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听力与听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3 道试题
1 . 听老师读短文,在正确的答案上打“√”。
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骆驼   羊)一抬头就吃到了;围墙有又窄又矮的门,(骆驼   羊)大模大样地走进去吃草。老牛批评他们:只看到自己的 (短处   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长处),这是不对的。
2024-05-0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多校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 . 我会听,也会连。   (听老师读两遍,在正确答案下打“”)

东东是个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

画只小花猫“喵喵喵”,画只小白鸭“嘎嘎嘎”,

画只小山羊“咩咩咩”,画只小黑狗“汪汪汪”。

哈哈哈,东东真是个了不起的小画家。

1.东东都画了哪些小动物?
小黑狗          小燕子            小白鸭          小山羊          小青蛙        小花猫
(     )            (     )          (       )            (     )          (     )            (     )
2024-05-0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3 . 听录音《蚕和蜘蛛》,完成练习。

①蚕和蜘蛛都是纺织能手,它们俩决定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成绩更优秀。孔雀要从它那扇子般的羽毛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作为奖状准备送给优秀者。

②蜘蛛抢先爬上墙角,绕着圈儿不停地织着。不一会儿就织成了一张网,一环套一环,又细又密。织完了网,蜘蛛连忙向大家介绍:“我织的网非常结实,即使刮风下雨也能粘住许多飞虫。一日三餐,我每一顿都能吃个够。”

③白胖胖的蚕,爬上了草山,她织得那么快,那么好。左一下,右一下,一丝不苟,不一会儿就织成一个浑圆的茧子,雪白的茧子光溜溜的。这时,蚕也向大家作了说明:“我吐的丝不但很多,而且一点儿不留,把它全送给人们,织成五光十色的彩绸。

④听了蜘蛛和蚕的介绍,孔雀最后决定把漂亮的奖状送给了蚕。这是为什么呢?蜘蛛真不明白。你明白吗?

(1)根据听到的内容完成填空。
蚕和蜘蛛都是_____能手,它们俩决定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成绩优秀。孔雀要从它那扇子般的羽毛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作为_______,准备送给优秀者。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对号,错的打错号。
①蜘蛛结的网,非常结实,但刮风下雨粘不住飞虫。_______
②蚕爬上草山,结出了光溜溜的雪白的茧子。_______
③听了蜘蛛和蚕的介绍,孔雀最后决定把漂亮的奖状送给了蜘蛛。_______
2024-04-23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4 . 认真听材料,完成练习。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学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一千万字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能得心应手。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常有真知灼见,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类的写作佳话,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于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齐白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二要苦于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即使因此“口舌生疮”、“手肘收茧”也不以为憾。三要苦于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如果懒于思考,那就正中了“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末了,还要苦于修改,抱着“新诗千改姑心安”的态度。对待每次作文和练习,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当然,“苦学”不等于“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⑨谁不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呢?那就让我们铭记: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填空。
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____;二要____;三要____:末了,还要____
2.下列各项中,与本文主题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       
A.西汉的匡衡“凿壁偷光”,刻苦读书,终成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B.明朝宋濂自幼好学,曾经徒步数十里,冒着寒雪三度拜访老师,后来更是不畏艰辛,遍访名师,最终成为闻名遐迩的文学家。
C.战国的苏秦读书至深夜,因倦时以锥刺股,清醒后继续读书,最终成了有名的政治家。
D.南宋的陆游家里到处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2024-04-2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听老师读词语写序号。
听力材料:温暖     告诉     想念     事情     纯净     嘴巴     冰冻     孤单     眼睛     相遇
纯净事情 嘴巴相遇温暖眼睛告诉孤单想念冰冻
2024-04-20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期中教情学情诊断语文试卷
6 . 认真听两遍听力材料,完成练习。

读名著是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恒心,也需要一点方法和技巧。小学生读名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看名著相关的文艺作品。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一本书读了许多页都看不懂,自然就不愿意再读下去了,如果在一开始先了解故事的大意,看一些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然后再回过头去品读名著,其中的奥妙便能体会出来了。二是从点到面读。面对厚厚的一本名著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从比较了解的或最关心的那一点出发,遇到相关情节想要了解前因后果,就向前后翻阅;如果遇到不感兴趣的章节,不要硬读,索性翻过去就可以了。三是勤写读书笔记。平时我们阅读名著,把书里的精华或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既能牢固地掌握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又能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写作水平。四是仿写故事。我们在了解故事梗概后,不妨把书本合上,根据某一段最精彩的情节,把看的内容仿写下来。然后把书打开,看自己写的和原作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哪些写得更精彩,从而增添阅读名著的成就感。

1.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______
2.根据听力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名著前可以看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
B.阅读名著要从头到尾开始阅读,不要跳读。
C.阅读时勤做读书笔记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D.在了解故事梗概后,我们可以尝试仿写故事。
3.除了材料中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阅读名著的方法呢?请再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1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7 . 我会听录音,再把所听到的词语工整地写下来。
生动     生动
左右     左右
江水     江水
快乐     快乐
外地     外地

2024-04-1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8 . 【任务一】“认真的态度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请同学们认真听语段,并回答问题。
听力材料:
(读两遍)

①通过使用一些记忆方法,可以起到提高记忆速度和能力的作用。分类记忆、谐音记忆、联想记忆、图表记忆等方式,以及提纲、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也能增强记忆力。而兴趣是我们获得记忆的最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够将短时记忆加深到长时记忆,如果某个信息足够引起很大兴趣或很大震撼的话,那么短时记忆可能会很快转变为长时记忆。

②人在一天和一生中都存在最佳记忆阶段。记忆的最佳年龄是青少年时期,此时的记忆速度最快;而随着年龄增长,记忆速度虽有所下降,提取信息的能力却更强,也会转变为另一个优势。一天中的最佳记忆时间却是因人而异:有的人习惯于规律作息,记忆效率在上午八九点钟最高;有的人习惯于挑灯夜战,到了夜间思维才活跃兴奋。若是能找到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就能事半功倍。


(1)根据所听内容填空。
记忆的最佳年龄是 _______________ 时期。
(2)根据所听内容判断正(√)误(×)。
①兴趣是我们获得记忆的最有效的方法。 (        )
②一天中的最佳记忆时间都是早晨八九点钟。 (        )
2024-03-05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9 . 听力训练。
三年级语文听力测试材料
(读两遍)

铁路,至今仍被视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2017 年 6 月 25 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于 26 日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与日本、德国等高铁强国相比,如今的中国在高铁技术领域已不逊色于任何一位竞争对手。中国高铁正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诠释着“中国智慧”带来的共享精神,成为闪耀世界的名片。

1.听力填空。
__________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2.听力选择。
(1)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命名为(      )
A.“和谐号”     B.“复兴号”     C.“富强号”
(2)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本段听力材料题目的是(      )
A.京沪高铁     B.最美中国     C.中国名片——高铁
2024-03-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0 . 听力训练营。
听力材料:
(读两遍)

青藏高原的明珠

①青藏高原的土地上镶嵌着一颗美丽的明珠,那便是青海湖。那里水蓝、鸟多、人美。

②青海湖的水真蓝啊!极目远眺,湖面幽蓝,在层叠的白云烘托下,如同向大地献出的一颗蓝宝石。走近细看青海湖,湖水蓝得那样明媚,蓝得迷蒙又清新,蓝得温柔又神秘。我顿时感到心旷神怡。

③青海湖是鸟的王国。青海湖上的鸟岛因有数以万计在此栖息的候鸟而得名。其实鸟岛是两座岛,西边的小岛叫海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地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很小,鸟类数量却有八九万只之多。海西皮为鸬鹚鸟的王国,岛上的鸬鹚窝一个连一个,所以海西皮又叫鸬鹚岛。

④青海湖畔的牧民朴实、热情、好客。牧民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非常热情,请他们喝新鲜的老酸奶,吃美味的牦牛肉,还为客人提供休息的坐垫和帐篷。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如同爱护亲人一样,爱护着这片富饶的草原和清澈的湖水,让远方的客人能够看到自然的美景,感受到当地独特的风貌。


(1)听力填空。
“青藏高原的明珠”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短文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介绍这颗明珠的。
(2)听力选择。
听短文,下列不能体现牧民朴实、热情、好客的一项是(          
A.请客人喝新鲜的老酸奶
B.给客人提供休息的坐垫和帐篷
C.送客人具有民族特点的衣服
2024-03-0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