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165679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24日,福建省委书记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并中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

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近年来福建省采取了系列举措。举措一:传承历史文化,赓续中华文脉。福建作为全国首个非遗三个名录系列大满贯的省份,不断加强数字化标准化采集、存储和利用,兼顾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举措二:倡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福建省文化企业十强、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榜单中,上榜企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引领广大文化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举措三:建设产业示范基地,引领特色发展。在福建的83个县(市、区),每个地方都至少有一个新时代特色文化示范基地,彰显“闽味”特色,有效盘活了当地文化资源。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分析福建省上述举措对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的启示。
(2)闽台文化同根同源,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了在文化交流活动中让台湾青年了解更多的“闽味”特色“非遗”文化,某校团委拟拍摄一组微视频推广福建“非遗”文化。请运用不同的创新思维方法拟两条拍摄创意,并阐述采用该创意的理由。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较难 (0.4)
【推荐1】材料一:中央连续下发的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既抓住了当时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政策体系。
背景
年份
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事业严重滞后
200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2009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010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洪涝灾害频繁
2011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传统生产方式难以推进农业发展
2012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2013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2014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1)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知识说明中央兴农战略思想的发展过程。
材料二:我国政府未雨绸缪,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完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策,调动种粮积极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支持家庭农场等粮食规模化生产,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阐明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
材料三:2014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总产量实现了罕见的“十一连增”,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科技贡献率、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农业技术人员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待遇,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激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转换机制,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条件,落实岗位责任和绩效工资,推行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办法。
(3)小杨说,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待遇(公平)比落实绩效考评办法(效率)更重要。结合材料三,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加以评析。
材料四:浙江安吉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县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村民意见,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发展竹林科技园,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4)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
2016-11-26更新 | 312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学者郎绍君认为,近百年的革新浪潮使中国画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二十世纪中国画革新的主潮,那就是“借西画改造中国画”,以西方的造型方法与观念改革中国面。这种改造提高了画家的眼界,提高了中国人物画的现代性与表现力。但也造成了笔墨自觉意识的淡化,有意无意把坚持中国画特色与现代性追求对立起来。这让中国画面临着一种危险,这危险不是中国画本身已经衰落,而是我们自己对本土艺术的轻蔑、异化和边缘化。所以,由于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原因,20世纪后半叶的艺术家大都缺乏笔墨训练与笔墨认知的功夫,这是至今不能出现中国画大家,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大家的基本原因。
材料二: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渐加大,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精神,日益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学者甲:改革的时代,中国大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无数的故事,或悲壮或励志、或神奇或曲折,或寻常或琐碎。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提炼精髓选好故事内容,深入生活获取生动素材,精选出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好故事;另一方面,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讲好故事,把握受众需求差异,讲究生动活泼,注重细节,达到打动人、感动人的效果。
学者乙: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见字如面”,一个个有传统底蕴又有时代创意的综艺节目,如同一股文化清流,触动海内外观众对“诗和远方”的美好遐想。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表达、中国修辞、中国语意;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寻找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至今不能出现“中国画大家”?
(2)分析概括出甲、乙两位学者认识中所共同蕴含的对立统一思想。
(3)请你就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另行补充两条见解及其理论依据。
2018-06-22更新 | 7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要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针对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出现的堵点和卡点,意见强调,要立破并举,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使建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知识,说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什么要“立破并举”。
2023-11-16更新 | 3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