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新疆 高一 期中 2022-01-10 139次 整体难度: 较易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文化史(旧)、经济史(旧)、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秦朝时期,三公九卿中的官员,既负责国家事务的管理,又负责皇家事务的管理;而唐朝时期,三省六部的官员,只负责国家事务的管理。秦朝与唐朝的中央官制对比,体现了(     
A.秦朝官制更加成熟B.秦朝官制效率更高
C.唐朝官制更加成熟D.唐朝官制家国不分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3. 西汉时期,中原先进的技术传到西域,主要有(       
①凿井             ②开渠               ③铸铁            ④耕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关于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②每户按人口和资产缴纳户税
③农民按田亩承担定额租庸   ④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散乱频繁B.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023-04-13更新 | 316次组卷 | 63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界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C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6. 目前,历史学界一般认为揭开中国历史上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8. 孔子思想中有利于教育进步的思想主要体现在,
A.“克己复礼”B.“仁者爱人”C.“以德治民”D.“有教无类”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9. 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这些措施不包括
A.设立中朝B.设立刺史C.实行推恩令D.实行郡国并行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1.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
A.陈胜、吴广B.张角C.黄巢D.王莽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12. 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皇帝制度C.郡县制D.分封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隋文帝认为九品中正制选官弊端太多,代之以分科取士的新办法。隋炀帝时,正式创立科举制,这客观上(   
A.排除世家子弟入仕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促使特权垄断出现D.提升了官员道德水平
2021-10-14更新 | 307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任)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
A.减轻劳役,发展生产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勤于政事,虚心纳谏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重要交通大动脉。下列关于大运河描述正确的是
A.大运河开凿于隋文帝B.大运河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C.大运河以西安为中心修建D.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教授论述隋唐与东南财富时提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白教授所谈到的“新形势”是指
A.江南已得到开发,需要加强南北联系与经济交流B.适应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C.农民起义爆发需要派军队镇压D.当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7. 图片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共同研究主题是

A.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B.中国人的信仰变迁
C.佛教在中国的传播D.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8. 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其实质是
A.提高自身的素质B.减少与汉族地主大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需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9.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下令撤除坊墙,沿街允许开设店铺,实行“街市结合”的城市体制。这一做法有利于
A.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管理B.活跃城市的经济文化生活
C.商人开展区域间的长途贩运D.规范城市内商品交易的时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0.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是(     
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指南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1. 元朝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各地方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一原则是指(     
A.郡县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一省二院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2. 宋太祖赵匡胤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总理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其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削弱宰相权力
C.缓解边境压力D.解决财政危机
2021-06-24更新 | 652次组卷 | 22卷引用:北京市2020-2021学年第一次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高一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3. 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白天可到城郊购买瓷器D.市场的交易时间和地点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4. 关于行省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元代全国分设十二个行中书省B.行省以下设置道、州、县
C.行省官员握有地方行政、司法、立法等权力D.行省对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5. 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下列关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B.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彻底南移
C.经济重心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D.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2021-09-20更新 | 517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课堂好题精炼(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二、简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简答题 | 较易(0.85)
26.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3)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使有思以相洽,有义以相分,而国家之基定,争夺之祸泯焉。民之所求者,莫先于此矣。且古之所谓国家者,非徒政治之枢机,亦道德之枢机也。使天子、诸侯、大夫、士各奉其制度典礼,以亲亲、尊尊、贤贤,明男女之别于上,而民风化于下,此之谓“治”;反是,则谓之“乱”。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

材料二   秦的统一并非只是兼并六国、而且通过军事手段和战争方式实现了中原文化向北边匈奴控制区和岭南越人居住地的扩展。后者的意义尤其重要。有学者称秦的统一是继商周时代“有着广大统治区域的统一王朝”之后,又经历了“充满了战乱和分裂”的东周时代,实现的“重新统一”。当然,秦代的“广大统治区域”已经与商周时代的“广大统治区域”完全不同。秦帝国的建立,版图的规模,行政的力度,控制的效能和文化理念的同一,也与商周时代完全不同。

——选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三   汉武帝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历史人物。他做了许多前人未曾做过的事。夏曾佑《中国古代史》曾说:“案中国之政,始于汉武者极多。”汉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前14087年),是西汉王朝最强盛的时期。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适应封建统一国家发展的需要。

——整理自罗义俊《汉武帝评传》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一反映了哪两个政治制度,并分析其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视角分别指出一项中国之政中“始于汉武”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简要分析这些措施的共同历史意义。

四、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名校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当中国社会进入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科举制恰恰成了新旧经济、政治、文化三对矛盾的焦点,因而成了社会转型的一个综合性障碍。鸦片战争后随着国运日趋乖蹇(编者注:不好),科举制也步入日暮途穷之境了。1905年9月2日,清廷颁诏,谕令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从隋朝以来绵延了1300多年的科举取士制度至此被画上了句号。

——摘编自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认识。(要求:自拟论题,结论不能重复材中的观点,论述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易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文化史(旧)、经济史(旧)、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2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5
简答题
1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政治史(旧)
3
文化史(旧)
4
经济史(旧)
5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94秦朝的政治制度单题
20.85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单题
30.94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单题
40.85赋税制度(汉-唐)单题
50.85三国鼎立  西晋的统一与兴亡  十六国与北魏的建立单题
60.94旧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70.94皇帝制度单题
80.94儒家单题
90.94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单题
100.85科技(魏晋-隋唐)单题
110.94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单题
120.94皇帝制度单题
130.85科举制单题
140.85贞观之治、武则天和武周政权单题
150.85隋唐的统一单题
160.85隋唐的统一单题
170.85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单题
180.85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单题
190.85宋元的商业 单题
200.85印刷术单题
210.85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单题
220.85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单题
230.85宋元的商业 单题
240.85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元朝的地方管理单题
250.85经济重心南移(宋元)单题
二、简答题
260.85“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270.65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
280.6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四、论述题
290.65科举制  教育与选官用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