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部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辽宁 高三 期末 2022-06-27 25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在戏曲辉煌的年代,看戏是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在持续给民众带来欢乐的过程中,戏曲也实现了自身的大众化。中国艺术研究院京剧研究中心主任秦华生认为,近几十年来,戏曲之所以逐渐衰落,虽然跟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有关,但就戏曲自身而言,娱乐性减弱,跟观众的互动越来越少,这些变化导致了戏曲越来越曲高和寡、脱离民众。“观众花钱买票进戏园子,首先是找乐子的,而不是花钱去接受说教的”。

新媒体为丰富戏曲的娱乐性,提供了手段和路径。比如,越来越多戏曲人开始在网上直播,用全新的方式表演传统戏曲。如酷狗直播平台的主播庄妃,本是粤剧演员,擅长粤剧、京剧、川剧等传统艺术。入驻酷狗直播后,庄妃将网络直播特效与戏曲结合在一起改编成“莲花手指舞”,并在戏曲表演中穿插粤语说唱,让传统戏曲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出来,受到了年轻观众的欢迎和追捧。

戏曲也开始跨界进入网游、手游,把戏曲的娱乐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比如,武侠手游《一梦江湖》携手浙江昆剧团,将昆曲戏服“穿”到了游戏中人物的身上:成年女性服装款式色调温婉柔美,发饰点翠精美动人,穿戴后正应了那句“如花美眷”;成年男性服装款式色调清雅宜人,剪栽潇洒飘逸,体现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除了服装,昆曲风格的宅邸家具等也被植入游戏中,很多从未接触过昆曲的青少年,却通过游戏认识了绣花装饰“木兰花·桌”“木兰花·椅”与木质雕花屏风“锁南枝·杂”。

(摘编自韩业庭《新媒体为戏曲搭好传承舞台》)

材料二:戏曲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讳言,其传承发展遇到了困境,观众逐步流失、市场慢慢萎缩,令人担忧。一些戏曲人士自恃正宗,不肯轻易改变,但相当多的观众觉得戏曲要与时俱进,否则看戏的观众会越来越少。在文化市场多元丰富的今天,如何守正创新,让戏曲在文艺百花园中焕发风采,是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戏曲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为人民服务是其不变的宗旨,创新是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针对社会转型、消费多元的现实,戏曲界有识之士为冲出困境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围绕现实生活创作剧本,利用声光电技术革新舞台呈现,借助网络渠道提高传播效果,引入时尚元素改善传统唱腔,为传统戏曲融入时代勇闯新路。20世纪末发行的《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京味儿十足的戏歌,让听众在大碗茶里,细细品味戏曲文化的独特的韵味。近年来李胜素的《梨花颂》更是让人在长恨一曲千古迷中,感受到京剧梅派唱腔的新魅力。这些作品一经推出,再加上网络传播的助力,迅速成为大众喜爱的“网红”。谁说戏曲没人欢喜了?只要你真心为民,不断创新,戏曲就会冲出困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重视活跃在民间的“草台班子”,使其成为壮大戏曲传承发展的有生力量。面广量大、常年活跃在城乡演出市场的“草台班子”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的存在维持了戏曲脆弱的传承生态。政府可以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民间的“草台班子”;国有文艺院团主动传帮带,给本子、送曲子、圆场子,引导其不断提高艺术层次;“草台班子”也要虚心学习,不为暂时的生存困境所忧,不为一时的市场票房所惑,坚持以成风化人、雅俗共赏的精品力作提升艺术层次,吸引更多的戏迷,为戏曲繁荣发展多作贡献。

戏曲名家与百姓大家互动,为戏曲传承发展创造厚植土壤。戏曲传承关键靠人,戏曲市场开拓关键在培育。面对断层的观众群体,我们在巩固中老年观众群体的同时,应花费更多的精力培育年轻观众群体,让欣赏戏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戏曲名家要率先垂范,改变戏曲界少数人抱残守缺的观念,主动扛起戏曲振兴大旗,回应时代关切,深入基层、扎根群众、问计于民,从观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观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用好戏锁定票友,黏住戏迷,扩大受众,以水滴石穿之功,改善戏曲传承生态,把与戏曲渐行渐远的年轻观众重新拉回戏院,不断扩大戏曲传承的“朋友圈”。

(摘编自李广春《怎样扩大戏曲的“朋友圈”》)

材料三:近几年,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的出台,戏曲市场呈现明显回暖迹象。但现状是否就乐观呢?繁荣之下有哪些不足?具体实施和既有政策之间还存在哪些差距呢?

从剧目创作看,近几年各类艺术节取消繁冗奖项、剧目展演强化基础评论等措施让各院团更加潜心投入创作,加之国家艺术基金等对优秀剧本和舞台创作大力扶持,新作品孵化有了坚实保障,数量相较前些年也有大幅度增加。但这其中现象级、极具人气和口碑的佳作并不多,作品打磨率、复排率、演出率和知名度并不高。好的艺术创作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需要“七稿八稿,没完没了”地优化,大量成本及资源的投入,把好题材选择关,提高作品的成活率。

再看演出和观众,数据上与前些年相比确有显著提高,剧场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观众的年龄跨度也越来越大,以演员或院团为中心的“粉丝群”借助新兴的传播方式聚集起更多年轻观众,着实令人欣慰。值得注意的是,名家名剧名院团的演出虽很火爆,观众数也一直呈稳中有升的趋势,但基层院团常规演出、青年演员日常演出以及下基层、进社区的普通巡演,演出数量及上座率却冷热不均、参差不齐。老年观众和青年观众在剧目选择上泾渭分明,老年人明显倾向于传统老戏,青年观众更乐于接受新编戏和实验戏,这种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偏食”对戏曲长远发展亦有影响。

(摘编自宋芳科《戏曲“热”发展中的“冷”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在过去之所以辉煌是因为看戏是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近几十年来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B.武侠手游《一梦江湖》和浙江昆剧团合作的例子证明,利用网游、手游也可以推广戏曲,丰富人们的戏曲知识。
C.任何时候戏曲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只要戏曲创作者真心为民,不断创新,戏曲就会受到各个年龄层观众的欢迎。
D.当下戏曲繁荣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出台了相关引导性政策以及新媒体的促进,和戏曲从业者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新媒体和传统戏曲的结合有利于增强戏曲的娱乐性,对戏曲的推广具有正面意义。
B.材料二认为“草台班子”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其发展。
C.在戏曲传承问题上,戏曲人的看法和观众的看法不同,前者不肯改变,后者认为应当与时俱进。
D.经过各方努力,当下戏曲的观众群体中年轻人越来越多,这对于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是很有利的。
3.下列做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张火丁与中国戏曲学院的艺术家们联合演出了经典剧目《锁麟囊》《白蛇传》,剧场座无虚席。
B.著名戏曲艺术家小香玉提议戏曲同仁共同录制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武汉加油的歌曲《花木兰》,得到众多艺术家的积极响应。
C.著名京剧演员王佩瑜演出墨壳原态舞台剧《乌盆记》,将相声、评书、京剧三种艺术形式熔于一炉,受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
D.青春版《牡丹亭》走进中国美术学院,将传世经典以青春靓丽的形式重新演绎,小礼堂的300余席位瞬间被大学生抢光。
4.材料一论述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问题的?
5.结合三则材料,谈一下你对戏曲守正创新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马伯乐(节选)

萧红

大概这船,用不了一个钟头,就可以靠岸的。但是人们都不怎么高兴,人们的嘴里都在嘟嘟着。

有的说:“这样的船,就不该载客。”

有的说:“这样的破船,还不如老水牛,还要船票钱……”

另一个接着说:“不但要船票钱,好嘛!船底一朝天还带要命的。”

船老板听到他们越嚷嚷越不像话了,且有牵涉到这船要出乱子的话,船老板就把头从舱底的小扶梯间探了出来,发表了一篇演说:“咱们是用木船的国家呀!咱们只配用木船。现在有了汽船,虽然不好,但总算是汽船呀!虽然说是太慢,但总比木船快呀!诸位不要凭感情用事,要拍一拍良心,人总是有良心的。吹毛求疵,那是奸徒之辈。在我全国上下一心抗敌的时候,不怕任何艰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才是我伟大中华民族的精神。”

船老板的演说,演完了,把头缩回去了,刚刚下到了舱底。

刚睡醒的马伯乐瞪着通红的眼睛问着:“什么事?”

船老板把两手指放在自己的鼻子尖上,笑得端着肩膀缩着脖,说:“我两千块钱兑过来的这小破船,我保了八千块钱的险呢。这船翻了,我去领保险费。这船不翻,跑一趟就对付二三百……老弟,你说够本不够本……”

船老板还在马伯乐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马伯乐本来要骂一声,但经过一拍,他觉得老板是非常看得起他,于是他觉得船老板这人是多么坦白呀!是一个非常正大光明的敢做敢为的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一个天真的人。于是马伯乐就问:“像这样的船,保险公司肯保吗?”

“通融啦!中国的事,一通融还有不行的吗?”船老板说得高兴了,于是又拍着马伯乐的肩膀,甜蜜蜜地自信地说:“中国无论什么事,一通融是没有不行的哪,老弟!”

正说得热闹之间,马伯乐太太来了,太太是很胆小的,坐火车就怕车出轨,乘船最忌讳船翻。但船老板说完之后,却很冷静的,似乎把生命置之度外了。她向马伯乐说:“保罗,你看看人家,人家有两千块钱,一转眼就能够赚两万……你就不会也买这样一条便宜的船,也去保了险。不翻,一趟就是二三百,翻了就去领保险费。”

马伯乐说:“这是良心问题。”

太太说:“什么良心问题?”

马伯乐说:“船翻了不淹死人吗?”

太太说:“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逃起难来还怕死吗?”

船老板在一边溜着缝说:“说得对呀,买一只船做做好事,多救几条命也是应该的。”

马伯乐转转通红的眼睛说:“也是!”

这时候在甲板上又有些人在骂着,在说着疙瘩话。船老板越听越不入耳,又从扶梯上去,又要发表谈话。老板第一句就说:“我为的什么?”而后很沉静,他说了第二句,“诸位是为的逃难,是想要从危险的地方逃到安全的地方去。而我呢,南京一趟,汉口一趟,我是为的什么?我是为的诸位呀!换句话说,我就是为的我们的国家民族,若不然,我们何必非干这行子不可呢?就说我这只船吧,载点别的什么货物不行吗?难道不载客人就烂到家里了吗?不过就是这样,在国难的时候,有一分力量就要尽一分力量,有枪的上前线,没枪的在后方工作。大家在逃难的时候,忍耐着一点,也就过去了,说三道四,于事无补,白起摩擦,那是汉奸行为。人要有良心,不然我为的什么?”

船老板一边说着,一边拍着胸脯,凛然一股正气,听了船老板这样反复的坚强的宣言,人们都非常感动。至于这船的“破”,这船的“慢”,那些小节目,人们早抛开了,只是向着中国整个的远大的前程迈进着。

这时候,大江上的波浪一个跟着一个滚来,翻着白花,冒着白沫,撞击着船头。从正面望去,这江也望不到尽头,那遥远的地方也是一样起着白烟,那白色的烟雾,也是沉默不语的。它已经拟定了,假若来了“难船”,它非吞没了它不可。

1941年1月(有删改)

文本二:

不久前,学者林贤治的《漂洎者萧红》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在书中,林贤治着力刻画了萧红作为现代作家中少有的漂泊者形象。作者对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做了这样的解释:

二十年前,我在报上读到黄宗英先生的一篇纪念“三八”妇女节的文章,关于妇女解放问题,她说现在比起“五四”时有所倒退,其中有“只差‘三从四德’没有说就是了”一类的话,令我十分震撼。所以,萧红作为“五四”的女儿,她对个性解放和自由爱情的执着追求,至今仍具有启示的意义。

人生之外是文学。其实,对作家来说,文学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自由的追求,在萧红那里是一以贯之的。她一生的创作,始终顽强地表现了她的思想和个性,她的平民主义、人道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立场。就说讽刺小说《马伯乐》,以启蒙体现救亡,在当时的大队的“抗战文学”作品中,是明显的非主流,甚至是反潮流的。小说发表后,当时就有人站在“民族大义”的道德高地进行批评,可见作为一个作家的萧红的勇气。

为什么要写《漂泊者萧红》?我想通过萧红,揭示“自由”的悲剧困境,彰显一种自由意识,无论在文学还是在更广阔的人生之中。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的场景描写,生动直接,既让读者可以快速地进入故事设定的情境之中,也表现了船上旅客的辛苦和不满。
B.“良心”一词在人物对话中多次出现,有的是本心流露,有的是虚情假意,其中船老板说:“人总是有良心的”属于后者。
C.小说节选部分将主要情节安排在一艘逃难的破船上,情节紧凑集中,波澜起伏,在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表现人物形象。
D.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用拟人的手法,画面迷茫,使人惊惧,且有象征意味,“它非吞没了它不可”暗含绝望,暗示人们的不幸命运。
7.文本一的语言描写非常富有特色,下列对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大量运用对话描写,这样处理有利于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个性,且重点突出了人性善恶的两面。
B.船老板大段的演讲,符合人物特征,作者直接呈现出来,使其形象更鲜明。
C.文中语言描写大多具有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如“多救几条人命是应该的”“在困难的时候,就要有一份力量尽一份力量”
D.文中对马伯乐的语言描写不多,但是却能看出他对“良心问题”的态度,也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8.根据文本二分析萧红创作思想的进步性。
9.请结合作品中的人物分析萧红的这部作品写出了当时大众哪些国民性。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貔孙,字兴甫,浮梁人。淳祐四年进士,授临江军学教授。丁大全在台,势焰薰灼。天久阴雨,貔孙贻书政府,言回积阴之道,去奸邪,罢手实,蠲米税。丞相董槐得书嘉叹。

宦者董宋臣宠幸用事,貔孙发策试胄子,极论宦寺专权之患,宋臣讽言者论罢之。时大全执政,使其党许以骤用,貔孙力拒之,且谒告归省。擢监察御史兼崇政殿说书,首疏论大全权奸误国之罪,倡言校六士之冤。又以翕聚人才,凝固人心;增禁旅以壮帝畿,择良守以牧内郡,严舟师以防海道;因地募兵,以应突至之敌。时有建议迁都四明者,貔孙亟上疏言:“銮舆若动,则三边之将士瓦解,而四方之盗贼蜂起,必不可。”遂止。貔孙在讲筵,言及宋臣挠政事忤旨。迁司农少卿兼太子右谕德诏许乘马赴讲貔孙谕导得体衍说经义有关于君道者必委曲敷畅阴寓警戒太子每为之改容

时大礼成,封命丛委,吏持词头下,每夕无虑数十,貔孙运笔如飞,夜未中已就,皆温润典雅。寻复改命浙西行公田。吏并缘为奸,貔孙疏其敝,劝帝崇仁政,用吉士,崇正论。擢殿中侍御史兼侍讲,请严京师淫声奇服之禁。论苗耗役害及经理川蜀,皆当世急务。

宋臣复出,朝论纷然,貔孙因召对,力斥其奸,卒夺其祠禄。貔孙升侍御史兼侍讲,再入台。疆场多事,屡陈备御之策。理宗春秋高,倚成贾似道,似道擅命,貔孙不肯阿附。

理宗崩,度宗即位,以疾乞辞言职,迁吏部尚书,不拜。久之,复华文殿学士,知袁州,至郡,宣布德意,以戢暴禁贪为先务。郡仓受租,旧倚斛面取赢,吏加渔取。貔孙知其敝,悉榜除之,许民自概量。宿敝顿革,田里欢声。兴学校以劝士。未几,卒于袁之郡治。

(节选自《宋史·朱貔孙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司农少卿兼太子右谕德/诏许乘马/赴讲貔孙/谕导得体/衍说经义/有关于君道者必委曲敷畅阴寓/警戒太子/每为之改容
B.迁司农少卿兼太子右谕德/诏许乘马赴讲/貔孙谕导得体/衍说经义/有关于君道者/必委曲敷畅阴寓/警戒太子/每为之改容
C.迁司农少卿兼太子右谕德/诏许乘马/赴讲貔孙谕导得体/衍说经义有关于君道者/必委曲敷畅/阴寓警戒/太子每为之改容
D.迁司农少卿兼太子右谕德/诏许乘马赴讲/貔孙谕导得体/衍说经义/有关于君道者必委曲敷畅/阴寓警戒/太子每为之改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实,唐宋编户呈报户口资产的文书,宋代申报项目烦琐扰民,后废止。
B.归省,本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本文中指从外地回家探望父母。
C.帝畿,即京畿,指京都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畿,王都领辖的千里地面。
D.斛面,官吏收租粮税粮的一种额外聚敛,将斗斛的底做成凹形借以多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貔孙体恤民生,知行合一。天气长时间阴雨,他建议政府废止手实,免除米税;一到袁州上任,他就革除弊政,赢得百姓欢呼。
B.朱貔孙不畏权势,敢于直言。他第一个向理宗分条陈述丁大全权奸误国的罪行;他力斥董宋臣的奸恶,尽管没有能阻止他的复出。
C.朱貔孙心怀家国,深忧远虑。他建议选用贤良,严整军务;他反对迁都,认为后果严重;边境多事,多次上书陈述战备防御策略。
D.朱貔孙颇有文才,重视教化。大礼成时,公文繁多,每天晚上几十篇,他不到半夜就完成,温润典雅;他兴办学校勉励士人读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的成现代汉语。
(1)理宗春秋高,倚成贾似道,似道擅命,貔孙不肯阿附。
(2)知袁州,至郡,宣布德意,以戢暴禁贪为先务。
14.在担任殿中侍御史兼侍讲期间,朱貔孙认为朝廷的当务之急有哪些?请分条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0.15)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如何?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双白鹄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妻卒(猝)染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乐者新相知,忧来生离别。踌躇顾群侣,泪落纵横随。

15.下列对两首诗语言及内容、技巧的理解分析,最恰切的一项(     
A.“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明确告诉故人新人虽然说我好,但我觉得故人更好。
B.“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和故人都是很注意保养自我的美貌之人,他们肤色细腻相似,只有手掌形状有些不同。
C.“乃从西北来”“ 五里一返顾”与《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相对应,都是起兴。
D.前一首诗,长于叙事,后一首长于抒情。比兴手法的熟练运用,增加了诗中人物形象的可感性。
16.这两首诗有何异同?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管子治国有道,十分注重百姓的利益,他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先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要求他们有更高的发展。这一思想,与孔子的“庶矣、富之、教之”如出一辙。(《管仲列传》)
(2)孔子阐述正直与不正直两类人生存关系的句子: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雍也第六》
(3)《论语 阳货第十六》中,把古民与今民进行对比,感叹社会风气的败坏与人的堕落,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操守矜持的人的古今不同。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自古以来,琴棋书画就是中国文人素养的具体表现,其中琴居“四艺”之首。古琴音色纯净、幽雅,(     ),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走手音犹如袅袅余韵越来越微弱,直到随风飘散;走手音是古琴特有的弹奏技巧,可以让人的思绪随着________的琴音游走起伏,获得乐音之外更加广阔的联想,这就是古琴特有的魅力 。

古琴是抒怀寄情之物。它形制小巧,音量不大,传播的范围有限,因此弹奏古琴,就好像人与人之间的促膝谈心,需要选择一处比较雅致安静的环境。古人视琴如圣物,________将其当作陶冶自身、与天地万物融合的媒介。古琴艺术的高妙之处就是将音乐艺术与人生境界相联,一唱三叹 ,让人们伴随着音乐声________在更清纯、幽雅的精神世界中,唤起内心深处的思想共鸣。

古琴传承千年,琴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____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古琴谱的刊印发行直接推动了古琴曲目的交流和普及。明末清初,古琴迎来了发展繁荣期,各个流派________。因地域文化差异以及师承和传谱条件的不同,古琴流派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古琴艺术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150种,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B.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有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的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C.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的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D.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至少有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泛音、走手音、散音三种: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
B.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种:散音古朴、稳重、深远,如钟鼓之声
C.有走手音、泛音、散音三种:散音古朴、稳重、深远,如钟鼓之声
D.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种: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若有若无  所以  徜徉  争奇斗艳
B.若隐若现  往往  陶醉  百花齐放
C.若有若无  往往  徜徉  百花齐放
D.若隐若现  所以  陶醉  争奇斗艳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几年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①         。虽然如此,但是如何科学地减,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有些人觉得,减盐很简单,炒菜时少放一勺盐就可以了。②         。在饮食上,科学“减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要做到厨房里科学用盐。可以在厨房准备一把限盐勺,根据家庭成员年龄及身体的具体情况而制定每天的盐摄入量。其次,要对味精、酱料等调味品多加注意。盐摄入包含显性盐和隐性盐,显性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烹调用盐,隐性盐包括酱油、酱类等调味品和饼干、咸菜等高盐食品。再次,除了摄入的盐要控制外,体内多余的盐分也要想办法排出。饮食中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这些食物含钠元素较少,水分也多,对排盐有一定帮助。③         ,吃盐较多的人需要多运动、多喝水,通过汗液、尿液把身体内多余的钠离子排出,进一步清理人体的内环境。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请依据上文,为社区“健康生活”宣传栏拟写宣传语,要求列举科学减盐的三条措施,句式整齐,每条不超过9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话题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考之前,兴华中学要举办以“自律与他律”为论题的辩论赛,正方观点是“自律比他律重要”,反方观点是“他律比自律重要”。

正方认为:自律就是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法律条文与社会道德,以此约束个人行为,从而做到“处闹市而心安,居乱境而有序”。疫情期间,中国人民表现出强大的自律意识,团结一致,共克时艰,“抗疫战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同样是面对疫情,某些国家的民众不能严格自律,导致疫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所以说,自律比他律重要。

请你以反方辩手的身份写一篇辩论稿,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表述清楚,论辩得体,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  分析、运用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非连续性文本
6-90.4萧红(1911-1942)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宋史》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15诗  语言风格  表现手法  评价思想内容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题组
21-220.4情境补写  宣传语  概括要点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65青年成长  道德与社会  哲理与生活  任务驱动型作文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