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 高二 期中 2023-10-04 1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世界史 、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
A.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
B.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
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苏联改革的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突破传统束缚是创新的前提   ②改革具有复杂性、艰难性和曲折性
③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3-10-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201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于2016年10月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里的第五种货币。SDR货币篮子的最新权重如下图。这反映的实质是

A.世界货币格局发生剧变
B.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C.世界贸易体系的规范化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2019-08-12更新 | 223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很难结成经济集团,因为两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民族经济利益往往矛盾尖锐。即使能够达成某种经济或贸易协定,发展中国家必然难以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突破这一理论障碍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欧洲从欧共体发展到欧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D.欧佩克国家的团结与协作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5. 美国(世界日报)载文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由此可见
A.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B.全球化进一步缩小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C.全球化为世界落后国家提供了更为均等的发展机遇
D.落后国家应联合起来拒绝金融以及技术的殖民扩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这表明孔丘在当时
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
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
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
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C.趋向“三教合一”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2021-10-14更新 | 554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2017-08-14更新 | 370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这种做法说明了
A.中央集权顺应历史潮流
B.封建皇权具有神权色彩
C.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D.君权与相权矛盾不突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旨在强调
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
C.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
2016-11-27更新 | 13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届山东威海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测,下列人物的观点与王守仁相近的是(     
A.陆九渊B.程颐C.朱熹D.程颢
2023-10-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4.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2019-01-30更新 | 2544次组卷 | 75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福建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