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阳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 高二 期末 2023-04-03 6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经济与社会生活、世界史 、文化史(旧)、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战国时期,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其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秦国此举(     
A.促进了农业家庭式劳动方式的发展B.打击了贵族阶层特权
C.推动了农业庄园式劳作方式的形成D.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1833 年英国议会设工厂监察员、矿地督察员,防止工人特别是女工、童工超时或在危险的环境下工作;1867年又颁布法案,要求 50人以上的工厂不得使用童工;1874年和 1878年又出台了两个工厂法案改善工厂条件,降低工作时间。这说明(     
A.英国福利制度完善B.工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英国议会性质转变D.经济发展倒逼社会改革
2023-02-08更新 | 38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一)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中共这一举措(     
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B.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壮大了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D.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独裁的企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清朝军机处在由内廷机构走向中枢机构的过程中,其起点是对雍乾之际藩部地区驻防大臣的统辖,这种统辖主要体现为:一是对藩部地区驻防将军大臣及各级官员的选任,二是负责藩部地区与行省地区之间官员的调任。这反映出军机处(     
A.成为非正式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B.提升了君主权威和中央行政效率
C.将边疆管理与机构变革有机结合D.对边区实行因俗而治的灵活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唐朝在官员考核过程中,中书、门下两省在派出监考使监督的同时,巡察使进行访察。明清官吏考核,四品以上由皇帝裁决,五品以下则由吏部和都察院共同负责。这些措施意在(     
A.推动监察与考核相融合B.实现官僚机构的制衡
C.保障考核的权威与实效D.推动考核制度的规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为了适应大工业时代政府工作专业化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需要,英国先后在1855年和1870年颁布了两道枢密院命令,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其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对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办法,择优录取,定期考核,文官常任。这说明(     
A.英国内阁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改变B.上层建筑适应工业经济发展
C.文官制度为工业化提供政治前提D.民众文化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据此可知(     
A.科举制度尚未完全废除B.近代文官考试思想开始孕育
C.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D.官员选拔与近代教育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清代雍正年间制定“留养承嗣”制度:死刑犯为独子,而祖父母、父母年老无人奉养,经皇帝批准,可以改判重杖一顿、枷号示众三个月,使其能免除一死,侍奉祖父母、父母。这一制度(     
A.利于社会秩序稳定B.开启了法律儒家化
C.体现皇权高度集中D.缓和满汉之间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我国在1988年和1993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对1982年宪法作过两次修订。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1982年宪法的这两次修订(     
A.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B.是新时期法治建设恢复的标志
C.完善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D.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0. “蕃客朝贡使至,鸿胪寺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这一史料记载反映隋唐时期的鸿胪寺(     
A.具有管理民族事务及对外交往的职能
B.负责培养各种民族事务的翻译人才
C.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D.代表朝廷管理海外各国通商贸易事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英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我们的君主、国王及其后嗣兼本王国继位诸王,应被拥立、承认和称为英格兰国教会的尘世唯一至尊领袖,应获得并享有与本王国帝王至尊位及其头衔与尊称相关联、属于英格兰国教会至尊领袖上述尊位的一切荣誉、威严、优越权、司法权。”对此法案解读错误的是(     
A.强化了世俗国王的权力B.使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控制
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D.促进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出现了五个省级自治区。据下图,最后成立的自治区为(     
A.①B.②C.③D.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3. 《共同纲领》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这一规定(     
A.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B.体现了维护国家独立统一的要求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D.表明新中国开展了全方位的外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南宋政府财政收入多取之于以杭州为核心的东南地区,该地区的货币需求量很大,但铜钱量却极为不足,“钱荒”非常严重。这一现象
A.导致政府出现财政危机B.推动了交子的诞生
C.使白银成为主要货币D.扩大了纸币的使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中国历代都设立了不少义仓、常平仓和惠民仓等。义仓属于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A.以民间救济为主B.人民社会福利完善
C.仓储制度集权化D.社会救济方式多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农业发展,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B.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作物
C.人类在文明之初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生D.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7.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极大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仔细观察地图,对于物种交流的标注正确的是(     
①玉米   ②马铃薯   ③咖啡   ④烟草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8.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 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的主要贡献是 (     
A.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和国家粮食安全B.运用高科技手段最早进行杂交水稻研究
C.推动了世界和平稳定和农业科技的进步D.为解决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这不同于近代西欧农具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适用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     
A.多样化的自然地理环境B.农具制造技艺比较落后
C.政府不注重对农具的改进D.小农经济精耕细作属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英国(     
A.纺织行业出现技术革新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1. 伊丽莎白塔俗称“大本钟”,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是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下列关于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B.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C.给产业工人的健康带来危害D.形成了多中心贸易格局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22. 1957年(     )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美国B.法国C.中国D.苏联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3.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文明的经济发展。下列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成就排序正确的是(     
①开辟丝绸之路,丝织品远销欧洲②铁犁牛耕出现③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④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④①D.④③②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千百年来,中国普通民众日常所需外来物品甚少。19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惊奇地发现,邻近天津的玉田,人们日常所需洋货“至不可胜数”,甚至“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矣”。据此可知,晚清天津附近地区(     
A.民众勤俭的消费观受到冲击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特征明显
C.民众生活方式深受时局影响D.民众对西方侵略的感受深刻
2023-01-27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持有特权并主宰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贫困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加大。这反映出(     
A.发展中国家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B.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日益加大
D.发达国家找到了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被誉为“中华第一村”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兴隆洼遗址中,挖掘出 170 余座成排的半穴居房址,出土了大量碳化黍粟的标本和石铲、石磨盘等工具。据此可以证明兴隆洼的原始居民(     
①已经筑屋定居        ②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聚居点——村落
③以农业为主            ④出现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今天,美国和英国等国家人口分布的一个最突出的趋势,是人们定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和邻近的农村,即外城。人们通常在外城生活,在城市中心城区工作,一个更广阔的城市业已出现。这一现象(     
A.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B.加大了城乡之间的隔阂
C.推动了城市交通事业的进步D.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8. 在19世纪上半叶的伦敦,人满为患,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1831年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上升到30.8%。这反映了(     
A.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B.工业生产逐渐向中小城市集中
C.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有所降低D.资本家与工人的贫富差距拉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9. 成立于1903年的福特汽车公司于1913年便开始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从而使汽车普及并成为美国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福特汽车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蒸汽机的发明B.内燃机的发明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D.信息时代的到来
2022-08-30更新 | 368次组卷 | 4卷引用:交通与社会变迁-选必2-2023届高三一轮课时练习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0.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C.是社会发展需要的结果D.得益于政府力量的支持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初对于四夷朝贡,明太祖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厚往而薄来”。永乐朝以来,西番朝贡制度出现显著变化。一是僧人(或假此身份)逐渐成为西番朝贡使团的主体,二是明朝对西番朝贡赏赐的对象扩大,按员给赏。再次,入贡番僧还多在沿途购买军器、私茶等违禁物品,甚至贩买人口,时常引发民事纠纷乃至刑事案件。隆庆三年(1569)西番朝贡制度改革的发生与明朝的统治历史与当前政治形势有关。隆庆元年(1567),明朝的统治已是危机四伏。八月,户部报告“京帑所存,仅足三月,计今岁尚亏九月有奇,边军百万,悉无所需”。在此严峻形势下,明朝被迫推行新政,改革西番朝贡制度即为其中一个方面。隆庆三年的西番朝贡制度改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定贡期,通过延长朝贡限期、取消部分朝贡类型,减少朝贡次数等措施削减西番朝贡遣使的总体数量。二是调整赏额,把对西番朝贡的人员赏赐分为全赏和半赏两类。三是在提高贡额的同时,限定贡使人数。四是强化对贡使的资质及身份审验。隆庆三年的西番朝贡制度改革可以说是隆万改革的先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朝贡的天下理想与王朝治理的经济理性之间张力的弥合,反映了以“厚往而薄来”为基本特征的朝贡制度在王朝的边疆民族治理体系中的衰落与转型。

——摘编自曾现江张凯强《明朝隆庆三年西番朝贡制度改革:天下理想与经济理性兼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西番朝贡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隆庆西番朝贡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哪些信息体现了新世界和旧世界的“交流与联系”?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2)有研究者认为“小小的番薯,却剧烈地改变中国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论证这一观点。
2022-08-21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这些发明又被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使用机器特别是瓦特的"蒸汽机"代替了原来使用风力、人力等自然性资源;机器的使用突破了原来对建造工厂的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改变了工厂的空间布局;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扩展,一些大型的工厂遍布全国,生产率也不断提高。大批人口从东南乡村地区,流向新兴的西北工业城市,致使新兴的工业区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推动、“冷战”时期的美苏空间争夺、和平条件下的激烈而广泛的国际竞争、垄断资本对超额利润的追求等,都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提出强烈的要求: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高新科技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维护国际和平、谋求人类共同利益、确保可持续发展等世界性重大问题的出现,也对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产生了影响。上述因素只是提供了必要条件或可能性,最直接的推动力还是现代科技创新体制的确立。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度下英国工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技术革命兴起的背景及其影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经济与社会生活、世界史 、文化史(旧)、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3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0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3,5,6,7,8,9,10,11,12,15
2
政治史(旧)
3
中国近现代史
4
经济史(旧)
5
经济与社会生活
6
世界史
7
文化史(旧)
8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单题
20.65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单题
30.65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单题
40.65军机处和密折制度单题
5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单题
60.65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单题
70.65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单题
80.65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单题
90.6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100.8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110.65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单题
120.8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单题
130.65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单题
140.65宋元的商业 单题
150.65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单题
160.65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单题
170.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单题
180.65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单题
190.65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单题
200.6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210.65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单题
220.94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单题
230.85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古代的商业贸易单题
240.65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单题
250.65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单题
260.65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单题
270.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单题
280.65城市化进程单题
290.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单题
300.65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310.65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320.65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330.65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