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题 > 按关键字
试题 试卷 专辑
更多:
显示答案
|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2018年江苏历史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

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冶”。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

—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

2018-06-10更新 | 3718次组卷 | 52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新高考模拟试卷01(海南)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学者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说:"任何一个帝国、教派或名人的力量,都无法比这些发明更能支配和影响人类生活。"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18221895)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

【资料夹】

①成书于公元805年左右的《铅汞甲庚至宝集成》二(原作者已不可考,但普遍认为此书为孙思邈所著)所记载的“伏火矾法”,应该是有史记载中最早的火药配方。

②彭树智主编的《阿拉伯国家史》中写道:9世纪,“硝”被当时的阿拉伯人称为“中国雪",他们仅知道用硝来治病、冶金和做玻璃。

③宋代路振的《九国志》中记载,唐哀帝时(10世纪),郑璠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能是关于用火药攻城的最早记载。

④《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及其影响》中记载: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缴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药武器,从而掌握了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

1325年,阿拉伯人在攻打西班牙的八沙城时,就使用了一种名叫“火毯”的燃烧弹,它那震雷般的爆炸声,使西班牙人闻风丧胆,四处躲藏。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

⑥朝鲜的郑麟趾《高丽史》记载,恭愍王五年(1356年)九月,“宰枢会崇文馆阅西北防击兵仗,放铳筒于南冈,箭及顺天寺南,坠地无羽"。这是高丽有明确文字记载开始使用与火药齐射的箭的著述。

⑦恩格斯指出:在欧洲的著作家中,罗杰·培根大约在1216年在他的《论魔法的荒诞》一书中根据翻译的阿拉伯人书籍最先提出了相当精确的火药配方,但是在这以后整整一百年,西方各国还不知道使用火药。


(1)在上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火药的传播路径。(要求:写出传播路径并用具体材料佐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简评火药应用的历史影响。
2023-04-2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南京城(时称建康城)是南宋时期的留都,它“外运江、淮,内控湖海,实为东南要会。”建康城城周长为二十五里四十四步,有六道城门,规模位列当时城市的第7位,人口众多,号为“天下巨镇”。城内街道纵横交错,路面平坦,各种建筑参差相间。街市喧闹,坊巷密集,一派都市繁华景致。城中民居、官衙、各种店铺、茶楼酒肆、客栈、市场、寺院、道观、学校、书院、兵营等交织杂处,由此占据街巷和河渠沿岸引发的所谓“侵街”现象司空见惯。城区有牛马市、谷市、蚬市、纱市、盐市等多种专业市场。南门外的工商业区设有城南厢。厢,是负责某一区域的治安机构,“厢有厢官,掌民讼”,各厢下辖若干坊。宋初,建康城内之坊数已达20处,分属四厢,到南宋末年,坊数已达到36处。

——摘编自徐吉军《宋代建康的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文化》等

材料二

史料一   (绍兴十一年即1141年,临安郡守俞侠上奏)府城之外,南北相距三十里,人烟繁盛,各比一邑,乞于江涨桥,浙江置城南北左右厢,差亲民资序京朝官主管厢公事。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十九

史料二

——(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景定二年(1261年)成书

(1)据材料一、概括建康城的社会风貌并分析其成因。
(2)据材料二、自拟一个研究课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024-01-15更新 | 174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 年1月,杜鲁门总统提出了美国今后外交政策的"四点行动原则"∶一是联合国;二是"马歇尔计划";三是北大西洋联盟;四是"新的大胆的计划",即"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计划"。新闻界称之为"第四点计划"。杜鲁门认为,该计划不仅可以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受援国认识到民主制度的好处,从而"参加到自由世界的行列中来",以防止共产主义在球的蔓延。195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对外经济援助法案》,"第四点计划"列入该法案的第四节"国际开发法案"。法案规定,美国援助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办法是鼓励交换技术知识和技能,向这些国家输出资本。到1953 年,美国已向 35 个国家和地区派出2 245 名技术人员实施该计划,三年总计拨款3.11 亿美元。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施"第四点计划"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第四点计划”。
2022-02-2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