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四川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02-07 1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交流与传播、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西周青铜器记载了许多周王巡守“东夷”“南夷”“南士”的记录,周王在巡守期间,还对四方诸侯发布告诫,同时对悖礼的诸侯实施惩戒。这说明西周
A.分封制受到强烈挑战B.儒家礼制观念深入人心
C.中央集权制得到加强D.周王具有天下共主地位
2022-01-04更新 | 905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月首考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 家谱一般包含如图所示的诸多元素,随着时代和居住地的变迁,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寻根问祖、追本溯源。与家谱的历史渊源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科举制C.礼乐制D.禅让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被周天子任命为东部国家的“伯”。在先秦“伯”与“霸”相通,本义是兄长。如果说周天子是天下诸侯之父,那么“伯”就是诸侯之长。材料反映出
A.礼治的内核依然存在B.周天子的统治已彻底瓦解
C.周王的权力得到加强D.宗法分封秩序进一步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4.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廷戍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特征是(     
A.职分细化,运转高效B.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C.家国同治,皇权至上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2022-10-12更新 | 164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三省长官皆为相)。”这句话可以用于说明唐朝
A.宰相的职能彻底改变B.宰相的权力被分割
C.宰相的品级逐渐下降D.宰相执政能力上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唐代科举考试试卷不密封,主考官决定是否录取时;既看考生的答卷水平,也可以参考考生平时的作品和声誉,如举子平时所作诗文卷轴向礼部交纳的“纳省卷”,在社会、政治、文坛上都有地位的人向主考官推荐的“通榜”等。唐代科举的这一录取原则
A.反映了唐代科举制度的完善B.加强了士族对政权的控制
C.体现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D.利于对参考考生全面考察
2022-01-03更新 | 601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高考八省(市)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宋代以前,台谏官的选任和进退通常由宰相掌管。宋代改由皇帝亲自任命台谏官,仁宗时,宰相李迪擅用亲旧二人为台官。仁宗下诏责之,曰“祖宗之法不可坏也,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也由此可见,宋代台谏制度
A.有效制止官员以权谋私B.打击异已成为政治工具
C.起到了规谏皇帝的作用D.巩固皇权防止权移臣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吴宗国先生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明代的特点与其说是集权,不如说是分权,是中央决策群体的扩大、行政权的进一步增大和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皇帝几十年不见大臣,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而在明代则成为一个现实。”这说明明朝官僚制
A.保证了明朝的长治久安B.以儒学作为统治的正统
C.与皇权是制约平衡关系D.并不完全是君主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日本学者佐伯富认为:“雍正帝……藉奏折搜集情报……故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这主要说明了奏折制度
A.使皇帝能够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B.有利于皇帝有效控制官僚队伍
C.使享有民主权利的官员数量增加D.能够提高决策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中国历代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牵制、笼络、怀柔的“羁縻”政策。鸦片战争后,针对中英谈判中涉及的“英人华民交涉词讼,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中方谈判代表耆英认为这是“以夷制夷”的策略,是中国传统“羁縻”政策的胜利。这反映了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清政府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C.封建士大夫顽固坚守华夷之辩D.国家主权意识处于缺失状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某当代史家曾写道:“太平天国的斗争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着宗教而摆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这表明
A.该史家低估了太平天国的意义B.太平天国的失败具有必然性
C.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宗教战争D.时代差异影响历史事件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一首诗写道:“西北边境接僻邻,鞑靼铁骑敢入侵。千年青罄染碧血,万里黄沙写丹心。大漠东西入画卷,天山南北留古今。一刀劈开楼兰地,守备疆土听雷霆。”这首诗体现出
A.民族工业得到普遍发展B.门户开放民族危机沉重
C.爱国将领捍卫祖国主权D.台湾抗日斗争赢得共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3.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D.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参加和会的日本代表牧野伸显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如下,这反映出,五四运动
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之中国委员,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行动。而余观察则不如是。余深信此种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已数年之久,有触即发,巴黎和会不过其表现之机会耳……

A.支持中国代表拒签对日合约B.激发国人理性民族主义的觉醒
C.促使日本改变对华既定决策D.使中国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2021-12-12更新 | 21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2022届高三12月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毛泽东曾在1926年发出号召:“要立刻下了决心,向党里要到命令,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斗,引导他们与城市的工人、学生、中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联合战线……”这表明此时的毛泽东
A.反对城市中心论B.动员民众进行土地革命
C.注重根据地建设D.已认识到农民的革命力量
2022-01-01更新 | 486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如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历史时期采取的措施
1927年三湾改编确立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巩固时期陆续制定有关人民军队建设的某些原则,如“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
1929年古田会议必须在红军中建立和加强政治工作,规定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A.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B.重视军队的政治建设
C.找到符合国情新道路D.维护了农民根本利益
2022-01-03更新 | 286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7. 从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苏区进行了3次民主选举,并颁布了选举法细则,参选投票率在80%以上。对此,毛泽东曾指出“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实在是历史上任何政治制度所不曾有的。”这表明
A.共产党坚持制度创新B.民主革命的基础深厚
C.革命根据地的力量被削弱D.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8. 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被美国作家比作犹太人出埃及、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和美国人征服西部,还被称为“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这一事件
A.使革命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B.标志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
C.促成革命中心转移到西北D.宣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9. 中国军队“虽训练犹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反映了
A.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艰难抗战B.正面战场实行了全面抗战路线
C.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全面抗战D.国民党消极抗日导致丧师失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0.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B.加速了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投降进程
C.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国家全部侵略势力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1. 近代中国的某次战役原来叫大破袭战役,重点是破袭正太铁路,其次是破袭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北段,还有白晋铁路。这次战役是
A.百团大战B.武汉会战C.徐州会战D.平型关战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2. “长沙大会战”是十四年抗战中双方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第三次会战胜利不久,美英政府便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国家与中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消领事裁判权。材料表明长沙会战
A.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大捷B.促使美英政府放弃在华所有特权
C.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扭转抗战局势,推动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3.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提出“由农村转变到城市,由游击战转变到正规战,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这些都是民主革命阶段中因形势变化而产生的。不能设想我们党永远没有大城市,没有工业,不掌握经济,没有正规军队,还能存在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这一论述
A.推动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B.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理论基础
C.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D.顺应了中国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
2021-09-25更新 | 357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4. 图片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了人民解放军
A.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B.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组织发动淮海战役D.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5. 中国现代有一种制度被誉为“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1-12-10更新 | 49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从以下1978-2008年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等数量统计表中可知,此时
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经济特区制定的法规
229部682部7000余件600余部200余部

A.人民法律意识提高B.法制建设成就巨大
C.依法治国写入宪法D.基层民主政治扩大
2021-12-16更新 | 358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7.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等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这说明了港澳回归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B.有利于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共同发展
C.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得到彻底实现
D.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8. 2021年3月,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谈到:“中印是朋友和伙伴,而不是威胁和对手。我们双方应该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早在1953年,周恩来就提出指导中印关系的重要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准则是
A.独立自主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D.一个中国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1954年完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采纳;1997年“东盟共识”的发表启动了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明确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凝聚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这些思想的提出
A.为世界各国外交与合作提供了中国智慧B.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和困境
C.表明我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D.旨在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形势的发展使美国不得不对其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基辛格曾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向中国靠拢……以造成一种全球力量平衡……这样的平衡可以确保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主要大国之间保持稳定,甚至最后实现合作。"基于这一战略调整
A.美国加紧了拼凑遏制苏联的新同盟B.中国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美国努力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D.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1. 1982年底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对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说:“中国不会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中国不会打‘美国牌’去对付苏联,也不会打‘苏联牌'来对付美国,也决不允许任何人打‘中国牌’。”由此可知中国
A.开始放弃“一边倒"政策B.坚持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
C.强调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D.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2. 新时期中国重大外交事件(部分)
时间事件
1980年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恢复在世界银行及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
1988年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
1996年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新时期中国(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C.积极参与多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
D.坚持实施“一边倒”政策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博纳以言”。

——《汉书》

材料二   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1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宋朝确立三级考试制度,有地方选拔的“乡试”,全国性选拔的“省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糊名”“誊录”,避免辩识字迹,防范录取中作弊。考试内容出现了章法、格式相对固定并适于考试的“时文”,它的作文体例为考生和考官提供了相对客观、标准的评价框架,但是忽略了思想见识,实际开了明清八股文之先河。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涉及的选官制度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的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隋唐相比宋代科举制的新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34.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杯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材料四   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是如何促进民族主义发展的?
(4)据材料四,谈谈新时代下我国民族主义的新发展。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35.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中国历史发展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下图是20世纪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口号,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921.7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
1922.7   “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军阀!打倒国际帝国主义!”
1923.7   “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1927.8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8.1     “工农武装割据”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935.12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1939.7     “坚持抗战 ,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 ,反对分裂” ,“坚持进步 ,反对倒退”
1945.8   “和平”、“民主”、“团结”
1946.8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9.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0.10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6.4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78.12   “改革开放”
1984.2     “一国两制”
1997.9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根据杨德山《中共党史上的 80个口号和术语》整理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20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请说明划分阶段的理由。(要求:划分阶段准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交流与传播、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35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2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中国近现代史
4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5
文化交流与传播
6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单题
20.85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宗法制单题
30.65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单题
40.85秦朝中央官制单题
50.65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单题
60.4科举制单题
70.4监察与谏议单题
80.65内阁单题
90.65军机处和密折制度单题
100.65《南京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110.4太平天国的评价单题
120.65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割台斗争)单题
130.85辛亥革命的评价单题
140.65五四运动的意义单题
150.4第一次国共合作  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单题
160.65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单题
170.65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单题
180.4长征的意义单题
190.65全民族英勇抗战单题
200.65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单题
210.85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单题
220.85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单题
230.4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单题
240.85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单题
250.6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单题
260.65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270.65香港、澳门的回归单题
280.6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单题
290.6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外交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单题
300.65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310.85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单题
320.65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外交活动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330.65隋唐科举制
340.65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三、论述题
350.65党史专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