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2)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全国 高二 单元测试 2023-05-07 13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经济史(旧)、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管子·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材料旨在说明(     
A.铁制工具对生产活动的重要性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C.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D.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细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公元前2千纪中后期,赫梯人建立了国家,并扩展到了巴比伦尼亚和叙利亚。赫梯人在古代东方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
A.开通了“丝绸之路”B.创造了象形文字
C.冶铁技术的铸造和使用D.贡献了世界最早的太阳历
2022-01-09更新 | 820次组卷 | 6卷引用:【寒假自学课】高二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06讲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据(天工开物)记载,中国古代手工业,以制瓷器为代表,要经过:澄选高岭土,揉泥……绘底样上彩……进窑的排列、封窑、煨柴、开窑等过程,所谓“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由此可知,明代手工业领域(     
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程序分工细致专业D.行业分类繁琐低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4. 如图是我国南朝时发明的一种生产工具,该工具的主要功能是(     
   
A.使液态金属成型B.控制陶瓷坯件的厚薄
C.防止气体和有害物质损坏陶瓷坯件D.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
2023-05-2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2)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的洹北商城手工业作坊遗址中发掘出了用于熔铜的陶质鼓风嘴、带有铜渣的坩埚残块、半成品骨器、制骨废料、磨石、制作陶器的陶垫、制作箭杆的石质取直器以及六口大型水井等。这反映了(     
A.商代的青铜铸造技艺精湛B.石骨工具不再发挥主导作用
C.商代手工业分工尚未成熟D.商代复合型手工业生产模式
2023-02-04更新 | 13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史载秦朝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朝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家庭结构
C.家庭规模小制约生产发展D.大土地所有制开始逐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普遍形成了坞堡经济。坞堡往往由一个或者数个大田庄组成,除了种植谷物桑麻之外,还种植蔬果,豢养鸡豚,自办樵蔬脂烛,生活资料基本自给自足。坞堡还组织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有自我防卫的能力。坞堡经济的形成
A.与当时战乱频繁的社会环境相适应
B.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C.阻碍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D.是小农经济的另一种存在形态
2019-05-23更新 | 25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等七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冲刺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出土于河南辉县的战国铁犁铧。


管子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钅且、夷、斤、劚,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商朝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等,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摘编自白云翔《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朝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摘编自徐勇《新编中国史话·经济生活卷》


(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则?你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9. 【说一说】

材料   中国传统农业大致经历以下阶段:夏、商、西周,休闲制代替了撂荒制,出现了畎亩结合的土地利用方式;春秋战国至秦汉,农业进一步发展;隋唐宋元伴随着南方大规模开发,一年两熟的复种初步发展,南方水田技术逐步臻于成熟;明清,南方还出现了塘埔圩田和桑基鱼塘等综合利用水土、生物资源的生态农业的雏形。古代农学用“三才”理论解释农业,农业生产被视为天、地、稼、人诸因素组成的整体。把握“天时”“地利”,掌握“物性”,开掘“人力”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做法。

——摘编自李根蟠《精耕细作三题》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国至秦汉农业发展的原因,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
2023-05-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2)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10.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西汉时期和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11. 【说一说】

材料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据材料所述,说明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2023-05-0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2)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五、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19世纪50年代,英国已有棉纺织厂1932家,毛纺织厂1497家,绒、麻、丝织工厂1070家,工厂已成为全国占重要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这表明当时英国
A.轻工业生产最发达B.工厂制度已确立
C.工业革命率先完成D.城市化进程加快
2020-03-24更新 | 390次组卷 | 18卷引用: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练习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在早期资本主义兴起阶段,欧洲大多数制造业采用分包制,这种制造业是基于家庭生产的,一般不超过10个人。但到了18世纪中期,多数新发明的机器对于家庭生产来说都太大、太昂贵了,因此集中生产成为必然,于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应运而生。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手工工场B.股份公司C.大工厂D.垄断组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据美国钢铁业统计,1870年,美国有钢铁企业808个,工人7.8万人,钢产量320万吨,投资额1210万美元;到1900年,美国有钢铁企业669个,工人27.2万人,钢产量2950万吨,投资额5.9亿美元。这一数据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2020-03-18更新 | 323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同步练习:5.10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美国商人创办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还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这种经营模式(     
A.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
C.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D.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
2023-02-16更新 | 48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6. 19世纪,英国人巴贝奇在他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一书中,设计了一种标准调查表,调查的项目包括生产所用材料耗费、生产相关费用、工具、市场、工人等。他认为,只有经过严 密调查获得的数据才能用来作为管理一个企业的依据。这一主张(     
A.认为工人应该主动提高生产效率B.强调资本家要直接参与企业管理
C.反映了当时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D.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3-02-02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7. 1805年,英国受审判的罪犯为4605人,1846年这一数字增加到30349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城市居民。城市酗酒者人数也在增加,因为在他们看来喝啤酒是逃避悲惨生活的最好方法。这表明英国(     
A.工业革命导致工人生活悲惨B.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C.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突出D.犯罪率与城市化率成正比
2023-01-11更新 | 27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地市州2023届高三元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一一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小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这表明
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
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C.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
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2018-02-06更新 | 1062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9. 1863年,英格兰足球协会建立,越来越多的男性群体特别是工人阶层开始关注足球。城市交通的改善特别是蒸汽火车的出现,使这项运动得以推广和普及。由此可见,足球运动的发展(     
A.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B.得益于工业社会到来
C.离不开交通领域变革D.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
2023-01-15更新 | 725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六、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表述:(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的?
(2)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瓦特蒸汽机发明的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1. 【说一说】

材料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比例(%)   

年代152016601670170017501801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

据材料,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3-05-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2)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2. 【说一说】

材料   工业革命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根据材料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2023-05-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2)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3. 【思一思】

材料   《大宪章》第33条规定:“在泰晤士河、美德威河及全英格兰各地一切河流上所设之堰坝与鱼梁概需拆除”,从13世纪到18世纪末,泰晤士河三文鱼渔业持续繁荣。18世纪末以来,大量建设的堰坝、水闸等严重阻挡了三文鱼通行。除此之外,污水和废弃物源源不断地排入泰晤士河。到了19世纪,三文鱼逐渐从泰晤士河消失不见。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治理河流污染终于被提上议程。英国出台了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法律——《1876年河流防污法》。政府对泰晤士河的污染治理,从立法指导、行政协调到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金钱,持续了很长时间,二战后尤其如此。1974年泰晤士河下游再次出现三文鱼,这可能意味着上述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

——摘编自梅雪芹《英国环境史上沉重的一页——泰晤士河三文鱼的消失及其教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治理河流污染的特点,并谈谈对你的启示。
2023-05-0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2)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七、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迁居国外的人数每年超过迁入的人数。苏联在纽约的苏美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申请书,要求移居苏联。该公司刊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术工,结果报名的竟然达10万人之多。对此历史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美国经济危机造成民生困境B.苏联致力于改善民众生活
C.胡佛政府鼓励美国移民海外D.苏联工业化急需技术人才
2021-04-19更新 | 978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美国国防部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估计,苏联在计算机电子学方面比美国落后十年,在电光敏感器、机器人技术、信号处理、通信技术等许多第三次科技革命最重要的技术领域,苏联也处于落后地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当时苏联
A.科技发展受到冷战制约
B.经济体制决定了技术革新
C.“新经济体制”收效甚微
D.科技进步依赖重工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6. 1985年,中共中央决定改革科技体制,通过“断粮断奶”,鼓励、引导科学研究人员投入经济主战场,为经济建设做贡献。此后,“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相继出台,“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相继建立。中共中央这些举措意在(     
A.实现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激发科学技术的创新活力D.逐步扩大了科技开放的步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A.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2022-07-19更新 | 331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0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8. 自1986年第一台3D打印机发明以来,国外关于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就得到持续发展。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已初步形成了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如很多创意产品公司通过网络平台征集客户的设计方案,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实体产品进行销售,收益良好。这说明(     
A.技术创新必须注重交流借鉴B.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C.技术创新可以转化为生产力D.现代企业管理促进技术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9. 1896年无线电报在意大利问世,使得远在西西里岛的民众一天内就知道意大利国会通过了《新刑法》。1923年收音机在美国问世并迅速普及,美国政府利用无线电广播发布公告,让公众在顷刻之间知晓政府即将改组财政部的信息。1969年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问世,主要运用于美国国防部的军情传递。这些信息可以用来说明(     
A.科技成果提高了政府效率B.新通信设备应用领域单一
C.政府的社会功能发生变化D.科技进步增强了人类互动
2023-05-07更新 | 262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2)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0. 1990~1995年,全球移动用户以年均5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电子邮件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整个世界通过空中联系在一起。这反映出
A.信息革命在全球迅猛展开B.新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
C.科技推动经济全球化拓展D.人类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八、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31.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科学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面向社会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主要国家出现了政府越来越多地参与科技活动的发展趋势。19世纪后期,美国建立了国家科学院,颁布了资助科技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莫里尔赠地法令》。但传统观念认为政府权力膨胀会不利于社会发展,国家应限于保护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使国家科技职能的发展受到不少限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少数私人垄断资本控制了美国绝大部分科研设备和科研成果。但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政府科技体系,政府科技经费也相应大幅度增长。

——摘编自梁伟《美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政府作用》等

材料二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的科技投资表     单位:十亿美元

时间(年)联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国民生产总值比例(%)
19400.0799.70.07
19410.20124.50.16
19420.28157.90.18
19430.60191.60.31
19441.38210.10.66
19451.59211.90.75

——摘自经合组织《国家科学政策评论——美国》

材料三          1991—2001年部分国家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

时间(年)
比重(%)
国家
199119931995199719992001
中国0.740.720.600.680.831.09
巴西0.640.480.69……0.871.05
印度0.85*0.860.77**0.67***0.86……
墨西哥……0.220.310.340.430.39
土耳其0.530.440.380.490.630.64*
美国2.722.522.512.582.652.74
日本2.942.832.902.842.963.07
英国2.022.051.951.811.871.86
法国2.372.402.312.222.182.23
德国2.522.332.252.292.442.51
加拿大1.601.701.721.681.822.02
意大利1.231.131.001.051.041.11
韩国1.922.222.502.692.472.92
新加坡1.091.151.491.902.10
:土耳其*2000年数据;印度*1990年数据,**1996年数据,***1998年数据。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科技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4)》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前期美国国家科技职能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科技投资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评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32. 【说一说】

材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期,科学享有无可置疑的道德、智识和技术权威。通过其貌似独特的“科学方法”的运作,理论科学似乎提供了一条绝对可靠的知识路径,与此同时应用科学以各种形式改善人类的生存。自相矛盾的是,或许不是,随着科学——技术融合文化的后果开始以炸弹、电视、洲际高速公路、计算机等来重塑先进的社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波社会反应使得许多人质疑科学和技术代表了人类进步的胜利。一位有影响力的20世纪中叶评论家埃吕尔于1964年创造了“技术社会”一词,以描述现代技术,尤其是科学化技术的混合特征。在他看来,我们已经与技术进行了一个浮士德式的交易:技术迎合了我们的每一次闪念,却奴役了我们。出于对酸雨、工业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枯竭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担忧,环保运动代表了与此相关的批评流派。其他批评者对作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价值观的消费主义和日益紧张的生活节奏持保留意见。还有一些人对国与国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表达了道德反感,即在科技方面的富强国家与当今无法负担科学文化奢侈品的贫穷国家之间的差距。

——(美)詹姆斯·E麦克劳伦第三哈罗德·多恩著《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简述二战后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言之成理即可)。
2023-05-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2)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九、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名校
33. 【谈一谈】

材料   我们正处在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之中,他刚刚开始,就显示出惊人的创造力了。以智能化技术为牵引的这场新科技运动,犹如一场“风暴”,席卷各个领域,预计会在21世纪的前半期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化与以往的科技革命技术不同,是以模拟人的智能、替代人的智能,甚至改变人的智能为特征,把智能应用到广泛的领域,从而开启发展的新境界,造成经济、社会,甚至文化的大变局。从以往的发展看,新的科技革命总是会推动新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这场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会催生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从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智能化不仅创造更高的效率,而且创造更新的方式。鉴于此,乐观者认为,传统生产方式所存在与积累的问题也可能会得到缓解,甚至得到解决。比如废气排放问题,智能化可能会使得能源利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等等。

——张蕴岭主编《百年大变革——世界与中国》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科技革命的理解。

十、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34. 【说一说】

材料   20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革命继续深入发展并出现了新的变化。同以往科学更多表现为个体劳动的特征相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研究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科学技术成了集体的劳作和创新,科学制度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程度大大提高。过去是科学指导技术,而今,是技术的需要引领科学理论的深入研究,科学成了技术性的科学。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日益明显,科学的社会化程度得到普遍提高。自然科学的发展因其自身愈来愈成为一种社会劳动,因而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已不再是两个彼此独立的领域,而是处于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之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下半叶科技的变化及影响。

十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5. 在辽西、辽北和辽东地区的辽代城址、窖藏和墓葬中发现铁制的农具,其形制与中原同类的器物完全相同。在昌图县、皂新县和北镇市等地,先后发现了侧面内部带有契丹文印记用来铸造铁犁的铜范。这些考古发现可用来佐证辽代(     
A.契丹民族已经完成了封建化B.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广泛
C.辽宁地区已具精耕细作色彩D.经济模式与中原地区一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6. 如表内容是宋朝皇帝(部分)颁发的一些关于植树的诏令。宋朝统治者此举意在(        
   诏令内容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课民种树,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百,每等减二
十为差,桑枣半之……佐春秋巡视,书其数”
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令诸路州府各据本县所管人户,分为等第,依元(原)定桑枣株数,依时栽种……如将来增添桑土,所纳税课并依元(原)额,更不增加”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民种桑柘,毋得增赋……令民即其地植桑榆或所宜木官计
其活茂多寡,得差减在户租数,活不及数者罚,责之补种”
A.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增强官民重农意识
C.减轻农民赋税负担D.改善乡民生活环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7. 有学者指出,只有在动植物驯化的基础上,人类文化的突飞猛进才成为可能;富有成效的食物生产技术的获得或许不能预定后来的发展,但这些发展实在来得太快了,第一批城市在几千年的时间内就诞生了,现代工业文明也是在不到一万年的时间里创造出来的。该学者强调(     
A.动植物驯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础
B.食物生产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C.动植物驯化开启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D.早期城市和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进程缓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8. 西汉前期农业领域中出现了一批专事田畜生产的大户。如桥姚有“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在有些地方还出现了许多经营农业、渔业、林业生产的专业户。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汉初(     
A.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B.农业生产呈现区域化趋势
C.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D.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9. 据考古发现,唐代犁铧出土地点分布广泛,但大体有四种形式:尖锋、三角形、两翼突出、宽大于长;蛇刃、铧身修长、后边内凹、长大于宽;尖锋、等腰三角形、铧面平直、銎身体薄;尖锋、三角形、体小、长銎。这反映出唐代(     
A.铁业官营保证了产品质量B.冶铁业的技艺水平领先世界
C.铁农具种类多且分工细致D.农业生产得益于手工业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0. 1831年,英格兰南端的老萨鲁姆是位于一座小山顶上、方圆不过百米的一块地方,完全不是什么城镇,它却是一个选邑,可以每年选两名议员进议会。新兴工业城市伯明翰人口超过十万,却无选民和议员名额。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的妥协B.封建势力牢固控制国家政权
C.经济发展与政治革新的滞后D.阶级矛盾影响工业革命进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1. 如表中所记载的现象反映了(        
城市绿地发展主要事件
巴黎1855年,文塞纳林苑森林公园建成,与布洛尼林苑呼应,形成“巴黎绿肺”。
斯德哥尔摩1866年,斯德哥尔摩市议会改革,林德哈根新的城市规划,提出连续的公园系统。
圣彼得堡1880年,市政当局筹集资金建设公共花园。
伦敦1898年,霍华德田园城市基本构想提出伦敦大都会绿化带。
A.工业化期间公众健康需求凸显B.近代城市发展呈现自治性趋向
C.工业革命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D.公共设施与服务的法制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2. 下图为15-19世纪世界各主要地区人口变化示意图。关于人口变化的原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与印度人口增长主要在于欧洲移民进入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欧洲人口增长根本原因
C.屠杀和外来传染病是非洲19世纪人口下降的主因
D.生产力迅速提高是拉丁美洲19世纪人口增长根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3. 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比较富有的男子的典型服装是西装外套、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系深色领带或领结,穿浅色衬衣。而当时工人或农民多穿着结实又不妨碍工作的服装,如牛仔裤等。到了20世纪,西装逐渐成为工人、农民的日常服装,同时,牛仔裤等也成为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喜欢穿着的服装。这一变化表明欧美国家(       

A.工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B.贫富分化问题逐渐缓和
C.休闲实用成为服饰潮流D.社会政治经济得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4. 18世纪80年代,英国工人埋怨梳毛机导致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无以持家,并且呼吁雇主们抛开偏见和私利,禁止使用机器;但即便是开明的雇主,虽承认机器对工人造成极大的危害,可他们仍认为机器的使用必不可少,否则意味着行业的衰落。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壮大B.劳资双方因利益不同开始对立
C.议会改革形势迫在眉睫D.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2023-04-06更新 | 470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银川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5. 1981~2010年,美国中产阶级在这30年中收入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据美国民间机构统计,2010年美国中产阶级的平均年收入较2000年下降了7%;但也有调查显示,美国中产阶级在这30年间,仍然感到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出现这一反差的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得到解决B.世界货币体系受到美国控制
C.科技进步降低了生活的成本D.美国福利政策的覆盖面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6. 近年来,在卫星导航领域,由于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最初是为军事目的而开发的,至今只是从军用领域“局部解放”出来为大众用户服务,加之该系统受美国国防部控制,致使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正在努力建设和完善本国的卫星定位系统。这说明(     
A.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B.各国努力创新和抢占太空科技的制高点
C.军备竞赛影响世界安全
D.事关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必须独立自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7. 2022年,中国北斗系统为国内110万辆共享单车、全国12个城市的20万个停车电子围栏提供高精度服务,为国内21款智能汽车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行驶里程已经突破25亿千米。这说明我国(     
A.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B.正式建立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科技进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D.航空技术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8.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生产“智能化”成为发展新趋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优化。与此同时,“机器换人”也引发了就业隐忧。实证分析证实,“自动化”生产将造成技术性失业,对中低技能劳动者产生挤出效应。据此推知,现代科技进步(     
A.影响了劳动力的需求B.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
C.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D.降低了产业要素成本
2023-03-10更新 | 1321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9. 西班牙巴塞罗那市通过在城市安装传感器,建设街道照明、自动洒水系统,实现环境监测与交通管理;英国米尔顿·凯恩斯市通过将传感器连接到可回收垃圾箱,提取信息、分析数据以决策垃圾的收储与处理。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       
A.提高了城市治理水平B.促进西方科技领先世界
C.主要应用于城市建设D.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进程

十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犁是中国传统农具中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在我国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极力推行井田制,形成耒耜、沟洫、耦耕相结合的农业形态,从而使奴隶有机会在一起开发新的耕垦农具,创制了青铜犁。随着铁犁与牛耕的使用,突破了井田制的藩篱,导致了封建地主制的建立。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个体农户经营的,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他们对自己使用的农具进行改进,并发明了新的农具。新的农业生产工具也是在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发明、创制出来的,并在那里推行开来。北方更适合直辕犁等形制犁的使用,而南方水田更适合曲辕犁的使用。随着金属铸造技术的成熟,工程技术和制造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认识的提高和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人们将其应用到农具的发明和创制过程中。

——摘编自胡泽学《试论中国犁耕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材料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配备水平有很大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从以前的不足 1亿千瓦提高到现在 10 多亿千瓦;联合收获机数量从 1.9 万台提高到 190 多万台,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能力显著提高。在智能农机装备上,中国建立了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信息应用平台,研发应用了智能 LED 植物工厂技术,创制了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与装备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农业机械化能够促进现代工程技术与农业融合,实现应用前沿技术对农业的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及农业资源环境等整个农业产业链与产业群进行改造和重构,更加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这样,才能够实现节水、节油、节肥、节药和节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获得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摘编自何璇《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犁耕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51. 人类历史上农业、商业和工业的重大进步,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并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农业革命”,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世界上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在几个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文明的曙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独立文明群落,逐渐发展成五个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

——人民版《历史必修2

材料二   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 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 丈 …… 而(大西洋沿岸)里斯本、伦敦、安特 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 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摘编自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   判定是否存在工业革命大致有三种标准,第一个标准即是否引发生产方式变革,并且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能力,进而出现一些新的产业形态。第二个标准即是否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第三个标准是否有标志性的技术和产业。

——冯飞《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列举“五个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并分析早期文明呈现独立状态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并概括其对世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对照材料中的“第三个标准”,分别指出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革新,并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52. 产业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是美国城市化的第一个高涨时期。蒸汽机大量投入使用,工厂制成为城市的特定现象,促进了大西洋沿岸城市的繁荣。人们大量兴修铁路和运河,连接了沿岸城市与内陆,加快了城市化步伐。这一时期农业机械广泛使用,释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补充了城市就业市场。此外,美国的工业需求还拉动一批因为饥荒逃离欧洲的穷人。……有人这样形容1910年的芝加哥,在不到1平方英里的范围内,分布着铁路站、有轨电车站、商业办公楼、大型零售超市、邮局、艺术设施、图书馆、饭店、诊所和劳工总部。

——摘编自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自动结账机逐渐取代收银员,自动运输部门也省去了人力操作的麻烦。同样旅游产业逐渐采用语音识别技术,与客户实时沟通,自动预订旅游及酒店住宿。甚至医院也正转向智能技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由于智能技术、机器人和自动设备的应用,生产力提高了,越来越多的工人被迫边缘就业或者失业,那么不断下降的购买力就可能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摘编自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进入“城市化第一个高涨时期”的原因,概括1910年芝加哥城市化发展的突出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现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的影响。

十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5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作方式的变化及人类社会的主要改变一览表

阶段劳作方式的变化人类社会的主要改变
古代人类的农业生产工具经历了从石器、木器到铁器的演讲①劳动工具变得多样化和精细化,人们开垦的耕地越来越多,人口数量也随之增加
②在农耕时代,人们开始借助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来提高生产能力
近代工业革命中大机器生产的广泛应用①机器大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工厂制度普遍实施
③社会日益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
④工业化给民众生产带来消极影响
现代新科技革命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推广①网上就医、授课、会议、购物、娱乐等
②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③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经济史(旧)、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试卷题型(共 5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7
材料分析题
13
论述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经济与社会生活
2
文化交流与传播
3
经济史(旧)
4
中国古代史
5
世界史
6
中国近现代史
7
文化史(旧)
8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单题
20.65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单题
30.4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单题
40.85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单题
50.65商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 单题
60.65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单题
70.65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单题
120.85工厂的出现与发展单题
130.65工厂的出现与发展单题
140.6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150.65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单题
160.6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170.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80.6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190.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240.65经济危机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单题
250.65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单题
260.6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单题
270.65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单题
280.65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单题
290.85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单题
300.85现代信息技术  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单题
350.4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单题
360.4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单题
370.65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单题
380.4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单题
390.65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单题
400.4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410.4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单题
420.6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430.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440.6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450.65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单题
460.85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单题
470.65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单题
480.4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单题
490.65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80.65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90.65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110.85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200.6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10.65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220.6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30.65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310.4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320.65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
340.65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
500.65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510.6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520.65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
三、论述题
100.4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330.65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
530.4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