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6 题号:11266090
下列选项中观点与其蕴含的哲理不相符合的是(       
A.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
B.一份部署,九分落实——实践第一的观点
C.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与“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反映的哲理一致的有( )
①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②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0-11-13更新 | 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上世纪80年代的福建,期待致富的群众砍树种菇,导致菌株矛盾突出,林占熺发明菌草技术,能够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且菌草适应性强、利于保持水土菌草成为“脱贫致富草”得益于(     
①菌草自身的客观属性以及呈现出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②科学的认识将其潜在的可用之处转化为现实的可用之处
③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事物矛盾朝对人类有益的方向转化
④菌草满足了所有发展中国家脱贫的需求,具有推广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1-14更新 | 12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经科学家证实,在无氧的条件下石油化合物可以转化为甲烷。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基于厌氧微生物的开采技术——“原油生物气化”技术,希望实现残余原油的再次开采。然而研究表明,降解石油产生甲烷的过程耗时久且体系不稳定,难以实现工程化运用。材料说明(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决“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3-02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