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五)
河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5-09 246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 、文化史(旧)、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周公摄政,选择在洛邑一带营建东都成周,也是因为这里曾是夏王朝“居九鼎”的故地。周公此举体现
A.强化了统治的神权色彩B.统治集团建立绝对权力
C.突出统治者的等级地位D.西周王室维护礼乐制度
2022-05-07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 汉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恢复了生产安定了民心,但也出现了“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的现象。这说明
A.藏富于民的弊端得以显现B.法制建设需要完善
C.矛盾激化使社会动荡不安D.治国思想需要改变
2022-05-08更新 | 25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3. 北魏孝文帝认为“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赋税齐等,无轻重之殊。力役同科,无众寡之别”。为此实行三长制,由此可知
A.加强了对基层的控制B.促进人口增加
C.实现了政权的封建化D.缩小贫富差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中的这一记载,反映了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华文化以促进自身发展B.加强中日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C.加强贸易往来以促进经济发展D.传播日本文化以实现共同发展
2022-05-07更新 | 25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这种奢侈型工商业“皆不切于民用”;而“兴民利、厚财源”的新型工商业,“常使千万财用,流转无穷”。这一思想
A.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完全否定B.对所有的工商业一概反对
C.符合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如表是洋务运动期间出现的部分书院及开设的课程。据此可知
尊经书院(四川)尚未开设西学课程
正蒙书院(上海)中西学兼课
格致书院(上海)以西学西艺为主
万木草堂(广州)传播维新思想为主
A.科举取士倾向实用人才B.近代教育模式遍及全国
C.教育理念呈现新旧杂糅D.维新思想传播蔚然成风
2022-05-09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7. 1898年5月,朝廷颁发谕旨,指出“近来各省商务未见畅兴,皆由官商不能联络……当此整顿商务之际,此种情弊亟宜认真厘剔。著各直省将军督抚严饬各地方官,务须体察情形,尽心保护。”这反映出
A.实业救国思潮风起云涌B.戊戌变法扩展到经济领域
C.朝廷直接干预企业经营D.重农抑商政策基本被抛弃
2022-05-0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8. 1919年8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中说:“现在新出版的周报和小日报,数目很不少了。北自北京,南至广州,东从上海苏州;西至四川,几乎没有一个城市没有这类新派的报纸。”这一现象反映出
A.国人救亡意识的高涨B.革命力量集中于城市
C.马克思主义被国人接受D.报刊成为新的大众媒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9. 下图为1953年,山西省黎城县农村青年在练习“五人推磨”运动,虽然条件艰苦,但乐在其中。这
A.展现了农村社会发展的崭新面貌B.体现了倡导吃苦耐劳的时代精神
C.反映了生产关系变革解放了农民D.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2021-05-24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1届高三5月仿真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0. 如图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对美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导致中国出口大于进口的主要因素是
年份中国的出口中国的进口
19723260
1975156304
198010593755
198538653856
A.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B.世界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动
C.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D.调整与苏联等国的外交政策
2022-05-09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1. 在雅典作为政治领袖正是通过演说影响甚至左右民众在公民大会上的决策和陪审员在公民法庭上的判决。公民对于政治事件的表决常常在政治领袖演说之后进行。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少数人的民主B.城邦至上C.多数人的暴政D.主权在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有计划地进行了对外移民。下表是其向外移民情况,英国政府这一举措主要
时间1815—1830年1831—1841年1842年
年均移民数量2.5万人7.4万人12.6万人
A.意在维系海外殖民地统治B.旨在减少国内的贫困人口
C.加剧了国内劳动力的不足D.是工业化发展导致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1885年6月20日,在《Harper′s Weekly》刊登了一幅名为“THE WORLD′S PLUNDERERS(瓜分世界)”的漫画(如下图),并配文“It′s English,you know(你知道,这是英国人的)”。漫画反映了
A.英德俄联合重新瓜分世界B.一战前列强间的殖民争夺
C.英国在俄德争夺时保持中立D.英国支持俄国与德国对抗
2022-05-09更新 | 47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4. 1922年,列宁曾言:“做生意吧,发财吧!我们允许你这样做,但是我们将加倍严格地要求你做老实人,呈送真实准确的报表,要认真对待我们共产主义法律的条文,不得有一丝一毫违背我们的法律。”这表明当时苏俄
A.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威胁政权性质B.经济体制日趋僵化
C.用法律约束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D.统治危机不断加剧
2022-05-09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国会增加了对美国之音的拨款,用以改善设备,加强其对外广播活动。这个时期的美国之音所用语言的种类达到40多种,超过了二战期间的水平。材料折射出
A.意识形态领域对抗激烈B.全球化进程加快
C.舆论宣传方式有所创新D.世界形势相对缓和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6. 举荐和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设置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科目,通过地方举荐、中央任命的方式选拔人才。如果出现举荐不实或失真,察举者要受到惩罚;被举者任官后,一旦出现贪污腐败,不仅自己要受到惩罚,还会牵连到察举者。为了保证人才质量,东汉顺帝时,限制了察举年龄,引入了考试机制,并通过中央及地方的监察机构对察举推荐、考试复核的过程予以监督考察。

——摘编自薛德枢、徐杰《汉代察举征辟制度评析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唐代科举是一种荐举性质的考试制度。宋初围绕消除荐举因素,对科举考试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细化完善。由多名考官分工负责,考官实行锁院制,考官及考试相关人员亲属实行别试,特别是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和誊录的办法,取消公卷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科举考试变成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纯粹考试制度。

——摘编自卓进、蔡春《论唐宋科举考试性质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举荐官员的依据以及为避免举荐可能带来的弊端而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科举考试规则变化的主要着力点,并简析其主要目的。
(3)据材料一、二,分析举荐和考试在汉、宋两朝官员选拔机制中地位的主要差异,并说明两者本质意图的一致性。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革命历史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会议,基本上从一次会议的胜利走向另一次会议的胜利。请任选图中的两次会议,并分析说明两次会议之间的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史实。
2022-05-07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十二)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不彻底,要想确立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优势,必须以强大的生产力作为基础。于是,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又兴起了一场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此后,科技革命由英国扩展到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引起了这些国家的社会政治变革。

材料二在工业生产方面,1850~1870年的20年间,世界工业生产只增长了一倍多,而1870~1900年的30年间却增长了将近两倍,20世纪初的13年间又增长了60%。在1870~1914年年间,美国工业增长8.1倍,俄国增长7.7倍,德国增长4.6倍,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87%以上。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闫丽娟《科技革命视域下的资本主义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对所有官吏的任用都实行一定范围和程度不同的回避制度。从回避内容来说,可分为亲族回避、籍贯回避和职务回避三种。从回避的职官来说,可分为京官、地方官和一些特殊地位的官。一般来说,所有官吏都实行亲族回避,地方官吏实行亲族和地区的双重回避。一些重要的官吏则另有特殊要求的职务回避。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监察官回避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朝监察官回避制度。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7210日,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五国与美、苏、英等国在法国巴黎签订条约,条约主要规定了五国领土边界变更、政治民主化、限制军备和经济赔偿问题。五国和约的缔结是苏、美、英等大国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产物,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舞台上力量对比的变化。它的积极意义在于:以条约的形式结束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律上的战争状态,确立了在该地区的国际新秩序;挫败了美、英等西方国家企图孤立苏联,重新控制罗、保、匈等国的阴谋;巩固了反法西斯的胜利成果,对意大利等国的非法西斯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和约中也包含着一些消极因素,有的条款侵犯了战败国的领土主权,为日后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埋下了祸根。

——摘编自社辉《浅析1947年五国和约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国和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五国和约的签订。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衡(78年—139年),生于南阳大姓,“天资睿哲,敏而好学,体性温良。”十六岁去三大文化中心游学,十八岁入京师、观太学,之后做过太守主簿、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从事科技研究。张衡有较强的古文经倾向,其文学作品多依从古文经,不言谶纬,表现出朴实严谨的文风,且有更多、更强烈的批判内容。张衡曾两次担任史官,历览前代史学经典,“条司马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余事。”许结先生在《张衡评传》中认为张衡首先是一位哲学家,对《周易》《太玄经》的研习促使他更多地去思考,而文学与哲学启发着张衡走上探索自然的道路。张衡的《四愁诗》被认为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他还把赋的创作题材转向日常生活。张衡的成就是前代文学、经学、天文学家的足够积累而至此的质变,也是一个时代经济、文化、科技等高度发达积累的结果。

——摘编自连靓晓《张衡与东汉中期的文学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衡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衡取得成就的原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 、文化史(旧)、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21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材料分析题
5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世界史
5
文化史(旧)
6
经济史(旧)
7
中国近现代史
8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单题
20.4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单题
30.4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单题
40.4古代文明的交流单题
50.65黄宗羲的思想单题
60.65“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单题
70.4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影响和评价单题
80.4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单题
90.4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单题
100.4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110.4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单题
120.4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30.4一战的背景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单题
140.4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新经济政策单题
150.4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0.4科举制  察举制  察举制
180.4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90.4监察与谏议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200.4二战胜利的原因及影响
210.4其他人物
三、论述题
170.4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