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开学考试 2023-09-06 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招聚才学之士编纂而成,有人将它视为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有人说它是逸闻小品的典范。原共八卷,今存三卷,主要记述汉末至东晋间文人名士的言行风貌。书中所写人物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徒,从中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尤其是士人的精神面貌、风俗习尚和价值观念。

此书的上卷虽首列德行,但文人名士爱才远甚于敬德,他们毫不掩饰地夸耀自己的才华,在才名上当仁不让。曹操欣然领受乱世之英雄的品评,全不计较治世之奸贼的讥诮。魏晋门阀士族固然看重门第,但更倾倒一个人的才情,那些高傲的世族对那些才藻新奇、析理精湛的天才,他们无不愿意屈尊纡贵与其交往。《世说新语》还写了六朝士人精神生活的另一方面,他们既爱智也多情。嵇康与吕安交好,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士人们追求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追求一种任性称情的生活: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人们摆脱了礼法的束缚和矫饰,便自然地坦露出人性中纯真深挚的情怀。

《世说新语》通过历史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描绘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再通过众多的形象来凸现一代名士的精神风貌。作者只是实录主人公的三言两语,便使所写人物神情毕肖: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简文帝的矜持虚伪,顾悦的乖巧逢迎,经这一问一答就跃然纸上。作者从不站出来发表议论,常用皮里春秋的手法月旦人物,表面上对各方都无所谓臧否,骨子里对每人都有所褒贬,如《管宁割席》、《庾公不卖凶马》、《谢安与诸人泛海》等,作者不偏不倚的叙述中,不露声色地表达了抑扬可否的态度,笔调含蓄而隽永。

由于书中记述的多是名士们的清谈,所以它的语言受清谈的影响很深。魏晋清谈逐渐由义理探寻转向审美品味。首先它要求以简约省净的语言曲传玄远的旨意,这样才能使名士们披襟解带和称叹不已;其次,清谈使用的是当时流行的口语俗语,但谈出来的话语又须清雅脱俗,这使得名士们要讲究声调的抑扬和修辞的技巧,义理上的拔新领异必须出之以语言的才藻新奇;清谈是一种或明或暗的才智较量,名士们为了在论辩中驳倒对手,不得不苦心磨练自己的言谈机锋,以敏捷的才思和机巧的语言取胜,因而《世说新语》的语言兼具简约典雅与机智俏皮之美。

《世说新语》早已成为历代骚人雅士案头的清供或枕边的读物。傅雷先生反复嘱咐远在西方的儿子傅聪要认真阅读《世说新语》,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世说新语》在床头与自己相伴一生。不过,由于该著行文既含蓄委婉,语言又简约冷隽,争辩中深藏机锋,清谈时更微妙玄远,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要想领略和品味它绝非易事。

(节选自戴建业《<世说新语>文本细读》序,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主持编纂而成,该书的主要内容是汉末至东晋间文人名士的言行风貌。
B.魏晋名士看重自我才名,他们追求任性称情的生活,也倾倒于别人的才情,他们爱才多情甚于敬德。
C.《世说新语》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塑造人物,再通过“皮里春秋”手法凸现名士的精神风貌。
D.魏晋清谈使用简约省净的语言和当时流行的口语俗语,因而表现出简约典雅与机智俏皮的语言风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列举《管宁割席》《谢安与诸人泛海》等篇目,论述了《世说新语》对人物褒贬较为含蓄。
B.文末作者借傅雷先生和朱光潜先生对《世说新语》的态度,证明了该书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C.文章多处引用了《世说新语》中的原文,既比较直观地介绍了该书的特点,也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文章分别从《世说新语》一书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其语言风格几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该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可以借助《世说新语》一书来研究六朝时期平民阶层的精神面貌和风俗习惯。
B.《世说新语》展现了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可见当时士人追求摆脱礼法束缚。
C.魏晋名士讲究声调抑扬和修辞技巧,是因为当时的口语俗语无法表达新奇的义理。
D.现代读者想更好品味该书中魏晋士人的风情气韵,需要把握魏晋清谈的语言特色。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动物一样,植物每时每刻也在进行着新陈代谢,思考着如何生存的现实问题。而与动物不一样的是,植物没有四肢,只能在固定的区域里生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面临着不同的生存考验,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积累了自己的生存智慧。

水是生命之源。植物对环境中水分的利用和适应是其维持生存必不可缺少的技能。在这方面,不同植物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等“奢侈”环境中的植物,为了克服缺氧环境进化出了长在地表能“呼吸”的根或气生根。然而,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生活在极端干旱区荒漠植物的命可没这么好。在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巨大的潜在蒸发量(年均2500~3400毫米)使年均17.4~66.3毫米的降水显得微不足道,表层土壤的含水量极少。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多年生植物在此生存繁衍,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维持着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保障着绿洲内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多年生草本植物——疏叶骆驼刺便是极端干旱区的建群种之一,因其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草料而得名。骆驼刺为了获取宝贵的水资源,在种子萌发后,根系就拼命地向下扎,向深层潮湿的地方延伸,发展出了深达地下水的庞大根系。骆驼刺将来之不易的水分输送到地上的枝叶进行光合生产。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部分用于可溶性糖、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维持了细胞的正常运转,同时,部分叶片退化成了刺(同化枝),减少了体内水分的散失。刺的演化还可以通过减少昆虫与动物的采食行为来保存自己。

骆驼刺的根系不仅是吸收水分的重要器官,还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在适宜的地方破土长出新的植株,这种家族扩大的策略被称为“克隆生殖”,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荒漠——绿洲过渡带上,经常看到一丛丛骆驼刺彼此分离生长,但实际上它们的地下部分是相互连接的,彼此间交换着水分和养分。

那么,骆驼刺为什么会进化出这种繁殖方式呢?这是因为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表层土壤含水量极低,种子萌发十分困难。即使能幸运地被季节性洪水滋润并生根发芽,但洪水过境后,幼苗还没来得及向下扎根,体内水分就被炙热干燥的空气剥夺了。生下来容易,活下去难。因此,种子繁殖根本无法满足骆驼刺扩大种群的目的。故而,一根根横向生长的根系悄悄地出现了,它们伺机而动,寻找适宜的机会破土而出,最终形成了由一株株地下部分彼此相连的植株组成的大家庭。这种繁殖方式一方面扩大了地上部分光合作用的面积,使骆驼刺能生产更多的能量和物质用于根系生长,另一方面,在面对地下水位下降等不利环境时,生存空间的拓展也为整个家族增加了生的希望。

既然克隆生殖这么好,而种子繁殖全靠命,那为什么骆驼刺依然保留着开花结果的行为呢?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种子的产生或许是骆驼刺对种群扩大的“备选方案”。

独脚难行,独木难支。骆驼刺不仅能化解“吃水难”的问题,而且也积极寻求与微生物建立合作,在它们的帮助下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氮(N)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养分,虽然占据大气成分的78%,但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而一些具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类群(根瘤菌),以植物提供的有机物为能量来源,开启了被动技能,不仅能够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所能利用的形式,而且还能促进植物对其他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这种植物——微生物跨界合作的方式在包括骆驼刺在内的豆科植物中较为常见,使它们在极度贫瘠的荒漠中生存了下来。骆驼刺在解决自己温饱问题的同时,也为周边其他植物提供了养分,促进了整个群落的繁荣。

(摘编自张志浩《骆驼刺的生存智慧》)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上的动植物都面临着生存考验,每一种动植物都在努力地为活下去积累着自己的生存经验。
B.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是因为降水量小、潜在蒸发量巨大,表层土壤含水量极少。
C.骆驼刺的根系不仅是吸收水分的重要器官,还是骆驼刺为扩大家族而进化的“克隆生殖”的主要器官。
D.骆驼刺能够通过与微生物合作吸收到氮,解决沙漠中“营养不良”的问题,这是豆科植物独有的特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介绍骆驼刺的生存智慧前,先介绍一些生活在水中或潮湿地区的植物的生存之道,主要是为了说明骆驼刺的生存环境更恶劣。
B.骆驼刺不仅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草料,还能够防风固沙,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大规模种植骆驼刺就可以治理沙漠。
C.文章在说明骆驼刺为了生存而做出的努力时,多处运用了拟人、设问的修辞方法,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体现了科普文的特征。
D.由于荒漠中极度缺水,种子萌发十分困难,骆驼刺主要是靠其根系“克隆生殖”的方式繁殖,种子繁殖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梦想。
6.骆驼刺的生存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管的仓库

谢志强

团长叫老管当团部仓库的管理员,说:你姓管,就当保管吧。你是老党员了,该怎么管,你知道的。

老管小时候是给地主放羊,一天,少了一只羊,他不敢回去,怕挨打,就投奔了抗日队伍。老管受过伤,一变天,他的身体就是气象预报——腰骨酸痛。他斗大的字不识一萝筐,但当时讲究个根正苗红,况且,他干事有板有眼,团长放心。老管说这是赶鸭子上架。

团部的仓库,有各种生产生活用品。领出东西,那么多品种,咋记账?

老管在每一种物件的架子前放了个碗,来人领几件,他就往碗里丢几粒苞谷。这个方法,老管在解放区选村主任时见到过。麻袋装着苞谷,沿墙码起一摞,到屋顶了,记账用的苞谷不缺。

仓库里的账目一清二楚。

老管大半辈子没管过人,更没管过那么多东西。他本来有升官的机会,可是他拒绝了,他说:我管不了别人,只能管住自己。后来,他给团长当警卫员,管着一匹马。

老管对自己用苞谷粒儿记账很得意,很为自己高兴了一阵子,还说给老伴儿听。

转眼间,月底结账,也就是核算发出了多少物件。老管叫儿子帮忙,他数苞谷,儿子记数字。

老管把仓库里的物品拾掇得整整齐齐,像营房的被子。他还自娱自乐,边拾掇边哼歌,哼的都是战争年代的老歌。词记不全,他哼调子。有时,别人说起团部的仓库,会说那就是老管的仓库。

核算那天一大早,他率领儿子走进仓库,哼着《打靶归来》。那架势,像带了一营的兵(他把念得跟同音,家乡方言)。儿子手里拿着个小本子。

哼着哼着,戛然而止。老管的脸色骤变,话就难听:他妈的,谁跟我捣蛋?记账的苞谷咋少了?

老管到外边骂,说:门卫,你吃干饭的呀!小偷进过仓库你没听见动静?值班的门卫也是老资格,说:就你掌握着钥匙。有人进去偷,也偷值钱的东西,咋会偷喂马的饲料?

仓库里东西都没缺,唯独碗里的苞谷少了。门卫眼尖,发现了碗里的老鼠屎。儿子也发现。其他碗里也有老鼠屎。

老管说:账簿给毁掉了。

盘点库存,进出平衡。老管的脑子好使,似乎仓库就装在他的脑袋里,一个月发出多少物件都记得。他恨死了老鼠,堵上了所有的鼠洞,还下了夹子和鼠药。

苞谷记账的弊端十分明显。老管采取了灭鼠的措施,还是怕漏网的老鼠破坏他的账目。老管碰上犯难的事儿,脸上就会表现出来——整天苦着张脸,睡不定,吃不香。他原本是头一挨炕头呼噜就响起的人。老伴儿听不见他的呼噜,也跟着发愁,却愁不到点子上,无非是劝他多吃饭早睡觉。

老管的火气也大了起来。一天晚上,他卷了一根莫合烟,抬头看见墙壁上画着人写着字,刷得白白的墙壁,让儿子画得乱七八糟。他的心情也跟着乱。他一把提溜起儿子,儿子的嘴里还嚼着馒头。他顺手就是一巴掌,儿子鼓鼓的嘴巴喷出碎碎的馒头。

他说:你把墙糟蹋得乱七八糟!

老伴儿起来劝,说:你不是表扬过儿子这么画吗?现在突然又看不顺眼了?

老管的脸,顿时阴转晴,云开雾散。他笑了,说:好,好,画得好!

儿子哭起来。

老管连忙去哄,说:别哭别哭,接着吃饭,男子汉哭了丢脸,我陪你吃饭。老伴儿说:一会儿下大雨,一会儿出太阳,就知道拿孩子出气。

第二天,老管就开始在墙上记账。货架都挨着墙,他把墙当账本。画了只有他认识的符号,如同象形字。例如,有人来借一把铁锹,他就画一道杠加一个椭圆;领走一把坎土曼,那个椭圆就跟那道杠垂直。领几把就是几个象形字

有一回,团长来仓库视察,说:老管你有进步了,开始识字了。

老管说:不是识字,是记账。

团长说:这大老粗……逼得老管创造象形文字啦!

这么一说,老管感到了学习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他开始拜儿子为师。可是,写出的字硬胳膊硬腿,写罢了字又读不出音,儿子嫌他笨。他一火,扇了儿子一巴掌,说:老子生了你,你教了几个破字就不耐烦?老子小时候要有学习条件,还不比你强?你摆什么臭架子!

儿子哭了。

老伴儿说:你拜了老师,就要端正态度。学生咋能打老师?

老管说:抬举他,他倒蹬鼻子上脸了!

有一回,团部开会,团长还是表扬了老管,说他是个红保管,心里装着公家的仓库。团广播站还播放了他管理仓库的先进事迹。

晚上,老管站在没人的地方,听广播,他总觉得表扬的那个人是另一个人。那平平常常的事儿,本来就是他的职责;换个有文化的人,咋能像他这么费心费事?所以,那个人咋也算不得先进。踏着月光,他回家。影子在前边带路,他哼起了《我是一个兵》。

过了一个礼拜,降了一场大雨。沙漠边缘的绿洲,这么大的雨还是头一回。一连下了两天一夜,到处发洪水,老管住在仓库里,到处接漏。雨停时,墙壁上的记号,已被沿墙渗漏的雨浸得模模糊糊了。仓库毕竟是土坯房,已老旧了,哪经得住空前的大雨?

老管没日没夜地盘点库存。他在仓库里打了地铺。盘点的结果,他叫儿子记了下来。那以后,他谦虚起来,再没有碰儿子一指头。他指指脑袋向儿子声明:你爹这个仓库旧了,得慢慢往里放字慢慢往架子上摆,你可别不耐烦!没放过字的脑袋对字陌生着呢!生字生字,多认认,它才能成熟字。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管用苞谷记账,却被老鼠破坏账目,他责骂儿子画坏了墙壁,又笑着说画得好,说明老管面对难题,脾气变得暴躁,喜怒无常
B.小说的叙述方式是顺叙,先交代团长叫老管管理员的原因,再讲述老管如何管理仓库以及遇到的困难,叙述条理清哳,脉络分明。
C.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讲述了发生在仓库管理员老管身上的故事,通过小事件和细节来刻画抗日老战士的形象,反映深广内容
D.小说有很多语言描写,起到了塑造人物性格等作用,如结尾他指指脑袋向儿子声明的语言,表现了老管追求上进的人物形象。
8.小说只交代了主人公的姓,没有交代主人公的名。请简要分析小说为什么会这样写。
9.不少文学作品都写到了先进人物的弱点,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疾病缠身的时候,产生了精神危机,在绝望动摇中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最终战胜了自身的软弱,经受住了命运的考验。请结合这篇小说,分析这种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虞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行其法于天下,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罚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不自变也。刑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彼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对宾客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节选自苏轼《司马温公行状》,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
B.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
C.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
D.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指依从、按照,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的“如”不同。
B.因指依靠,与《过秦论》中的“因遗策”的“因”相同。
C.复指免除,与《<论语>十二章》中“克己复礼为仁”的“复”不同。
D.变指改变,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的“变”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因父亲在杭州任职,为了就近侍奉,辞去所任的官职,请求调任苏州,终因双亲离世,连续守孝服丧,未能成行。
B.庞籍在麟州任职时,采纳了司马光的建议进行防卫。但因手下军官狂妄,夜晚遇敌战死,而受到牵连,被朝廷降职调离麟州。
C.给皇帝讲读时,王安石提出先王治国之法,有几年一变的,也有百年不变的,主张进行变法。司马光则认为现在国家不具备变法的条件。
D.司马光侍奉的四朝皇帝都很敬重他。神宗时,他的言论经常会违逆皇上的心意,但他认为这样做才是对皇上的恭敬和报答。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
(2)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