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6-09 5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经济史(旧)、世界史 、选修(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有一本著作曾这样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结尾处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据此判断,该著作是( )
A.《人权宣言》B.《共产党宣言》C.《独立宣言》D.《共同纲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19世纪初某思想家曾设想,领袖由人民选举产生,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的生产,实行按劳分配,每个人的收入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度,但能让人民享有最大程度的自由;对外实行和平外交政策。这一设想
A.映照出一个民主以及科学的光明时代
B.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美好愿望
C.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D.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英国对印度的侵略
A.极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B.导致了印度的近代长期的贫穷和落后
C.推动印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客观上有助冲破当地落后的生产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编者注)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文中所说的“工具”是指(   
A.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导致了印度民族起义的爆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伊比利亚半岛殖民者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比如严格限制贸易往来、禁止殖民地与欧洲列强贸易、依赖缺乏效率的官僚体系等。而一百年后开始拓殖北美的英国人,采用的则是以法治为基础的精简、分权、宽容的制度。双方这种殖民方式的差异,主要源白于
A.南北美洲的自然人文差别B.当地原住民的反抗激烈程度
C.殖民者的自身现代性差异D.英国成功吸取前述殖民教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学者郑昌发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2020-03-02更新 | 1676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
①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②彻底消除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③都是为了在欧洲制裁德国④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1921年4月,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认为:“如果要限制小农经济的自发资本主义倾向,就需要把他们引导到组织合作社的道路上来。”这表明苏俄新经济政策
A.采取合作化道路来发展农业B.蕴含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C.将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D.以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经济
2020-11-12更新 | 25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9. 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
方式时间手播(%)马拉播种机(%)拖拉机牵引播种机(%)
1928年74.425.40.2
1932年51.728.320.0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2020-07-11更新 | 7110次组卷 | 81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历史高考试题 (山东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二战中,圣雄甘地曾劝说中国放弃抗日,认为假如中国人有非暴力信念,就可以任由日本人来毁灭,即便有两亿人被杀,还有两亿人不会屈服,这样的话日本人就反而会变成中国人的奴隶。由此可见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理论
A.带动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B.只适用于印度不适用于中国
C.阻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D.是对殖民统治的有力抵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二战结束后的二十多年间,“三环外交”成为英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由下图可知,英国旨在(   )
A.恢复昔日世界大国地位B.对抗冷战下的美苏力量
C.保持海外殖民霸主地位D.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2023-06-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签约各国都保证用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这揭示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B.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同作战
C.美、苏等世界大国积极参战
D.美、苏、中、英四国的共同努力
2019-03-02更新 | 835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认为:“北约在军事上的作用,与马歇尔计划在经济上的作用别无二致”。二者都(       
A.缓和了欧洲的矛盾B.维护了世界的和平C.加深了欧洲的裂痕D.促进了欧洲的联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1947年11月,杜鲁门在递交国会的咨文中把欧洲复兴计划视为一场“挽救自由的行动”,声称“极权主义正在威胁世界和平以及一切道德的力量,美国应当领导这场抵抗运动,把世界从危机中解救出来”。由此可见欧洲复兴计划
A.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有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稳定
C.本质是确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D.为了展示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下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图中年均增产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速度加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有人形象地说,高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主义的分配”。出现了“主动失业现象”,连失业者的地位都很高,导致了有些人不愿意去干活。“主动失业现象”说明(  )
A.“福利国家”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B.高福利国家劳动者道德品质低下
C.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向深广发展D.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2023-06-03更新 | 103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石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试图以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并且还要时刻应对可能爆发的希特勒对共产主义的战争。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的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而是要彻底破除西方市场机制唯利是图的本质。因此,他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

——据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经济领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苏联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印度共修成铁路1588英里,到1901年已是25373英里,投资总额为2.267亿英镑,仅利润每年就达600万英镑左右。……铁路把内地与沿海城市联结起来,打破了交通闭塞状态;铁路和机车的维修促使在印度建立修配厂,促进采煤业发展;使人开阔眼界,促进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增进统一观念,对打破种姓界限也起了相当作用。

电报线的架设速度加快。1860—1861年度为11093英里,1890—1891年度增加到37070英里。极大地方便了商业联系,当然也方便了英国对印度的政治控制。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使印度的面貌开始发生重大变化。1894年,印度工厂有815家(大、中、小厂都在内),平均每日使用工人数349810。交通设施有了很大进步,铁路、公路、水路已把全国各地城市紧密联结起来。1865年,印度与欧洲的第一条电报线架成,这意味着印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增强。随着大工业兴起,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人口迅速增加。1872年,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8.7%,1901年增长到10.84%。1901年,全印度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24个,5—10万人的城市有42个,2—5万人的城市135个,1—2万的城市393个。

——摘编自林承节著《印度史》(第2版)


(1)概括印度殖民地经济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   亚洲觉醒是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是世界意识的形成。

它在伊朗表现为立宪革命,成为亚洲民族民主革命的先声。

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提出民族独立的纲领,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族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抑制英货斗争为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斗争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运动的顶点。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亚洲觉醒标志着亚洲国家向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标志着20世纪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


(2)简要说明,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系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扶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摘编自【美】《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二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材料三   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前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经济体制因素。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雅尔塔体制下,始终存在着美苏激烈的军事对抗。这种军事对抗和国际危机相联系,和局部战争相联系,和核战争相联系。该体制是一个对世界和平造成持久的、严重的威胁的国际体制。

——摘编自《“雅尔塔体系与战后世界格局”学术讨论会综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并得出结论。(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经济史(旧)、世界史 、选修(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经济史(旧)
3
世界史
4
选修(旧)
5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共产党宣言》单题
20.65空想社会主义单题
30.65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单题
40.85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单题
50.65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单题
60.65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单题
70.85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单题
80.4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内容  新经济政策单题
90.4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 单题
100.65甘地单题
110.65冷战与两极格局单题
120.65二战胜利的原因及影响单题
130.85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单题
140.65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冷战与两极格局单题
150.65关贸总协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单题
160.65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6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斯大林模式
180.65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190.65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三、论述题
200.65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