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背记练(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2-10-31 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中国古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下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     
时期内容
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
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
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
2022-11-10更新 | 271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临沂市、枣庄市高三6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实现了完全货币形式征收赋税
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3-03-08更新 | 135次组卷 | 100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明朝户籍册称“黄册”,南京玄武湖黄册库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档案库。从1391—1642年的两百多年间,全部土地、户籍档案均藏于此。到明朝后期,玄武湖黄册库房已达到667间,黄册多达153万多本。这说明明朝户籍赋役管理中

《南京玄武湖黄册库示意图》
①政府集中管理土地、户籍档案②人头税取消后,户籍管理松弛
③有效限制了全国土地兼并和买卖④有利于土地户籍赋役记录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成为大部分土地的实际所有者,而诸侯王通过“授田”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同时将赋税徭役的责任一并强制性地“授”予农民。诸侯这一做法
A.标志着小农经济已经形成B.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确立了四民社会的基本框架D.确保了国家财税收入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
2023-03-13更新 | 388次组卷 | 82卷引用:2017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高考模拟试题(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占田制是西晋颁行的土地、赋税制度。它明确规定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族。上述规定有利于
A.减轻百姓赋税负担B.维护门阀士族特权
C.防止官员腐败现象D.遏制土地兼并趋势
2022-02-09更新 | 552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采用“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并加强了对财税官员的监督和考核。如《礼记·王制》篇中曰:“用地大小,视年之丰耗……量入以为出。”这些举措
A.体现了征税标准的变化B.推动了商业都市的涌现
C.反映了土地制度的变革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8. 下表是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若干重大举措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举措内容解读
租庸调制庸指的是男子不去服徭役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以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并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
两税法征税标准由以土地财产为主逐步向以人丁为主转变
一条鞭法赋役合一、一概折银,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人头税,反映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据《新唐书》记载,“(唐初)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这反映了两税法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B.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促进了均田制的稳定发展
2021-09-23更新 | 486次组卷 | 3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南宋初年,政府加强农业管理,清理土地,规范赋税,出现了土地赋税造册制度。明朝建立后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记入《黄册》即户口册中,其后进一步将全国的土地详细登记,编制成《鱼鳞图册》。可见明代
A.开始实行以资产为标准的税制B.土地清理与户籍管理相分离
C.基于土地的赋税管理逐步规范D.赋税种类由繁多到逐渐减少
2021-09-22更新 | 816次组卷 | 2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两汉以来,乡、县保管资料详细的户籍正、副本,郡乃至中央保管的只是户口统计数字。自东晋后,中央、州、郡、县均藏有详实户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士族门阀制度的建立B.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
C.户籍记录载体的变革D.地方行政建制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相比于明朝,清朝很少有逃户,大家想方设法挤进政府户籍系统,以保护田产科考。而“入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写进“族谱”,成为宗族的成员。这段材料可用来证明
A.儒家思想得到社会广泛认同B.民间方式推动制度有效运行
C.户籍与宗族的界限逐渐淡化D.赋役变革推动宗法制的复兴
2021-09-03更新 | 460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特别是解决来华工作外籍人士的个人所得税问题,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并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该税法数次修改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
A.是国家特殊的经济管理制度和政策B.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
C.适应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D.与西方个人所得税制度相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从甲午中日战争后到清王朝覆灭,中国全境的通商口岸从1894年的36处,迅速增加到84处。与此同时,在西南边境增设边关14处,在东北地区设立14处海关,另设多处租借地海关,建立了一整套特殊的关税制度。这说明
A.列强对华侵略由沿海扩展到内陆B.中国海关半殖民地性质大大加深
C.海关设立与通商口岸的增加同步D.列强争夺海关控制权的斗争激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此前的个人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并根据收入多少分段征收。这一举措
A.凸显了全国人大的经济管理职能
B.旨在全面落实按劳分配原则
C.适应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D.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6. “役”甲骨文从人,从殳,表示本义与人有关。

《旧唐书》中记载赋役之法中有“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建议“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其租庸调、杂役悉省“。

熙宁四年(1071年)政府规定:“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五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募者执役”

万历九年(1581年)推行“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银、差合而,皆出于地,亦谓之条编。“

乾隆三年(1738年)规定“无论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由是地、丁、匠价,同归一则,真谓‘一条鞭’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自秦汉至清朝(鸦片战争前)徭役的变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