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广安市川师大学附属第九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四川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10-19 250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世界史 、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拓,大西洋沿岸地区“手工工场不论在哪一生产部门出现后,几个月内就使成千上万个封建手工业行会或独立的小手工业破产”。材料表明
A.欧洲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B.新航路开辟造成西欧国家实力衰退
C.价格革命已经深入手工业部门D.商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16世纪之后,世界进入海盗横行时代。这种罪恶活动遍布加勒比海、中国东南沿海、北大西洋、印度洋和非洲东西沿岸等各个海域。甚至出现了诸如“海盗国家”英国、“北欧海盗”瑞典等臭名昭著的鼓励海盗劫掠国家。海盗猖獗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海盗劫掠是各国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方式B.国际越洋商贸活动日益发展
C.全球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西欧D.西欧国家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西班牙殖民者在不断横征暴敛地掠夺当地财富的时候。也将一波又一波的致命病毒一一流感、麻疹,带到了墨西哥,又造成了大量原住民的死亡。到了1580年墨西哥的人口已经不足200万,仅剩1520年人口的9%。上述现象说明
A.殖民掠夺残酷无情B.先进思想观念传入美洲
C.世界走向整体发展D.资本主义制度向外扩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于欧亚非地区而言,“美洲对旧世界作出的真正正面贡献,是它的植物大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欧亚非地区广泛种植传播所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A.是早期西欧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方式
B.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充足原料
C.极大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
D.减少小麦水稻种植改变了粮食结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在1690年的一场战役中,威廉差点被詹姆斯二世的军队射死。有学者感慨:如果那发子弹再低几英寸,天主教可能仍然统治着英国,法国可能会主宰欧洲,而工业革命可能就不会发生了。该学者
A.把历史必然与偶然因素有机结合B.认为法国应该最早发生工业革命
C.缺乏历史依据凭空推理得出结论D.强调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1774-178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禁令,不准技师、机器出境;1851年,英国则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博览会,向各国推销英国新产品。这一变化
A.顺应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需要B.说明英国日益依赖殖民地市场
C.客观上削弱了英国的工业优势D.进一步加强了英国的世界霸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据统计,18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英国议会通过的有关圈地运动的法令共计237个,而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通过的有关圈地运动的法令高达3460个,后60年是前40年的14.6倍,圈占的土地高达700万亩。这一变化说明英国
A.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亟待完善
C.政府成为土地贵族利益代言人D.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开始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约翰尼夫在《战争与人类进步》写道:“从1785年到1824年,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这场革命带来的变化是
A.科学社会主义逐渐萌发B.德国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C.美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D.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2021-09-08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19世纪以前的科学研究很少用于工业生产,科学家也多是贵族或富人的子弟;19世纪以来工程师与科学家的界限越来越小,更多的工程师埋头做科学研究,而且科学家有许多来自工业发达地区和工人阶级的子弟。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B.基础教育的大量普及
C.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D.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2. 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
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
2021-10-07更新 | 6056次组卷 | 50卷引用:2021年湖北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3. 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1837年访问里昂时写道:“到里昂就陷入一种骇人听闻的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他们甚至连遮体的破衣烂裳都没有,却用自己的双于制出名贵的织品,织成华丽的衣料,供娇生惯养的富人穿着无所事事。”这一现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波旁王朝的苛政B.资产阶级的贪婪C.贸易中心的转移D.教会统治的腐朽
2021-09-06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版德文版序言中写道:“从前让所有工厂主望而生畏的工厂法,现在他们不但自愿地遵守,甚至还容许把它推广到所有工业部门中去。从前被看做恶魔现形的工联,现在被工厂主们当作完全合法的机构,当作在工人中间传播健康的经济学说的有用工具而受到宠爱和保护”。这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A.改变了资本家的剥削思想B.社会革命是经济发展根本动力
C.保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D.客观上推动了劳资关系的改善
2021-09-23更新 | 24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巩固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下表是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单位:卢布)统计。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价格
国家征购价6
国家零售价30
黑市价格200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显现B.国家经济管理异常混乱
C.计划经济导致了价格结构失衡D.国家为工业化筹集资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有学者在研究苏联某一政策引起的许多争论时指出,“他们不去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认真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许多人引以为据的常常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于是“该政策在出现一系列‘问题’之后被终结了”。该学者意在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下的特殊产物B.缺乏理论创新是新经济政策中止的重要原因
C.斯大林体制因完全脱离苏联实际而最终失败D.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激烈的思想和社会动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7. 列宁曾在20世纪20年代指出:“要挽救俄国,不挽救和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根本不能维持我们成为独立国家的地位。”在此,列宁强调
A.重工业建设至关重要B.必须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D.实现工业化是当务之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8. 《社会主义观的变迁》一文中描述:“……由此导致的两极分化是可想而知的:发财致富的是那些头脑灵活投机取巧的人,而真正的共产党员和工人群众还在同饥饿和寒冷作斗争。许多人质疑:难道这就是我们流血牺牲所得到的‘革命成果’?”材料主要表明新经济政策
A.导致社会贫富的差距过大B.继续实行面临现实困境
C.使布尔什维克党陷入分裂D.引发对十月革命的批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9. 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发展状况表(部分),如表可以用来探讨
时间经济发展状况
1926年政府加强对价格控制,农产品收购价格比上一年降低6%,粮食收购价格降低20%~25%,农民不满情绪增长,粮食供应困难
1927年政府决定降低工业晶价格,工业晶供不应求。农民有钱买不到商品,不满情绪依然。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决定,党在农村中的基本任务是改造小农经济
1928年粮食收购危机出现,政府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粮食卖给国家,否则执行刑法第107条,即没收粮食和农业机器,并判处徒刑.国家收购的粮食数量迅速上升
A.世界性经济危机对苏联经济的影响B.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和意义
C.全盘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建设关系D.苏联政府停止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0. 从1931年起,苏联开始对集体农庄下达生产计划指标,包括播种面积、作物结构、播种与收获时间、总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等,最后发展到连农作物的行距有多大,庄员家庭饲养的牛羊头数都由上级统一规定。这可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A.集约化经营推动了农业发展B.片面追求所有制变革的速度
C.农业集体化大力配合工业化D.经济体制存在着僵化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1. 《赫鲁晓夫传》作者麦德维杰夫认为赫鲁晓夫的改革充满了局限。他认为随着赫鲁晓夫领导地位的确定,“个人专断”“唯意志论”也日益增长。这样的思想让他在改革之时“给了社会一点自由,但随即又自己拧紧了水龙头”。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延续了个人专断的作风B.完全继承了斯大林体制
C.政策前后摇摆不能坚持D.对体制的弊端认识不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2. 赫鲁晓夫执政后,从1956年起,改变了过去集体农庄只能在年终发放报酬的办法,改为每月发给农民一定的款项。从1957年起,农庄开始逐步取消实物报酬的形式并推行货币形式的报酬,到1960年,货币在苏联农庄庄员报酬中的比重已提高到62%。这说明改革
A.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B.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
C.改变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打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迁居国外的人数每年超过迁入的人数。苏联在纽约的苏美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申请书,要求移居苏联。该公司刊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术工,结果报名的竟然达10万人之多。对此历史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美国经济危机造成民生困境B.苏联致力于改善民众生活
C.胡佛政府鼓励美国移民海外D.苏联工业化急需技术人才
2021-04-19更新 | 978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20世纪30年代初,一种由机器操控的弹球游戏也受到美国很多人青睐,当时很多流行的游戏都有明细的规则和说明。“合约桥牌”一度流行全国,而最受欢迎的还是帕克兄弟发明的“大富翁(Monopoly))。此类游戏设计了一场土地投机交易,机会、运气以及掷骰决定了输赢。这种现象
A.反映民生精神积极向上B.缓和了社会矛盾
C.说明新政取得良好成效D.加深了经济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5. 1930年美国《斯穆特霍利法》规定:“将应税品的平均关税率提高到5.%。”"但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根据该法,美国与包括苏联在内的21个欧洲国家签订系列贸易协定,把关税降低了50%。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执行务实政策维护国家利益B.逐渐放弃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C.改善美欧关系强化两极格局D.建立美苏同盟抵抗法西斯扩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6. 如图为1940年发表的漫画《国王不会做错事》,画面中,罗斯福头戴冠冕,身披王袍,手中拿着一份“美国宪法”,并批示了“废除”字样,署名“富兰克林罗斯福”。这幅漫画旨在
A.批评新政对传统体制的破坏B.讽刺守旧迂腐的司法体系
C.说明美国宪法已被实际废除D.表达对罗斯福新政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7. 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提到,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这反映了英国
A.基层管理完成了市场化改革B.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
C.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D.地方政府从控制型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美英等国实行食品供应配给制度,保证民众的基本需要。二战尚未结束,英国组织专门委员会形成《社会保险及其有关服务》报告,提出政府统一管理社会保障项的原则,以此消灭贫困、无知和懒散等社会病害。这些措施
A.确立了福利国家制度形成B.激化了美苏间意识形态斗争
C.普遍提高了人民社会地位D.探索战后欧美经济调控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9. 如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如表反映了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农业195012.223.250.7
19902.85.17.2
工业195034.742.222.2
199025.840.533.6
服务业195048.932.426.6
199071.454.459.2

A.工农业发展日益萎缩B.社会结构发生新变化
C.劳动方式日益智能化D.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0. 下表是《战后日本生产增长和就业增长比较简表》(人数:千人指数:1975年为100)。这表明了二战后日本
行业类别1950196019701980
农业生产指数51.275.294.7121
从业人数16,10213,1219,3345,426
制造业生产指数5.125.392.2101.9
从业人数5,6909,55313,68213,145

A.国家失业人口逐渐增多B.奉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C.经济结构调整效果显著D.大力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31.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四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四,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名称、主要标志。
(2)有人说,“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来说是推动,对欧美来说是利益,对亚非拉来说是灾难和机遇”。请概述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评价世界市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32. 美国区域经济兴衰、西部经济的崛起,以及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都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平均失业率在1933年约为20%,而在西部一些地区超过了25%。从1929年到1932年,(美国)东部居民的收入下降了约三分之一,而西部和大平原的居民收入下降了大约一半……在俄克拉荷马州,1931年的地方财政预算为450565美元,其中338.092美元,即超过75%的经费须用于救助活动。科罗拉多州因为延迟建立救济署结果导致了近千人袭击丹佛立法会议厅,甚至有人还想要抢劫粮仓。

材料二   1933年底,(美国)公共工程署在华盛顿州雇佣的工人超过54000人,从事粉刷建筑、修复道路、清理土地等工作。……到1937年,华盛顿州经济主要指标已接近1929年的水平。在爱达荷州,企业所得税从1933年的26.5万美元上升到1939年的138.4.万美元,人均收入从1933年的287美元上升到1939年的452美元。……据估计,到1935年,根据《农业调整法》拨付的救济和贷款资金超过11亿美元,其中大约一半给予了10个大平原州。仅北达科他一个州在1933年至1940年间,根据各类农业项目拨付的资金就超过了1.42亿美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邱建群《论罗斯福新政与美国西部经济的崛起》

材料三   审视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进程,我们发现多年来实际上没有摆脱“资源开发和市场开拓”为目标的理念……表现在实际开发中就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在西部地区延续。一方面,西部地区的矿产和能源资源被大量开采出来,然后源源不断的供给到东部,从而延续着西部开采资源,东部消耗资源、深加工资源的垂直分工格局……另一方面,西部的人才、资金、产业等循着市场的渠道大量流向东部。

——摘编自谭振义、赵凌云《中国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历史审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美国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美国政府为发展西部地区经济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3)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借鉴意义。
2021-09-05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表示明朝时在印度洋的外交活动(实线)以及中国原本可以到达新大陆的航线(虚线)】


——【美】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从历史的发展模式看世界的未来》


对比两幅图,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经济史(旧)、世界史 、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3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0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经济史(旧)
2
世界史
3
政治史(旧)
4
中国近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单题
20.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单题
30.65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单题
40.4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单题
50.6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单题
60.4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单题
70.4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80.4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90.4《共产党宣言》单题
100.4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10.4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120.4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130.6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140.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50.6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单题
160.4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新经济政策单题
170.4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新经济政策单题
180.65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新经济政策单题
190.4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新经济政策单题
200.4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 单题
210.4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单题
220.4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单题
230.65经济危机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单题
240.65经济危机的影响单题
250.4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单题
260.4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单题
270.4战后的西欧和日本单题
280.4福利国家的出现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单题
290.65第三产业的兴起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单题
300.65改革开放进程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310.4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其发明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320.4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
三、论述题
330.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