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吉林 九年级 期中 2023-10-31 17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宫是什么?我想说,它是一座凝聚了中华文明之美的城池。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成就了它的美。它不是帝王的私产,而是______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五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多个房间的______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它的美,来自时间的孕育,来自万物的和谐,来自我们文明中真善美的予。每当有恶与丑的力量试图挟持这座城,这座城中都会自生出一种力量与之______。在这样的博中,这座城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变得愈发硬朗和健康。

站在现代的立场上,我们可以对王朝政治意义上的故宫进行pēng击,而对故宫的文化价值,我们不能不顶礼膜拜。紫禁城表面上是一座城,背后是一整套的价值观,几乎包含了我们文明正面价值的所有内涵。是中国人价值观的伟大,成就了这座城的伟大。

1.根据拼音,在米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cì予          博yì          pēng击

2.将双重否定句“而对故宫的文化价值,我们不能不顶礼膜拜。”改为肯定句。
3.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体现        巨大        抵抗B.体现        庞大        抗衡
C.再现        庞大        抵抗D.再现        巨大        抗衡
4.下列对语段中加点词和画线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顶礼膜拜”“正面价值”这两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B.“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成就了它的美”一句的主干是“劳动者成就美”。
C.“这座城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变得愈发硬朗和健康。”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D.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个病句,应该修改为“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
2023-11-2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5. 古诗文默写
(1)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抒发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常引用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抒发远大志向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023-10-3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大三日(      )
(2)余饮三大白而别(      )
7.作者运用使用白描手法描绘雪湖美景,请把相关语句摘抄下来。
8.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可谓痴人;范仲淹受托为岳阳楼作记,感慨“微斯人”;欧阳修游山饮酒娱乐,自号“醉翁”。你认为“痴人”“斯人”“醉翁”各是怎样的人?
2023-10-3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 祯曰:“恩龙不可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于此!”

(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法度(遵照)B.恩宠不可(倚仗)
C.被捕而杀之(用杖刑)D.以于此(比得上)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大 王 不 奉 行 国 命 恐 今 之 荣 位 非 大 王 所 保 独 不 见 淮 南 之 事 乎
11.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2020-07-25更新 | 1747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行;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3.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14.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23-10-3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走出青春迷茫

①那一年,我们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大,乌云总是遮掩着太阳,阳光照不进心灵,青春一片迷茫。

②不知什么原因,我们这群无所事事的男生突然疯狂地爱上了足球。每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提早半小时到校,畅快淋漓地踢上一场“早球”。上课却成了绝佳的“中场休息”,或假寐或小憩,窘态各异,但有一个步调是统一的:下课铃响,冲向操场,抓紧踢球,别无他想。

③我们痴迷足球,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要为中国足球的腾飞而奋斗!

④然而,在一个不见阳光的下午,我们的“足球梦”戛然而止了。戳破这个梦的是我们的班主任。那天下午上自习课,我们的守门员也许是太疲倦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大家的哄笑引来了我们的班主任……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默然捡走了我们的足球。我们在走廊里徘徊,在教室里踱步,行色恹恹,状如行尸。

⑤忽然一个男生说:“再买一个不就得了。”于是全班男生集资,又买了一个足球。我们像爱护宝贝一样把它藏起来,趁老师不在时偷偷地踢。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第二个球很快也被班主任没收了。班主任正色警告:“事不过三!”梦想再一次破灭,男同学又陷入巨大的迷茫,精神萎靡。既然不让踢球,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所以只能打开课本,佯装学习,并且趁机偷瞄女同学。

⑥那天早上,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女生向同桌炫耀说:“我昨天去打网球了。”说完,就从包里掏出一个网球,扔向天空。旁边伺机而动的一大群男生一哄而上。大家一瞬间都被点燃了,围着球一顿乱踢,一起笑着、疯着。网球滚向了操场,人群自动地分成两队,比赛开始了。一个网球,想要接住都很难,我们却踢得起劲。一脚射门,球跑到裤兜里了,守门员摸遍全身才把球找到,大家笑成一团。此时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模样,不在教室里,不在校服里,就在此刻。

⑦这个网球的归宿和前面的两个足球一样,我们的哄闹惊动了班主任,网球又被没收了。班主任还声明明天晨操后要罚男生到操场跑圈。这一次的没收大家无法接受:不能买球,甚至不能玩网球,那让我们玩什么呢?

⑧第二天晨操后,所有男生都站立在操场上,却一动不动,用静默表达无声的抗议。班主任显然对这一幕有些吃惊,但他并没有发怒,而是开始和我们细细叙谈:“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曾迷恋过琼瑶的小说,买过所有能买得到的琼瑶小说集,而且发誓要成为像琼瑶那样的小说家。结果呢,下课看上课也看,眼睛看近视了,镜片还越来越厚;成绩下降了,还没有一点反思的念头……人啊,年轻时迷茫,有青春力气,却找不到努力的正确方向;年老时清醒,却失去了青春力气,可能一事无成。真正懂得当下自己该想该做什么事了,你们就长大了。”

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就在那一瞬间,我们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我们迎着阳光齐步向跑道跑去。

⑩从那以后,我们很少有人再逃课。我们这个班,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最高的高中录取率,我们的名字被学校骄傲地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橱窗。

15.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老师的表现

“我们”的心理或表现

踢第一个足球

行色恹恹

踢第二个足球

正色警告

声明罚跑圈

无法接受

晨操风波

醒悟


1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17.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②段借用“早球”“中场休息”等足球术语,运用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形象描摹了一群执着于足球的男生形象。
B.第二个足球被没收后,“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表明了“我们”痴迷足球的理由是“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
C.第⑥段“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中,“开心”指网球游戏带来 了快乐,“难过”指这样开心的时刻太少,爱玩的天性得不到充分释放。
D.全文的主要人物是班主任,正是由于班主任三次没收足球,罚跑圈,细心教育,学生才放弃足球,走出迷茫。
E.本文从学生的视角构思,虽只叙述了“痴迷足球”的小故事,却引出了“走出青春迷茫”的大话题。
18.请你结合文章主题和[链接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链接材料]

近年来,很多学校开设了《生涯指导》校本选修课,生涯指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确定并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一名生涯规划导师说:“生涯规划与理想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人生目标,都需要有实现目标的勇气和毅力;不同之处在于生涯规划更注重目标与个人兴趣、性格特质、职业认知等方面的匹配,注重实现目标的阶段性规划,所以生涯规划在目标的实现方面更具操作性与有效性。”


①产生“青春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②我们怎样才能真正走出“青春迷茫”?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9. 下列关于《艾青诗选》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艾青是中国现当代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B.20世纪30年代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C.《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间接抒发了诗人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2023-10-31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20. 阅读下面诗歌并回答下列问题。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
(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一下本诗的特点。
2023-10-3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21. 班级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设计】围绕“君子自强不息”这一主题,活动策划小组设计了活动的内容,请你再设计两个主题,以丰富活动内容。
活动一: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整理】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材料,这些材料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
①曲高和寡     ②孙康映雪     ③车胤囊萤     ④宋濂抄书     ⑤岳母刺字     ⑥诸葛亮出山
(3)【材料解读】“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请你结合对“自强不息”内涵的解读,说说下列故事体现了怎样的自强不息精神。

9月27日上午,在杭州亚运会滑板女子街式决赛中,13岁的崔宸曦以三轮成绩242.62分一举夺冠。成为中国队历史上最年轻的亚运冠军。

崔宸曦,2020年3月26日真正接触滑板,只是一种兴趣爱好。2022年暑假结束,父亲带她去南京找教练。每天训练七八个小时,强度很大,但她乐在其中。2022年底,她参加了中国滑板队“筑梦巴黎”国内选拔赛,但不走运的是在比赛前四天脚崴了。她带伤比赛,取得第三名,获得参加奥运积分赛的资格。此后,又接连参加系列赛,获得杭州亚运会的参赛资格。

2023年1月,开始了在日本的为期二个月的封闭训练。训练非常艰苦,但她很能吃苦。面对新的道具,别人不太敢上,她敢上。练习一个动作,练不成就不肯休息,直到练成功为止。

她与滑板接触只有三年,不断突破自我,正是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命题作文:从未改变的爱
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
2023-10-3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一个年轻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一个渡口的时候,他身上已经有了七个背囊:是美貌、金钱、荣誉、诚信、机敏、健康、才学。渡船开出的时候风平浪静,过了不知道多久,风起浪涌,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老艄工对年轻人说:“船小,负载重,客官你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可安全到达。”看年轻人不肯丢掉任何一个,老艄工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想了想,把“诚信”丢到了水里。


“诚信”被丢掉了,引发你想到了什么?请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
2023-10-29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选择题
1
诗歌鉴赏
1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40.85字形  词语  短语的结构  单句的成分  复句的类型  选用、变换句式  病句辨析与修改
二、名句名篇默写
5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文言文阅读
6-80.4张岱(1597-1679)  山水游记类课内阅读
9-110.65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12-140.65议论文
15-180.65散文
五、选择题
190.94艾青(1910-1996)  《艾青诗选》
六、诗歌鉴赏
200.65诗歌鉴赏
七、综合性学习
210.4文学常识综合  提炼与概括  活动设计
八、作文
220.4全命题作文
230.1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