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开学考试 2023-09-18 22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题。

在黄山观看云海,变莫测,虚无飘,犹如仙境,但爬黄山颇费力气,年老体弱的人只好望兴叹。太平湖则另有风光,这里没有泥沙淤积之,石板小路蜒曲折,到处是山水秀,风光旖,使得澈如镜的湖泊越发显得春光明媚,生机然。它没有黄山那样伟的气魄,那么神奇的变化,但它曲折深,好山好水______游人在此又可______另一种自然之美,秀丽中显出静、温柔,这种诗情画意同样能使人______忘返。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变莫测(huàn)       (miǎo)            兴叹(yáng)
B.淤积之(yú)          蜒曲折(wān)       水秀(qīng)
C.静(tián)               澈(chéng)            生机然(àng)
D.伟(hóng)             (ní)                  曲折深(yōu)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相得益彰 领会   留恋B.相得益彰   领略   流连
C.交相辉映   领会   流连D.交相辉映   领略   留恋
2023-09-16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余秀华的诗歌创作一方面得到了众多业内专家的肯定;另一方面,余秀华也被一些媒体有意或无意地贴上了“脑瘫”等标签。
B.我们的经济正在转型,转型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以前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的方式,转变到主要依靠投资和国内消费拉动的方式上来。
C.近日有游客在故宫博物馆内一口清宫遗存的铁缸上刻字,其实是想让“到此一游”真正“到此为止”,除了需要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惩戒力度,还和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D.在《水浒》这部作品中,由明暗两条线索构成,明线以“忠”“义”二字贯穿全书,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都是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B.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同时将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23点至凌晨1点。
C.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司马相如。
D.我国古代称谓名目繁杂,有谦称、敬称、雅称、婉称等,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对己称字,对人称名,国君以“寡人”自称表谦。
2023-09-18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我们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首先接触到的是文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作为构成文学作品的一个层面,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单纯的媒介和工具。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选择、运用和创造,表明了作家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对事物的一种独特的评价。

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仅就其指向性的特点来讨论一下。

文学的本质特征是审美。因此,文学的真不属于自然的真。文学从本来的意义上并不是对一件真实事件或一个真实人物的真实叙述,它是作家创作出来的作用于人的知觉、情感和想象的人类经验。“这种创造物从科学的立场和从生活实践的立场上看,完全是一种幻觉。这种创造出来的幻象可以令人联想到真实的事件和真实的地方,就像历史性小说或是描写某一地区风貌的小说可以令人回忆起往事一样。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创造出来的幻象却是一种不受真实事件、地区、行为和人物的约束的自由创造物。”(苏珊·朗格《艺术问题》)这样,普通生活中的客观世界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世界是不同的。艺术世界尽管最终来源于客观世界,但又完全不同于客观世界。艺术世界作为一种幻象,它的逻辑另是一样。在艺术世界中说得通的东西,在客观世界未必说得通。反之,在客观世界说得通的东西,在艺术世界未必是合乎逻辑的。在这两个世界的叉道上,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也就分道扬镳了。普通语言是“外指性”的,而文学语言是“内指性”的。普通语言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环境,因此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必须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譬如,如果你的一个朋友见面时问你:“你现在住哪?”你必须回答说:“我住在北京西长安街甲40号”之类,你不能回答说:“我住在天堂”或“我住在地狱”。文学语言则是具有“内指性”的语言,它指向作品本身的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只须与作品艺术世界相衔接就可以了。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的花和鸟,不是指自然界中的花和鸟,自然界中的花不会“溅泪”,鸟也不会“惊心”,这里的花和鸟属于杜甫的诗的世界,它在这诗的世界中合乎情感逻辑就可以了,不必经过动物学家去检验。杜甫的名句“月是故乡明”,明显地违反客观真实,但因为它不是“外指性”的,而是“内指性”的,因此在诗的世界里它不但说得通,而且深刻地表现了思念故乡的真实感情。

概而言之,文学语言的“内指性”特征,只要求它符合作品的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而不必经过客观生活的验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自主符号”,是有一定道理的。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学的真不属于自然的真,是作家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的真实表现。
B.文学作品从科学的立场和从生活实践的立场来看,那完全是一种幻觉。
C.文学作品创造的幻象不受真实事件、地区、行为和人物的约束,又可以令人联想到真实的事件和真实的地方,有的还可以令人回忆起往事。
D.自然的真实在文学的真实里不合乎逻辑。
6.下列对“外指性”“内指性”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A.“外指性”语言必须遵守现实环境中的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B.“外指性”语言强调语言的单纯媒介和工具作用,因为艺术世界来源于客观世界。
C.“内指性”的文学语言只表现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不表现客观世界。
D.“内指性”的文学语言,无须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它在艺术世界里未必合乎逻辑。
7.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家住天堂”或“家住地狱”的表述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作用于人的知觉、情感和想象的人类经验。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和“鸟”是诗人的自我代入,“花”和“鸟”把客观世界和艺术世界相衔接了。
C.“月是故乡明”表述的是诗人对事物的一种独特的评价。它不是指向实际的外部世界的。
D.文学语言是“自主符号”,作家运用它时,只要能符合文学作品自身的情感逻辑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熊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苏轼《范增论》,有删节)

【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卿子”为人们对他的尊称,“冠军”是他的称号。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楚君臣        疏:疏远
B.增之去        善:正确的、好的事
C.如彼            雨:降下,落下
D.独其不早耳     恨:遗憾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增去善矣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当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青,取之
C.立楚怀王熊心                  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D.增谋主矣                         如今人方刀俎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C.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D.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宋义被杀,说明项羽已背叛了义帝,当然也不会相信主张立义帝的人。
B.早在陈平使用离间计之前,项羽就已经怀疑范增了。
C.义帝的生死不但影响了楚国的兴衰,而且也对范增的命运起了决定的作用。
D.苏轼认为范增离开项羽是明智的选择,离开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在项羽杀掉宋义的时候。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2)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2023-09-1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