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内蒙古 高二 期末 2023-07-26 2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经济史(旧)、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指出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一局面体现了(     
A.贵族丧失了世袭特权B.宗法礼乐制度趋于瓦解
C.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统一和集权成为迫切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汉代的“独尊儒术”扼杀了“百家争鸣”,倒不如说是“百家争鸣”促进了各家的融合与统一,而所谓的“独尊”正是“百家争鸣”融合的结果。该学者意在说明,汉代“独尊儒术”(     
A.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B.是先秦思想多元共竞的产物
C.促进了各家思想学说的融合D.吸取了秦“焚书坑儒”的教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琅琊王氏在书法领域名家辈出,王导、王敦、王旷皆善书,至王羲之成为集大成者。王羲之七子,也多为名家,后世有书名者达数十人,最终形成了琅琊王氏书系,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士族文化的垄断式积累B.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C.宗教文化传播的影响D.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2023-07-25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已随之。”据此推断,朱熹主张(     
A.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B.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
C.追求财富是人的合理欲求D.存天理消灭追求财富的欲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士大夫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教条、空谈是明朝覆亡的重要祸根,他们倡导“思以济世”“学必实用”“不发空言”“见诸实效”的学风。材料表明(     
A.社会动荡推动儒家思想发展B.儒家思想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C.经世致用成为士大夫阶层共识D.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已经丧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据如表可知,这些成果的取得(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成果
魏源《西北边域考》
沈垚《新疆私议》
李兆洛《大清一统舆地全图》
官方修订《钦定回疆则例》
A.是总结历代史地学成果的产物B.蕴含着对时局的忧患意识
C.反映出“天朝上国”观念的盛行D.标志着向近代史学的转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郭嵩焘(     
A.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B.思想日趋于保守
C.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已具有革命思想
2023-07-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梁启超主张对孔子进行宗教化塑造,认同孔子是“托古改制”的教主;而1902年他在《新民》上发表的《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认为孔子是哲学家、教育家,而非宗教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A.对孔子认识的转变B.中体西用思想的桎梏
C.近代中国思想的进步D.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解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1905年,袁世凯等六疆臣在要求立停科举的奏折中明确指出,希望借此取信于外人,以换得其“推诚相与”;1906年,四川一份办学纲要指出,中外“交通既久,几于无事不与外人为缘”。这体现了此时中国(     
A.半殖民地的社会属性B.文化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C.清政府正在寻求变革D.中西方的交流更加深入
2023-07-24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新文化运动时期,梁启超、吴虞认为墨子关于社会起源的见解和卢梭的“民约论”很相似,方授楚则认为墨家有主权在民的思想,吕思勉认为《管子》中的“轻重”诸篇与近代的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很相似。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     
A.全盘否定儒家的思想学说B.把西学中源作为指导思想
C.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D.重视墨家学说的复兴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一思想在当时(     
A.旨在瓦解国民党的反动阵营B.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再次转移
C.坚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D.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2023-07-2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广东某地村志记载:“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村内以片区开办识字扫盲班……结合农村各项工作,在扫盲班增加教育宣传内容,通过讲民间故事,收集传唱农村歌谣,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同时也提高了群众政治觉悟。”由此可知,扫盲运动(     
A.促进了社会主义教育发展B.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有利于增强对国家的认同D.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2023-07-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3. 建国以后,我国新闻事业的管理和运作基本照搬苏联模式。1956年7月,《人民日报》正式改版。头版头条的改版社论讲述了这次改革的三个方面:一、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二、开展自由讨论,阐发社会言论;三、改进文风,活泼空气。这一改革(     
A.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B.是对“双百”方针精神的回应
C.表明外交政策影响文化事业发展D.推动了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发展
2023-07-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日益解放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1986年,一批科学家向中央提出了史称“863计划”的建议,得到肯定并予实施。该计划以生物、信息、自动化、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为重点,组织了600多个单位、1万多名科技人员,组成8个研究中心开展研究。据此可知,“863计划”的目的是(     
A.响应“科教兴国”的战略B.顺应国际形势缓和的变化
C.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D.实现高新技术的全面突破
2023-07-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