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南 八年级 期末 2024-03-22 1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学校“传艺坊”社团组织开展“走进河南非遗文化”实践活动,小豫作为社团负责人,需参与宣传手册的制作,请你帮他完善。
【活动一:品河南非遗之汴绣】
1.下面是宣传手册中有关汴绣的知识,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汴绣,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它以绣工精致细腻、色彩古朴典雅、层次分明、形象逼真而著,具有明的立体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早在宋代,它就已(弛 驰)名全国。一件优秀的汴绣绣品有十几道工序,需要选料、扎制、上绷子、上图、描(摹 摩)、配线、绣制、整理等,每一道都有讲究,须得达到平、细、光、亮、静。如此高超的工艺水平,让世人为之赞叹。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
A.chēn xiān pō       B.chēn xiǎn pò       C.chēng xiǎn pò       D.chēng xiān pō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
2.小豫想在宣传手册中结合一些古诗文名句来展示汴绣之美,请你帮他补写。

“绣棚花鸟逐时新,活色生香可夺真。”精湛的汴绣针法令人叹为观止:汴绣针法善于刺绣各种花草虫鸟,在其中,我们既能欣赏到“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中的碧树芳草,又能领略到“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莺歌燕舞;汴绣针法又善于创作山水图景,在其中,我们既能感受到“_______,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的叠岩险山,又能看到“高峰入云,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的峻峰清溪;汴绣针法更是善于刻画人物,在其中,我们恍若巧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以致“ 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的诗圣,依稀看到誓死杀敌、报效朝廷并以身践行“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的将士。


【活动二:赏河南非遗之豫剧】
3.小豫想在宣传手册中展示豫剧的发展现状,但不小心打乱了句子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豫剧的上座率、自给率及豫剧的演员人数、观众人数,均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②豫剧具有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它自诞生之后,不断向外拓展,不仅生根开花于河南全省的城镇乡村,而且流布了全国16个省区,专业剧团数量最多时达到39个,居全国360多个戏曲剧种之首。
③近年来,不少艺术门类、所有戏曲剧种都在惊呼危机,而豫剧却在与困难的奋力拼搏中显示了它特有的生命力,继续为自己赢得了荣誉。
④《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朝阳沟》等剧目风靡全国,家喻户晓。
⑤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绿江畔,无处不有“豫剧迷”。
A.①④②③⑤B.①⑤④②③C.②④⑤③①D.②⑤③①④
4.小豫在宣传手册中展示了演员们在表演豫剧时所画的脸谱,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性格,请你帮小豫解说下列脸谱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人物性格。


【活动三:保护非遗从我做起】
5.小豫想要设计一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版块放置在宣传手册最后,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

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璀璨夺目的繁星,点缀着中华文化的浩瀚银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厚重悠长的画卷,记录着中华文化的绵延传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保护和传承非遗是我们的责任。

2024-03-2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又是一年藜蒿香

王英

①初春时节,我漫步江边,瞧见几株不起眼的小草,清新的嫩绿色让人怦然心动,走近一看,竟是藜蒿,不禁又想起了外婆做的藜蒿粑粑。

②外婆家紧挨着南洞庭湖湿地,傍湖而居。一条长长的望不到头的大堤将湿地分成两面,一面是炊烟袅袅的村庄,另一面则是绵延万里的芦苇荡。开春,洞庭湖区湿地里最早钻出来的,便是这迎风猛长、肆意拔节的藜蒿。

③藜蒿,是故乡初春独有的野菜,多长于沼泽地旁,且浑身是宝。叶可洗净焯水剁碎后和糯米揉捻成团,做成藜蒿粑粑,可甜可成;茎则带着独特香味,可蒸可煎。

④口感独特的藜蒿,古往今来受无数文人追捧。大文豪苏轼有诗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古诗中的“蒌蒿”便是这藜蒿了。

⑤儿时,我最盼望的便是外婆做的藜蒿粑粑。做藜蒿粑粑可不简单。掐蒿半日,剁蒿煮蒿半日,再加上蒸煮、煎饼,做成粑粑又是半日,这一套流程下来,耗尽不少心力。当地人大多嫌麻烦,鲜有耐心做这道点心,唯有外婆,年年坚持,乐此不疲。她总是笑着说:“只要我们孙孙喜欢就不麻烦!”

⑥忽而想起儿时外婆带我采摘藜蒿的场景。春雷唤醒了万物,芦苇荡像一条绿色的绸带随大堤延绵至远方,肥美青翠,郁郁葱葱。经过了一冬,藜蒿绿色的嫩尖钻出泥土,伴着芦苇荡和杂草快速生长,好不热闹。清晨,嫩芽尖尖微微有些湿润,伸手仿佛就能掐出水来。远处,吃草的羊群点缀其中,微风拂过,一阵阵青草香袭入鼻尖,令人心情舒畅。

⑦采摘藜蒿的过程是辛苦的。藜蒿个头矮,得弯腰凑近细瞧,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摘错,所以,藜蒿只能一根根耐心地掐。掐完半篓,我连忙乐得向外婆炫耀“战绩”。结果外婆笑得合不拢嘴:“英子,你把野草都摘进篓子里啦!”我摸不着头脑。外婆耐心地教我分辨:“蓬蒿和藜蒿长得极为相似,仔细看却有很大的区别,你看——藜蒿叶片有锯齿,背面呈灰白色,根茎呈紫红色,闻起来还有一股清香。”

⑧半日,终于摘得一篓。外婆来不及休息便开始在灶台前忙活起来,清洗、揉搓、拧干、和面,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待到这些工序完成后,取青枣大小的墨绿色团子,揉捻成饼状,便可以均匀地贴在铁锅边了;把火烧旺,蒸汽升腾,“滋滋滋”沸水与藜蒿的交融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的青草香直钻鼻尖,约莫半小时,软糯糯的藜蒿粑粑就出锅了。

⑨外婆把藜蒿粑粑一一夹出来放进盘子里,我等不及拿碗筷,直接用手抓着吃了起来。刚咬下一口,藜蒿裹挟着野菜的袅袅清香立马萦绕于口齿之间,外皮软糯,清香可人,简直停不下来。难怪汪曾祺曾感叹藜蒿“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外婆在一边笑着嗔怪:“小馋猫,当心撑坏了!”我拍拍肚子:“放心,我这肚皮可是装下过十二个藜蒿粑粑的!”

⑩后来,我外出读书就业,吃过松软的藜蒿饼、咸鲜的藜蒿团,但却总觉得不及外婆做的藜蒿粑粑香甜。

⑪春来,又是一年藜蒿香。我忽然明白,朴素的藜蒿粑粑里,承载的是千里之遥的思念。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3年第13期,有删改)

6.阅读第⑥—⑪段,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外婆带“我”采藜蒿→(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我”思念外婆做的藜蒿粑粑
7.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赏析句子。
(1)春雷唤醒了万物,芦苇荡像一条绿色的绸带随大堤延绵至远方,肥美青翠,郁郁葱葱。(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外婆来不及休息便开始在灶台前忙活起来,清洗、揉搓、拧干、和面,所有动作一气呵成。(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8.选文引用苏轼的诗句和汪曾祺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请你说说为什么作者会觉得外面的“藜蒿饼”“藜蒿团”不及外婆做的藜蒿粑粑香甜。
2024-03-2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啄木鸟自我保护的三件“法宝”

李忠东

①啄木鸟因用尖尖的喙啄食树木而闻名,是著名的森林鸟。绝大部分啄木鸟虽然体形较小,但以其神奇的身体构造,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我保护的三件“法宝”。

②啄树的时候,啄木鸟必须在树干上抓牢,不然用喙啄木时整只鸟会被震飞,也无法使力。它们不像别的鸟儿一样站立在树枝上,而是攀缘在直立的树干上,喙尖和头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以便承受强大的冲击力。啄木鸟的尾羽大都是12枚,呈楔状。尾羽上的羽轴硬而富有弹性,在啄木时可以支在树干上,与两只脚形成非常稳固的三脚架。有了“铁钩爪”,无论头部、颈部怎么折腾,啄木鸟都能保证下盘稳固不打滑,身体不会下坠。

③啄木鸟抓树的时候,最左边和最右边的脚趾朝下,中间两根脚趾朝上,这也是攀禽的主要特征。这使得它们站立在与地面垂直的树干上时,能够保持身体平衡。有极少数的啄木鸟只有三根全部朝上的脚趾,弯曲的趾甲很锋利,一上树就能把树干抓得牢牢的。

④啄木鸟啄树靠的是喙,它们的喙骨非常坚硬,由3层组成,既结实又轻盈。啄木鸟的瞬膜(又称“第三眼睑”)非常灵活和厚实,在鸟喙击打到树干前的一瞬间会闭合,保护眼睛不被飞出的木屑所伤,也可以防止视网膜因为高速冲击而撕裂。

⑤啄木鸟的喙啄入树干中后,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拔出来呢?科学家通过拍摄两只黑啄木鸟啄食硬木树干的视频,逐帧进行分析,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啄木鸟拥有一种移动上下喙的能力。喙一旦碰到木头,它们的头就会轻微向一边扭转。抬起喙时,头又向另一个方向稍微扭转。这个动作促使喙尖在孔底部的木头之间制造出空隙,帮助它们顺利抽出鸟喙。整个过程显得十分轻松熟练,所需的时间不到20毫秒。然而神奇的是,啄木鸟以这么快的速度击打树干,它们的头部却不会受伤。

⑥啄木鸟的舌头,细长而富有弹性,且能伸缩,仅从嘴里伸出可见的部分就有14厘米。它们体内还存在更长的舌头部分,从上颚后部出来,穿过右鼻孔,分叉成两条,然后绕到头骨的上部和后部,经过颈部的两侧和下颚,在口腔中又合成一条舌头。舌上长着能够分泌黏液的特殊腺体,在捕食过程中可以把小虫粘住。舌尖部分还有细钩,使得虫子无法逃脱。

⑦啄木鸟的听觉非常灵敏,能听见藏在树干中的虫子噬咬木头或是活动时发出的声音。它们靠啄树干未判断里面有没有虫子,如果发出的声音是空的,那么说明树干被蛀空了,里面有虫子;如果声音是实的,那么说明树干没有被蛀过,里面没有虫子。此外,啄木鸟还会巧施“击鼓驱虫”的妙计,用喙在蛀洞通道处敲击,发出使害虫恐惧的特异敲击声。在声波的刺激下,害虫晕头转向,四处窜动,往往企图遮出洞口,恰好被等在那里的啄木鸟擒而食之。

(选自《科学24小时》2023年第3期,有删改)

【文本二】

①啄木是啄木鸟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据科学家观察发现,啄木鸟啄木的次数一天可达12000次,频率达到每秒20次,每次撞击的减速力可达重力的1200倍,这相当于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撞击墙体。如果人类像啄木鸟这么做的话,毫无疑问将会导致脑震荡等致命后果。

②据美国科学家May等人用高速摄像机的观察显示,啄木鸟头部的最高速度可达7米/秒,击中树木后在短短0.5毫秒内减速至零,减速时承受的加速度达到1500米/秒。也就是说,在这短短的0.5毫秒内,啄木鸟将承受1500倍的重力加速度。

③啄木鸟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什么还能够保证头部不受任何损伤呢?原来,啄木鸟的头骨十分坚固,由骨密质和骨松质组成,在啄木鸟的大脑周围有一层绵状骨骼,内含液体,对外力起着缓冲和消震作用。它的脑壳周围还长满了具有减震作用的肌肉,能让喙尖和头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使啄木时的头部保持直线运动。啄木鸟的大脑和头骨之间还有较小的硬脑膜,并且大脑上下长度比前后长度长一些,这能有效地分散作用在头骨上的强大冲击力量。

④科学家通过研究还发现,一种叫作舌骨的成熟骨骼起着安全带的作用,它从鸟嘴下面开始一直延续到鼻孔,分布于头骨的下面和四周,越过头骨顶部最终在前额处汇合。如此算来,在啄木鸟的头上至少有三层防震装置。它的头骨结构疏松而充满空气,头骨的内部还有一层坚韧的外脑膜,在外脑膜和脑髓之间有一条狭窄的空隙,里面含有液体,减低了震波的流体传动,起到了消震的作用。

(选自《啄木鸟头部的防震装置》,有删改)

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啄木鸟的尾羽大都是12枚,呈楔状”运用了列数字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B.啄木鸟舌头上的腺体能分泌黏液粘住小虫,舌尖上的细钩能使虫子无法逃脱。
C.啄木鸟的大脑和头骨之间有一层含有液体的绵状骨骼,可以消震和缓冲外力。
D.两个文本都介绍了啄木鸟,但具体的说明对象不同,两文的语言风格也不同。
11.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文本一第⑤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整个过程显得十分轻松熟练,所需的时间不到20毫秒。
12.文本一第⑤段和文本二都写到了啄木鸟的头部,二者所写内容既有相同点,又各有侧重,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
2024-03-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富,而财有余,王年少,智寡材轻,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为擒。

(节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


【注释】①范蠡:人名,越国大臣。②须臾:一时,片刻。③籴:买进(粮食)。④夫差:吴国君主。
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而后成语联想法:不言而______________
(2)夫吴国查阅字典法:①厉害,严重:②超过,胜过;③过分;④非常,很。(摘自《古代汉语词典》)______
(3)须臾之名关联教材法:知之者不如之者(《〈论语〉十二章》)______________

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5.甲文第一段连续列举六位圣贤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16.为什么“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回答。
2024-03-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