进……”现代化的大城市从某个侧面来看也是欲望之城,使人类感受到一种力透纸背的疼痛感,折射出人类的忧虑。

城市诗歌的书写者在描写城市的过程中,显豁地表达出城市带给人类巨大的无奈和悲悯。但是,诗人并未简单地将城市的负能量无限放大为反对城市文明的借口,也没有将城市作为反对人类文明的工具,更没有将自己的悲悯变成对城市文明和现代性进行道德谴责和理性审判的筹码,他们对城市伤疤的揭示是基于诗人对那些弱势者的同情和诗人良知的觉醒,因此,这些城市诗歌更能触动人心,感人至深。

(摘编自邱志武《现实主义视野下的城市诗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西方现代派诗人对城市文明进行了深刻批判,这种批判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思考。
B.城市文明既有先进性和现代性的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点不容忽视。
C.在城市书写上,城市诗歌对城市文明病的批判着重体现在揭示人之内心这个层面上。
D.真正的城市诗歌书写者对城市既有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又有悲悯情怀和良知的觉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西方对城市文明的批判切入,并指出这种批判在当今时代是不可回避的。
B.文章主体部分分别重点论证了现代城市文明的优和劣两个方面,使论证具有辩证性。
C.文章引用《各人》等城市诗歌,指出当代城市病的某些现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末尾指出了城市诗歌书写者在批判城市文明病时的一些做法,具有指导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朱剑的《还房贷》对高房价的城市病虽有批判,但着重表现的是人们对有房者的羡慕。
B.在城市中长期生活的人,孤独、冷漠和无奈,这不可避免地让自己染上了城市文明病。
C.城市诗歌要有诗人的独特体验,这种体验虽然多样,但仍须融于人类的普遍经验之中。
D.诗人从道德谴责和理性审判的角度对城市文明病进行批判,其作品更会深刻而感人。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农业遗产、国际湿地遗产并称为世界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于1950年成立,旨在鼓励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水利遗产保护,拥有110个成员国。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标准很高,第一条是申遗工程的历史需达到或超过100年;第二条是申遗工程需要属于堰坝、储水工程、渠道及附属工程、原始的提水或排水工具其中一种;最后,申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工程必须具有如下价值: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工程规模、引水量、灌溉面积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增加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计、促进农村繁荣、减少贫困;在其建筑年代是一种创断;为当代工程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注重环保;在其筑年代属于工程奇迹;独特且具有建设性意义;具有文化传统或文明的烙印;是可持续性运营管理的经典范例。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木兰陂位于木兰溪下游,距出海口26公里,是最具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工程。在第22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65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木兰陂水利灌溉工程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历经931年的风雨,木兰陂至今仍然发挥着拦洪、挡潮、排涝、蓄水、引水、灌溉的重要作用。《木兰陂水利志》中记载,受海潮顶托影响,古时木兰溪溪水经常泛滥成灾,给沿岸人民带来灾难。公元1064年,最初由长乐人氏钱四娘捐家资万缗筑陂兴利,由于陂址选在上游出山口,刚建成即被洪水冲毁,钱四娘愤而投水。王安石变法时推行《农田水利法》给木兰陂建设带来历史机遇。公元1075年,李宏奉召主持重建,在僧人冯智日的帮助下,经过详细踏勘,采用筏型基础,用巨石砌筑成219米长的拦河坝闸,即延续至令的木兰陂。公元1083年,木兰陂终于建成,使溪海分流,引溪水灌溉农田,莆田南北洋平原成为沃野良田,渐浙变成了鱼米之乡。从建成起,木兰陂经明清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多次维修,其历史文化内涵才得以传承至今。2009年,地方政府决定对木兰陂及周边环境按水利风景区的标准进行保护性建设。木兰陂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造产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瞻仰。

(摘编自林晓玲《探千年古堰   文脉传承》)

材料三:

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仍有数百处具有历史价值的水利工程仍在发挥灌溉效益,相信会有越来地多的优秀古代灌溉工程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中国水利文化向世界传播的使者。专家表示,历史灌溉水系是许多古城、古村镇的重要环境保障和文化基因,科学保护灌溉工程体系、挖掘传承区域特色水利历史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际评审专家组成员谭徐明说,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3个突出特点:一是工程类型最为丰富,拒咸蓄淡、桔槔水井灌、溇港系统等,类型涵盖最为广泛;二是遗产代表性最强,代表了山区、平原、盆地、沿海地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灌溉水(土)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各遗产工程均为典型代表;三是科技价值十分突出、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摘编自刘诗平《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3大突出特点》)

4.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最有可能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一项工程是(  )
A.大运河,拥有2500余年历史,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蜿蜒8200公里,流经8省市,是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
B.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我国无坝引水的代表性工程,以“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和“深沟滩、低作堰”等技术特点著称,灌溉面积1000多万亩。
C.苏州穹窿山堰,宋朝始建,共三堰二池五闸,在山下开池,筑堰蓄水,通过沟渠灌溉农田。清代林则徐曾主持疏浚,20世纪90年代被彻底废弃。
D.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河南安阳市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灌溉面积64万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文化价值,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B.木兰陂的修建历经坎坷,王安石推行《农田水利法》为木兰陂重建带来了历史机遇,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数量最多、工程类型最为丰富、遗产代表性最强、科技价值突出,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作出了贡献。
D.面对历史悠久当下仍然发挥作用的水利遗产,首先要树立的就是保护意识,但并不意味着就排斥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6.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木兰陂水利灌溉工程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有什么意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管的仓库

谢志强

团长叫老管当团部仓库的管理员,说:你姓管,就当保管吧。你是老党员了,该怎么管,你知道的。

老管小时候是给地主放羊,一天,少了一只羊,他不敢回去,怕挨打,就投奔了抗日队伍。老管受过伤,一变天,他的身体就是气象预报——腰骨酸痛。他斗大的字不识一萝筐,但当时讲究个根正苗红,况且,他干事有板有眼,团长放心。老管说这是赶鸭子上架。

团部的仓库,有各种生产生活用品。领出东西,那么多品种,咋记账?

老管在每一种物件的架子前放了个碗,来人领几件,他就往碗里丢几粒苞谷。这个方法,老管在解放区选村主任时见到过。麻袋装着苞谷,沿墙码起一摞,到屋顶了,记账用的苞谷不缺。

仓库里的账目一清二楚。

老管大半辈子没管过人,更没管过那么多东西。他本来有升官的机会,可是他拒绝了,他说:我管不了别人,只能管住自己。后来,他给团长当警卫员,管着一匹马。

老管对自己用苞谷粒儿记账很得意,很为自己高兴了一阵子,还说给老伴儿听。

转眼间,月底结账,也就是核算发出了多少物件。老管叫儿子帮忙,他数苞谷,儿子记数字。

老管把仓库里的物品拾掇得整整齐齐,像营房的被子。他还自娱自乐,边拾掇边哼歌,哼的都是战争年代的老歌。词记不全,他哼调子。有时,别人说起团部的仓库,会说那就是老管的仓库。

核算那天一大早,他率领儿子走进仓库,哼着《打靶归来》。那架势,像带了一营的兵(他把念得跟同音,家乡方言)。儿子手里拿着个小本子。

哼着哼着,戛然而止。老管的脸色骤变,话就难听:他妈的,谁跟我捣蛋?记账的苞谷咋少了?

老管到外边骂,说:门卫,你吃干饭的呀!小偷进过仓库你没听见动静?值班的门卫也是老资格,说:就你掌握着钥匙。有人进去偷,也偷值钱的东西,咋会偷喂马的饲料?

仓库里东西都没缺,唯独碗里的苞谷少了。门卫眼尖,发现了碗里的老鼠屎。儿子也发现。其他碗里也有老鼠屎。

老管说:账簿给毁掉了。

盘点库存,进出平衡。老管的脑子好使,似乎仓库就装在他的脑袋里,一个月发出多少物件都记得。他恨死了老鼠,堵上了所有的鼠洞,还下了夹子和鼠药。

苞谷记账的弊端十分明显。老管采取了灭鼠的措施,还是怕漏网的老鼠破坏他的账目。老管碰上犯难的事儿,脸上就会表现出来——整天苦着张脸,睡不定,吃不香。他原本是头一挨炕头呼噜就响起的人。老伴儿听不见他的呼噜,也跟着发愁,却愁不到点子上,无非是劝他多吃饭早睡觉。

老管的火气也大了起来。一天晚上,他卷了一根莫合烟,抬头看见墙壁上画着人写着字,刷得白白的墙壁,让儿子画得乱七八糟。他的心情也跟着乱。他一把提溜起儿子,儿子的嘴里还嚼着馒头。他顺手就是一巴掌,儿子鼓鼓的嘴巴喷出碎碎的馒头。

他说:你把墙糟蹋得乱七八糟!

老伴儿起来劝,说:你不是表扬过儿子这么画吗?现在突然又看不顺眼了?

老管的脸,顿时阴转晴,云开雾散。他笑了,说:好,好,画得好!

儿子哭起来。

老管连忙去哄,说:别哭别哭,接着吃饭,男子汉哭了丢脸,我陪你吃饭。老伴儿说:一会儿下大雨,一会儿出太阳,就知道拿孩子出气。

第二天,老管就开始在墙上记账。货架都挨着墙,他把墙当账本。画了只有他认识的符号,如同象形字。例如,有人来借一把铁锹,他就画一道杠加一个椭圆;领走一把坎土曼,那个椭圆就跟那道杠垂直。领几把就是几个象形字

有一回,团长来仓库视察,说:老管你有进步了,开始识字了。

老管说:不是识字,是记账。

团长说:这大老粗……逼得老管创造象形文字啦!

这么一说,老管感到了学习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他开始拜儿子为师。可是,写出的字硬胳膊硬腿,写罢了字又读不出音,儿子嫌他笨。他一火,扇了儿子一巴掌,说:老子生了你,你教了几个破字就不耐烦?老子小时候要有学习条件,还不比你强?你摆什么臭架子!

儿子哭了。

老伴儿说:你拜了老师,就要端正态度。学生咋能打老师?

老管说:抬举他,他倒蹬鼻子上脸了!

有一回,团部开会,团长还是表扬了老管,说他是个红保管,心里装着公家的仓库。团广播站还播放了他管理仓库的先进事迹。

晚上,老管站在没人的地方,听广播,他总觉得表扬的那个人是另一个人。那平平常常的事儿,本来就是他的职责;换个有文化的人,咋能像他这么费心费事?所以,那个人咋也算不得先进。踏着月光,他回家。影子在前边带路,他哼起了《我是一个兵》。

过了一个礼拜,降了一场大雨。沙漠边缘的绿洲,这么大的雨还是头一回。一连下了两天一夜,到处发洪水,老管住在仓库里,到处接漏。雨停时,墙壁上的记号,已被沿墙渗漏的雨浸得模模糊糊了。仓库毕竟是土坯房,已老旧了,哪经得住空前的大雨?

老管没日没夜地盘点库存。他在仓库里打了地铺。盘点的结果,他叫儿子记了下来。那以后,他谦虚起来,再没有碰儿子一指头。他指指脑袋向儿子声明:你爹这个仓库旧了,得慢慢往里放字慢慢往架子上摆,你可别不耐烦!没放过字的脑袋对字陌生着呢!生字生字,多认认,它才能成熟字。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管用苞谷记账,却被老鼠破坏账目,他责骂儿子画坏了墙壁,又笑着说画得好,说明老管面对难题,脾气变得暴躁,喜怒无常
B.小说的叙述方式是顺叙,先交代团长叫老管管理员的原因,再讲述老管如何管理仓库以及遇到的困难,叙述条理清哳,脉络分明。
C.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讲述了发生在仓库管理员老管身上的故事,通过小事件和细节来刻画抗日老战士的形象,反映深广内容
D.小说有很多语言描写,起到了塑造人物性格等作用,如结尾他指指脑袋向儿子声明的语言,表现了老管追求上进的人物形象。
8.小说只交代了主人公的姓,没有交代主人公的名。请简要分析小说为什么会这样写。
9.不少文学作品都写到了先进人物的弱点,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疾病缠身的时候,产生了精神危机,在绝望动摇中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最终战胜了自身的软弱,经受住了命运的考验。请结合这篇小说,分析这种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动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推进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舞穷之令,故曰明主。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住卑也千钩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钩轻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故短之临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贤也以势。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长,尽所能,故忠。以尊主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名实相持而成,形影相应而立,故臣主同欲而异使。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无声。人臣之忧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故曰:至治之国,君若椁,臣若鼓,技若车,事若马。故人有余力易于应,而技有余巧便于事。立功者不足于力,亲近者不足于信,成名者不足于势,近者不亲,而远者不结,则名不称实者也。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位不载于世,则功不立,名不遂。故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如此,故太山之功长立于国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此尧之所以南面而守名,舜之所以北面而效功也。

(选自《韩非子·功名》)


【注】①贲、育:指孟贲、夏育,两人都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著名的大力士。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千钩得船则浮A锱铢B失船则沉C非千钩D轻锱铢E重也F有势之与无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技能”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因”意思相同。
B.“天下一力以共载之”中的“载”与“载笑载言”(《氓》)中的“载”意思相同。
C.“虽疾无声”中的“疾”与成语“痛心疾首”中的“疾”意思不同。
D.南面,即君位,古代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作“南面为王”“南面称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明英明的君主“立功成名”的条件有四项:天时、人心、技能和势位。
B.文章指出君主处在君位,要建立功业长享声名,需要拥有权势,并得到臣下的配合。
C.本文以左右手不能同时画两种不同图形为例,来表明君主的忧患在于不能专守一职。
D.“立功者”“亲近者”“成名者”“近者”“远者”若各存在一定的不足,会使君主“名不称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
(2)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14.君主如何能使“太山之功长立于国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